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八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可憐。比如,無有主人飼養的野獸等,時刻處于萬分恐懼的心態中,即使吃一口食物也不得安穩,經常面臨互相啖食、遭獵人捕殺、被猛獸吞食等險情。“鹞鷹捉鳥雀,鳥雀吃小蟲”、“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已充分表明了這些旁生以貪心、嗔心,無時無刻不在造互相殘殺的惡業。

  而且,獵人們精通殘殺這些衆生的技巧,如設陷阱、撒網罟、射火弩,瞬間可使它們喪命。尤其是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在沿海一帶,聽說有足球場那麼大的網,撒進大海就能撈出無數魚蝦。此外,捕殺飛禽也有種種器械,手段特別殘忍。所以對旁生而言,始終沒有安全感。雖然人類現在害怕恐怖分子、害怕小偷,不關門擔心出現意外,但跟旁生比起來,人類各方面還是比較安全的,不像旁生那樣,時刻都要遭受那麼多的侵害和威脅。

  很多動物因自己的角、毛、皮等,往往會斷送寶貴的性命。例如,人們爲了珍珠采集海貝;爲了象牙、象骨獵殺大象;爲了獸皮而捕殺老虎、豹子、水獺、狐狸;爲了麝香而捕殺獐子;爲了獲取血肉殺害野牛、野馬……誠如《親友書》所言:“有因珍珠有因毛,血肉骨皮而遭殺。”《心性休息》亦雲:“因肉皮骨而遭殺,感受痛苦無邊際。”可見,旁生所遭受的種種痛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在丹麥,每年夏季都會舉行一項殘忍血腥的“殺鯨大會”,人們圍堵大量的鯨魚,然後把它們全部殺死,整個海岸都被鯨魚的血染紅了。接著,他們還將鯨魚肉一塊一塊割下來,平均分配給島上的居民。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地人竟把這視爲是全家參與的活動,就連幼小的兒童,也在現場目睹鯨魚被屠殺的過程。這樣的傳統極其惡劣,試想:一個孩子若從小就熏染上這種觀念,那他長大後的思想和行爲會怎樣?這個一點也不難想象。

  在座的有些出家人,以前在家時不懂因果,曾殺害過無數衆生,這是極其可怕的。我個人而言,記憶中故意殺生的,確實沒有。也許是前世的因緣和叁寶的加持吧,我生來特別害怕殺生,一見到這種場面,就躲得遠遠的,根本不敢看。但每個人的緣分不同,有些人恐怕也不是這樣。你們到底是怎麼樣的?應該好好地扪心自問。

  不說前一世或再前一世造的業,即便是今生中,有些人也吃過無數衆生。如今特別無聊的廣告中常說,吃活魚對大腦好,可增強記憶力,使身體健壯。還有些地方殺豬烤肉時,手法特別殘忍:先將待斃之豬捆嚴,再以一棍棒狠擊豬身,直至其全身腫脹,每一毛細血管均充滿血漿,然後人們隨其所願,割下豬肉用于燒烤,據說味道鮮美無比,極富營養,吃後可以延年益壽……這些廣告特別虛假,但愚笨的人一聽,馬上就被吸引住了,然後興致勃勃地踴躍嘗試。所以有時候看這個社會,真的感覺地獄就在人間,許多動物特別可憐,它們的身體反而成了送命之因。

  不但野生的動物痛苦至極,即便是主人飼養的動物也是如此。它們由于愚癡呆笨的緣故,就連屠夫拿刀來到面前,也只是眼睜睜地看著,根本不知道逃避。此外,這些動物沒有一個不感受被人役使之苦的,尤其在牧區,常可以看到它們被人擠奶、馱運貨物、遭人閹割、穿透鼻孔、辛勤耕地等,在不願意的情況下,遭受百般痛苦。

  包括一些馬戲團,命令老虎鑽火圈、猴子耍火棍、大象單腿站立、海豚打球,這些精彩表演的背後,也無不充斥著棍棒交加、慘叫連連等殘忍手段。基于虐待動物的非人道性,現在許多國家已立法禁止馬戲團使用動物表演,如巴西、新加坡、芬蘭等都是這樣,美國和加拿大的一些州、省也有類似立法。若沒有如此,很多人在利欲熏心的驅使下,對這些動物毫無悲心,完全將其當成賺錢的機器,這是倫理的一種喪失。

