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開示信願持名、佛力加持,當生出離生死的最終保證
還有一種人,面對生死時很無力,周遭的環境也使得他不知如何去面對生死。人生最大的恐懼無非是死亡,或者說是失去自己的親人,而死亡是造成失去至親至愛最直接且無可抗拒的一種必然會發生的自然現象,然而我們卻沒有智慧可以幫助他。因爲我們自己也常這樣認爲:反正沒有人教還不都這樣過日子,所以我們也就這樣過,等到要死的時候再來說吧!大部分的人都有這種想法。也因爲大部分的人有這種想法,所以我們像鴕鳥一樣,既不懂生,亦不懂死。
在淨土教法當中可以讓我們得到生命永恒的安甯,和恐懼死亡的止息,這種安止是我們本質上能得的,不是佛賜給的。然而,佛爲懼怕生死的力弱衆生開示信願持名與佛力加持的意義,目的就是要讓他在今生能出離生死。所以淨土教的生命觀,對諸位是最有意義的;因爲我們面對生死的時候極爲無力,也不知該怎辦,甚至沒辦法像師父們一樣去修行,連吃素都沒辦法做到。淨土法門正是爲了對這類于生死無知、無力且恐懼的衆生而開啓的,佛陀向我們保證,透過信願持名及佛力加持,今生便可于臨終的正憶念當中,卓然地出離生死,不再輪回!
五、淨土叁資糧──信、願、行
然而,我們要如何才能真正地經由念佛,而確定臨終無障地往生西方呢?我們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備一些必備的資糧。首先,對于彌陀佛所建立的淨土教法,要能真誠而有智慧地「相信」,要相信有極樂世界。至于我們要如何相信有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先從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進而推知有極樂世界。因爲阿彌陀佛知道娑婆世界是衆生隨業而建造,隨染汙業而有;所以阿彌陀佛以他利益衆生的純善心與覺悟心來建造一個極樂世界,這是他清淨的心鏡所投影招感的,這是一種清淨的業,或者說是一種願力。所以極樂世界爲什麼會存在?就是因爲衆生以染汙的心建造一個娑婆世界,而相反的,阿彌陀佛以慈悲利益衆生的心而去投影這個極樂世界,來接引我們,讓我們安住其中。
換言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心所招感的淨土,而他修行是爲了我們,爲我們而修,所以成立這個極樂世界。與其說這個極樂世界是他成立的,不如說是因爲我們的煩惱幫他成立的;因爲我們有煩惱,他爲了幫我們離煩惱,所以他建造了極樂世界。那他如何建造的呢?其實就像建造一所學校或一所工廠一樣,隨順著建造者的願力而建造
其次是多念佛,多憶念阿彌陀佛。如果臨命終時的念頭能不忘念佛,就如一棵平常傾斜西方的大樹一樣,即使倒下去,還向著西方。因爲我們憶念的是阿彌陀佛,沒有憶念鬼神,也沒有憶念你家裏的任何人、事、物,所以不會隨著我們的世俗貪念,再來投胎到人間來,而與極樂世界相應而投生到那裏。
最後就是要「發願」。平常要多發願,發願臨終之時往生極樂世界。業力像一條繩子,讓樹倒向西邊的方法,除了用一條繩子拉它以外,更妙的就是平時用一條繩子往西邊拉,它就會慢慢往西邊生長。等到有一天繩子斷了或隨時砍它,它都會往西邊倒,願就像這樣。願就是拉那棵樹的繩子,要天天發願往生西方,而且不忘菩提心,學成後回入娑婆廣度有情,如此與大乘法相應,則發願更能得力。
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來憶念:想象著那深山幽谷,憶念著阿彌陀在極樂的那一邊接引我,而我正要到那一邊去學習,成就後會回來娑婆利益一切衆生;今生所受的一切苦難,將是我往生的資糧,所以我都要由衷地感謝他們,讓我懂得要離苦往生極樂世界。當我們臨終時的生命是這種感覺的時候,就已經無欠無余了,一切衆生都是我們的菩薩。因爲害我們的人,就是幫助我們往生的人,而愛我們的人也是幫助我們往生的人,能夠在臨命終的那一剎那對他們完全沒有怨恨或貪染,然而也不忘再回來接引他們;這樣的往生真灑脫!淨土教法的生死觀就是這麼莊嚴、自在,當生可以成就,而且充滿了智慧。
六、結 語
生命可以很有價值,但是請先把淨土法門放在心上,它就充滿價值。如果要讓我們的生命過得很有價值,那麼必須理解大乘佛法,進而體會且實踐淨土法門。這是一個很直接了當,而且充滿智慧,能夠與現實生活相配合,很圓滿的一種法門。最後歸納言之,淨土行者的生命觀與生死觀簡要地說有叁點:
1、 既知「憶佛念佛,是心作佛」之理,則了衆生平等、生死一如,故能時時正念實相、智慧覺照,自然斷惡行善,灑脫自在!
2、 既能信願念佛,必能逐漸確定臨終正念之現前,而安心將生死交予彌陀佛,故于一時中即無有死亡之恐懼!
3、 生死既有所依,複又智覺現前,則油然生起對衆生的同體大悲之心,能巧把塵勞爲佛事,在現世的生活中大作水月如幻之道場,以利益如幻之衆生矣!
這是一種自己可以解脫,也可以很莊嚴地爲我所愛的親人回入娑婆度衆生,既能注重現世的生命,也能安住于現實生活。知道現實的生活不可能圓滿,因爲每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更要到極樂世界修學,把自己的無明、自私去除,而後回入娑婆廣度苦難的有情。而這些苦難的有情,不但是我的父母,也是我所愛的一切衆生。所以,一個淨土行者對現實社會不排斥,但也不貪戀,借它修行,然後超越它。最後,臨終往生極樂世界,成就我們當生的佛國淨土!
法藏法師法語
爲什麼人們會喜歡真花,而不喜歡假花?因爲真的花會雕謝!就因爲它會雕謝,所以當它綻放的時候才顯得更加迷人而讓人珍惜。而生命就像一朵真的花一樣,因爲有起伏、挫折、失敗,所以才有其價值,才會讓人刻骨銘心,這也正是它該被珍惜的地方。 ──自本文摘錄
《淨土教法的生死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