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課 本迹權實論
洞悉釋迦如來本迹權實的施化妙旨,是臺宗行人把握佛陀一代時教,了達究竟真意,徹悟諸法實相的又一重要途徑。
“本”是如來所內證的法身理體,“迹”是八相示現的應化方便;對叁乘之機而方便說法是權,開顯實際理地如實指明的是實。
《妙玄》卷八上釋本迹有六義:“謂本者理本,即是實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諸法實相,其余種種皆名爲迹。又理之于事,皆名爲本;(說理說事,皆名教迹也。又理事之教,皆名爲本;禀教修行名爲迹。……)。又行能證體,體爲本;依體起用,用爲迹。又實得體用名爲本,權施體用名爲迹。又今日所顯者爲本,先來已說者爲迹。約此六義以明本迹也。”
別說本迹唯依釋尊而說,也共分六義:
一、理事的本迹論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理即是本時的實相真谛,一切法即是本時的森羅俗谛。由實相的真本垂示于俗迹,如果尋于俗迹即能顯示真本,本與迹雖有差別,但都是不可思議的。經中說:“一切法空如實相,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正是說明這理性的本迹。
二、理教的本迹論 本時所照的二谛俱不可說,都叫做本,若佛方便說之即是二谛之教,所說言教叫做迹。如果沒有二谛之本,就沒有種種言教。反之,假如無言教之迹,哪能顯示二谛的真本?所以本迹雖有差別,不思議的道理是一樣的。經中說:“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以方便力故,爲五比丘說”。正是此意。
叁、教行的本迹論 釋尊最初禀承先佛的言教以爲本,才有了修因至果的行持。由于依教而解理,再進而起于修行,由修行的悟證會通于言教中的妙理。本迹雖有不同,不思議的教行依然是一。經中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正說明了教本行迹的道理。
四、體用的本迹論 由過去最初修行契入理體證于法身爲本,因爲初得法身之本,所以依體起應身之用。由于應身才得顯法身的妙用。法應二身雖有體用的不同,而不思議之道是不二的。經中說:“吾從成佛以來,甚大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衆生作如是說”。
五、實權的本迹論 釋尊最初久遠時中證得法應二身,都叫做實證之本,中間數數唱生唱滅種種權施法應二身,都叫做權施之迹。假如沒有初得法應之本,就沒有中間的法應之迹。由迹顯本,雖有權實之不同,不思議的道用全體相即。
六、今已的本迹論 《法華》以前所說的事理乃至權實等,都叫做迹,現在法華所講久遠事理乃至權實,都叫做本。因爲沒有“今”所明久遠之本,就無以垂示已說之迹;沒有“已”說之迹,就無法顯示“今”本。“今已”,雖有時間差異,其不思議的妙用是一致的。經中說:“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
本迹二者的關系是非本無以垂迹,非迹無以顯本,同樣不可思議。
智者大師將本宗所宗依的暢佛本懷的《法華經》分迹、本二門。前十四品爲迹門,後十四品爲本門。迹門爲理圓,本門爲事圓,二門皆爲顯示圓教一實相之妙理。又二門雖各有種種權實,但總而言之,迹即是權,本即是實。且爲實施權,權含于實;開權顯實,權即是實,法華會上,若迹若本,若權若實,無一不真實。因此學佛行人既不能執迹迷本,執權廢實,又要了達本迹二門皆是妙門,權實二法皆是妙法,二而不二,微妙難思。
了悟如來本迹權實,就明白佛與弟子間的種種言說指示,皆是方便引導,使令悟證本具佛性,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祖宗教皆是迹是權,唯有自心所證方是根本實際。所以證于自心者,也即證齊于佛界之德量,也即平等于衆生之法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迹權實的事理全消歸自心,由是體用一如,妙施無盡。
練習題:
1. 什麼叫本迹?
2. 什麼叫權實?
3. 如來爲何要爲實施權、開權顯實?
4. 理事的本迹變其義如何?
5. 理教的本迹其義如何?
6. 教行的本迹其義如何?
7. 體用的本迹其義如何?
8. 實權的本迹其義如何?
9. 已今的本迹其義如何?
10. 本迹二門與權實的關系如何?
思考題:
1. 從如來的本迹權實中,你了悟了什麼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