  如今在許多地方,對動物的虐待令人觸目驚心。比如牛馬等牲口,即使背上已傷痕累累,卻仍要馱運貨物、被人乘騎而艱難行路。當它們實在走不動時,狠心的主人就用鞭子抽打或用石頭猛擊,從來不曾想過身爲動物的它們,也同樣有辛苦疲憊、病患疼痛。

  成群的牛羊,從身強力壯到老氣橫秋,只要還沒到派不上用場或氣絕身亡之前,就無有休止地被主人使用。一旦衰老得不成樣子,或者被主人一刀結果性命,或者被賣給別人,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被宰的厄運,自然死亡的幾乎一個也沒有。

  尤其在青海一帶,每戶牧民的家畜老了後,基本上都會被送至屠宰場。不像我們甘孜州,覺得年老的牦牛對家裏恩德很大,還是讓它自然死亡,不願意把它殺掉。而青海那邊,包括一些年輕藏人,覺得只要有塊肉吃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根本沒有悲心,這完全是道德淪喪的表現。

  其實,旁生所感受的痛苦,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作爲修行人,將旁生與人類同等對待非常重要。在這個世間上,從人道主義、素食主義的角度來講,旁生跟人一樣,也是有生命、有感覺的。英國學者彼得·辛格,曾于70年代寫過《動物解放》一書。該書出版之後,引起的反響相當大,短短叁十多年的時間裏,就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英文版的再版多達26次。(我以前從頭到尾看過一遍,但由于是西方的表達方式,跟我們的思維有一定差距,有時半天反應不過來,不過內容非常好。)他在書中告誡人們:人類宰殺、食用、虐待動物的行爲,持久、過分,甚至太過頭了!昔日,隨著“黑人解放”、“婦女解放”等運動的出現,人們慢慢都能認識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麼,現在動物也應該有個解放運動,以使它們擺脫悲慘的命運。

  不過,極個別國家和有些人看後,可能沒有什麼反應,但具有仁德、良知的人,還是覺得這本書起到了很大作用。方便時,希望你們也看一下,雖然我個人感覺,有些文字上的理解比較費勁,但它的內容特別好。現在人類的有些理念確實需要改變,不然的話,總以爲“人吃動物天經地義”、“動物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食物”,自己的幸福始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之上,這種想法和做法非常不合理。然而,能明白這一點的人,如今可謂少之又少,因此從現在開始,大家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在有些行爲上要逐漸改進。

  當然,從佛教的角度講,也可以不用這些世間理論,只要設身處地觀想:一切衆生都當過我的父母,當它們正在遭受痛苦時,我應當發願替它們代受。或者想:倘若這些劇烈的苦痛落到我身上,那將如何忍受得了?從而發誓今後不害任何衆生,一定要度化它們……這樣再叁思維就可以了。有些人總抱怨《前行》沒什麼可修的,其實你沒修過的話,的確沒什麼可修的;但你若真正觀修過,就會知道需要修的太多了,而且這些特別重要,比高深莫測的境界更重要。

  如果你真能對動物像對待人一樣,那麼作爲大乘修行人,其他很多境界都可以相繼出現。到那個時候,你不僅會對總的旁生界生起強烈悲心,甚至對自己飼養的動物,也會多一分仁慈、多一分愛心,盡心盡力去保護它們。《梵網經》雲:“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我們平時無論看到什麼動物,都應該心生悲憫,心裏想著讓它發菩提心,口裏也這樣說出來,這是大乘行人時刻要記住的事情。爲什麼呢?因爲乃至蟲蠅等細微含生以上的動物,都跟人類一樣有苦樂感受,而且它們無一例外都當過自己的父母,對它們生起慈悲心理所當然。

  其實作爲旁生愚昧無知,沒有福德,沒有善根,沒有行持善法的機會,始終處于愚癡的狀態中,非常可憐。正如《大寶積經》所雲:“傍生趣者無量無邊,作無義行,無福行,無法行,無善行,無淳質行。”想到它們的轉生因緣,我們務必要經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造這些罪業,以免不慎墮爲旁生。

  《辯意經》中講了轉生旁生的五種因,如雲:“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竊;二負債不還;叁殺生;四不喜聽受經法;五常以因緣艱難齋會。”墮爲旁生的因,佛經裏說得很清楚,所以我們隨時都要注意,否則一旦不小心犯下,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對于上述道理,務必要具足前行、正行、後行來實修,即最初要發無上菩提心;中間觀想時,觀旁生總的痛苦也可以,分別的痛苦也可以;最後作圓滿回向。希望你們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一定要去實地修持。倘若將這些加行修得很穩固、踏實,諸多境界自會紛至沓來。反之,假如你連“旁生跟人類一樣”的理念都沒有,那即使表面上是修行人,實際上什麼法也修不成。

