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語空人心
鄭石岩 著
自序
你曾有過忘我而神清志純、喜悅自在的經驗嗎?我想你一定有過。比如說你沈靜專注于工作,或定睛凝神欣賞令人神往的優美藝術,或投注于一處令你贊歎的壯麗山河時,你的欲望塵埃突然剝落,神清志純,毫無雜念,虛妄之心俱下,無論工作或休閑都笃笃當當,獲得圓滿的體驗。那一刹那就是忘我,那一刹那自己與客體融合爲一,那一刹那即是定,即是慧。禅者所傳遞給我們的,就是把握這個生活上清澈活潑的精神力量,讓自己過得清醒、自由、喜悅和活潑。這幾年來,我作過許多演講,所傳播的無非是佛法中現成的生活藝術。透過心理學的語言,把它呈現給聽衆,好讓大家能一起分享禅的美,禅的機趣和禅的省發力,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幫助許多人重新拾回健康的人生。在我的弘法演講中,每次演講完畢,總有熱烈的回響。有些聽衆,甚至在我回家之後,還打電話,述說自己聽講的深刻體驗與感受。我總是告訴他說,那是禅所給你的啓示,我並沒有給你什麼啊!最近有幾位朋友先後告訴我,他們在不同的場合聽到我的演講錄音帶,覺得很能引發心靈生活上的共鳴,希望能借用全套的錄音帶。很惋惜!我從來沒有爲自己錄音,那些流傳的錄音帶是聽衆自己錄的,所以無法滿足他們的心願。今年的下半年,我爲了進德修業,未再應邀演講。除了上班工作外,每天晚上,每周的假日,都是自己的時間。除了晨昏散步後山小徑,跟家人敘敘倫常之樂外,正好用功,讀經念佛,同時也把最近的演講稿加以整理。這裏我選了十篇最具代表性的演講,每一次演講,在記憶中都有著忘我的自然流露。我曾把忘我的演講經驗向幾位法師請教。有說是因爲佛力加被,有說是殊善因緣,我自己則認爲那是清新流露的自然現象。
現在我把它整理出來,希望讀者也能自然地與我共沐佛恩與共享禅的智慧。固然不錯,禅不是語言文字,而是實際的智慧與行動,不過能把握禅理,要體驗禅的智慧與喜悅也就不難了。本書是演講的集子,演講是語言的表達,不是禅的本身,引用的是古代禅師和經典中的公案和典故。不過聽衆和我都曾經爲這些禅語發生過“空”與“歡喜”的共鳴!因此,把這本書取名爲《禅語空人心》,或許貼切吧!
謹以此書獻給讀者,並祝福你禅喜充滿,佛光普照。鄭石岩1987年10月寫于木柵
禅語空人心
鄭石岩 著 目錄
自序
第一講 無處青山不道場
平常心是道
不作雕琢
曠達優遊
生活就是道場
第二講 自在無礙永無拘
莫隨波逐流
優遊真實
保持平直
莫須在意
莞爾之趣
第叁講 清心自在步紅塵
寬大的心理生活空間
從容的態度
單純的心志
切莫挑剔計較
第四講 慈悲縱橫處處彰
大自然的慈悲
有情的慈悲
正覺的慈悲
慈悲增長福慧
第五講 莫向他處覓歡喜
自由自在主人翁
既以與人己愈多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信心不二
愉悅的泉源
第六講 還須安禅製毒龍
苦悶的原因
重新學習生活
練習直觀
坐禅
悟與苦的解脫
邁向光明的人生
第七講 菩提自性本光明
發揮自己的優點
金剛的信念
智慧的一念
光明積極的心志
手中握的就是珍寶
好的生活目標
洗淨消極的念頭
第八講 一曲禅歌樂有余
醒覺與自由
做自己的主人
過創造性的生活
從無明中解脫出來
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活的統整
禅與自在的態度
平常心與歡喜心
第九講 人人心中有淨土
心中自有太陽
洗去心中的憂悶
轉識成智是淨
放下即是淨
戒即是自淨本心
自性淨土與諸佛淨土
第十講 放下攀緣本來佛
心理無礙即是空
放下虛幻見真我
空與自由
創造的本質是空
從自我中心解脫出來
人生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