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九課 諸法實相

  第九課 諸法實相

  《叁藏法數》卷四說:“蓋如來所說諸大乘經,皆以實相理,印定其說。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若有實相印,則是佛說;若無實相印,則是魔說”。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中也說:“諸佛覺如實之相,乘此實道,出應于世。只令衆生得此實相,唯爲此事,出應于世,曾無他事。除諸法實相,全皆名魔事。”如《法華經·方便品》雲:“無量衆所尊,爲說實相印”。

  臺宗祖師依佛所說建立教觀,自當不離諸法實相。爲臺宗所根本宗依的《法華經》開權顯實,即顯此諸法實相;暢佛本懷,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即是開示悟入諸法實相。《摩诃止觀》卷一《序》中說:“天臺(智者大師)傳、南嶽(慧思大師)叁種止觀,一、漸次、二、不定、叁、圓頓,皆是大乘,俱緣實相,同名止觀”。又說:“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

  故“諸法實相”是大乘佛法印證標准,也是天臺宗的根本義旨。境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流出,而行者觀修悟證,也無不從此返歸。因此,深悟實相之理,即得佛法及天臺教觀之大要。

  佛教的“法”義,即指事物而言。諸法乃通括萬事萬物,無論是精神的、物質的、聖人的、凡夫的、世間的、出世間的,都包含在諸法內。諸法又分爲本體界和現象界。本體界即是性具叁千諸法,而現象界則是事造叁千諸法。性體所具的叁千諸法是未現形相作用,而又俱含一切諸法內在的潛能;事相造作的叁千諸法則已形成因果事用而表現于外。無論是內在的潛能或外在的事用,它們的性質卻是不即不離,一念頓具,全體真實,所以叫做“諸法實相”,它能真實地體現萬物的本來面目。因爲由來如此,真實不虛,所以萬法由因緣和合組成人生宇宙的一切而成立爲俗谛,緣生的當體是空,潛能是無相而靈妙的,所以由性空之體而成立爲真谛。緣生即是性空,性空又即緣生,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猶如明珠之體與光明之相用的不即不離,便確立了中道第一義谛的圓妙實相。

  一般的,以差別的現象、隨緣之事爲諸法,以平等的實在,不變之理爲實相。而天臺圓教,主事理不二,“諸法即實相”之說。如《法華玄義》所說:“諸法即是實相之異名,而實相當體;又實相亦是諸法之異名,而諸法當體”。

  實相真理最具普遍性與圓滿性。諸法實相是人生宇宙最根本、最究竟之理體,“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華經》),是永恒的真理。所以,這諸法實相是佛法中最深妙,最爲究竟的義理。《法華經》經中“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說明了這理性的深奧,唯有佛與佛才能窮盡它的淵源,凡夫二乘,乃至菩薩,都未能盡詣此理。佛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正是顯此平等不二,絕待圓融的諸法實相之理;佛的出世,正是旨在令一切衆生悟此理、行此理,也即是入于一佛乘的妙法。離此之外,別無佛法可言。因爲唯有此理爲佛實智所證,其余叁乘法,一切教法,均爲佛度衆生以權智建立的善巧方便,故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唯此實相圓妙之理,叁世諸佛同證,無絲毫變易,是一切法門的根本,是我們心性的究竟歸處。

  臺宗對諸法實相有叁重解釋:第一重,認爲由因緣所生的一切現象(諸法),是依因緣假現而無實體者,因諸法的本質爲空理(實相)。故稱“諸法實相”。第二重,空與有的一切稱爲“諸法”,另立超越空有,而絕對肯定的中道之理爲實相義,此即爲“諸法實相”。第叁重,現象世界的一切事事物物契合即空、即假、即中叁谛的實相之理,此乃諸法即實相,而謂“諸法實相”。前二重系大乘偏教(指小乘教及權大乘)的說法,後一重乃大乘圓教(實大乘)的說法。

  《法華玄義》對實相之體的種種名義及入體之門都詳加闡述。至于叁大部中十界十如、百界千如、一念叁觀、圓融叁谛無不會歸一實相印之理體。

  因此說臺宗一切理論,都是依諸法實相而建立,故諸法實相是本宗的中心所在。

  臺宗解悟階段的行人,應不斷聽聞讀誦,返思諸法實相的理境,使自己的心智逐漸與此理相應。既要藉教悟宗、隨文入觀,更應當從自己的內心去體究,而不被文字言教所障礙束縛,當體悟到“一念不生全體顯現”時,則實相理體不期然而明悟現前。

  練習題:

  1. 諸法實相在佛法中的地位如何?

  2. 佛教的“法”義包括哪些內容?

  3. 什麼叫本體界與現象界?

  4. 什麼叫性具與事造?

  5. 什麼叫緣生與性空?

  6. 什麼叫諸法實相?諸法與實相是何關系?

  7. 什麼是實智所證?什麼是權智所生?

  8. 臺宗對諸法實相有哪叁重解釋?以何種解釋爲究竟?

  9. 臺宗的一切理論建立在什麼上?爲什麼?

  思考題:

  1. 學習了諸法實相這一課,您明白了什麼道理?

  2. 諸法實相與客觀的事物和我們的心性有何關系?

  3. 在聽聞、讀誦中,如何體悟實相的妙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