  前面已講了地獄、餓鬼、旁生叁惡趣,下面是總結:由此可見,不管投生于叁惡趣中任何一處,都必然要受苦受難,而且這種苦難的數量多不可數,程度無比劇烈,時間也極其漫長。更爲悲慘的是,叁惡趣有情由于愚昧無知、無有正法光明,以至沒有機會造善業,所作所爲皆逃不出惡趣之因,故只要轉生于此,就很難有機會脫離。

  我們作爲人的話,修行再差勁,也能製止自己的惡行。比如不殺生,有毅力的人就可以做得到;只要你信仰佛教,再差也可以每天念一百遍觀音心咒。但作爲旁生,即使能活上萬年,卻連一句觀音心咒也沒辦法念。因此,想到這些衆生的痛苦,一方面要生起大悲心,同時也要認識到,人與惡趣衆生的差距極大,一旦墮入惡趣,就很難再有出頭之日了,到時想解脫實在是難之又難。

  我們作爲修行人,不管出家還是在家,今生或前世一定積存了許多轉生惡趣的罪業,所以現在務必要誠心誠意努力忏悔,將以往所造的惡業盡量忏淨,立誓今後絕不再犯;並對惡趣中的有情生起強烈悲憫心,發願將自己叁世一切善根,回向給淪落惡趣的這些衆生,但願它們能早日脫離惡趣。

  這是每天都要觀想、回向的,字面上也沒必要多作解釋。你們對于這段內容,從現在到離開人間之前,務必要時刻牢記。每次作一點善法,比如聽一堂課、念觀音心咒、放生、聞思、背誦,都要通過念《普賢行願品》等長的回向文,或者一些短的偈頌,將善根回向給叁惡趣的可憐衆生,這是必不可少的修行。

  同時,每個人還要思量:“我如今有幸遇到大乘正法,有了成辦自他二利的機緣,一定要刻苦求法、精進修行,將來好接引惡趣所有衆生到清淨刹土,願上師叁寶加持我獲得這樣的能力。”並且祈禱上師本尊、念誦、發願……最後將善根回向一切有情。

  這段竅訣,我們平時必須要修。這沒什麼不會的,只要一行善、禅修,就可以這樣觀想。在座的修行人中,有些境界比較高,有些天天苦惱、散亂,但不管你是哪種人,總的來講,在短短的時間中觀修這些,應該誰都會。包括大城市裏特別忙碌的人,也可以一邊賺錢一邊觀想,常常這樣思維非常重要。

  以上這一段,希望你們在書上好好勾一下,然後在觀修過程中,閉著眼再叁祈禱:“但願諸佛菩薩、本尊、護法加持,讓我真正對叁惡趣衆生生起悲憫之心。”並將自己的善根全部回向給它們。每天若能這樣行持,即是名副其實的修行人。

  或許有人想:“生在叁惡趣中,的的確確是痛苦之本性,那麼人、天、阿修羅叁善趣,該是安樂幸福的吧?”

  實際上,善趣也同樣無有快樂可言,這個道理下一節課再給大家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大寶積經》雲:“多聞解了法,多聞不造惡,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

  2.《大寶積經》雲:“有諸傍生,若生、若長、若死,皆在暗中不淨糞尿垢穢之處。或時暫明,所謂蜂蝶蚊蟻蚤虱蛆蟲之類。自余複有無量無邊,生長常暗。由彼先世是愚癡人,不聽經法恣身語意,貪著五欲,造衆惡事,生此類中受愚迷苦。”

  3.《正法念處經》雲:“觀龍世界雨熱沙苦,以何業因,而受斯報?即以聞慧,知此衆生,于人中時,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于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于龍中,以前世時以火燒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緣受畜生身,熱沙所燒。”

  4.《山海經·大荒東經》雲:“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複上,故下數旱,旱而爲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5.《史記·夏本紀》雲:“龍一雌死,以食夏後。夏後使求,懼而遷去。”

  6.《淮南子》雲:“夫蛟龍伏潛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鳴上風,其雌鳴下風,而化者形,精之至也。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也。”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八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