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宗簡明教程》
(宋智明)著
第一課 天臺宗的特色
天臺宗是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因創成者智者大師十年隱修、“自悟佛乘”于天臺山(在今浙江天臺縣境內)而得名“天臺宗”,簡稱“臺宗”。又因本宗的主要教義依據《法華經》而建立,所以也稱爲“法華宗”。
本宗的創立和他宗一樣,不離佛陀出世本懷。正如《法華經·方便品》所說:“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舍利弗,是爲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但是諸佛觀知“衆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方便品》),如實照見“衆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及“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雲何念、雲何思、雲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衆生住于種種之地”(《藥草喻品》),因此諸佛“隨其(衆生)本性”,“隨其所堪”,“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爲衆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爲一佛乘故。是諸衆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方便品》)。十方叁世諸佛,包括釋迦牟尼佛,無論久遠本地,還是新近垂迹,莫不以此宏綱,教化衆生。
基此,曆代祖師信、解、行、證佛所言說,觀察隨順不同衆生的不同機緣,悲智雙運,應病與藥,隨機施教,故有諸多門庭施設,天臺、華嚴、法相、叁論、禅、淨、律、密諸家宗派亦因之創立。其中天臺宗與禅宗、華嚴宗都是中國禅修大師爲適應本民族文化而開創的,因此被稱爲最具中國特色的叁大佛教宗派。禅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偏重于直覺的參悟。華嚴宗談法界安立,直顯法性真義,偏重于果地的發揮。而臺宗法門則教觀並舉,因果齊攝,心境互觀,凡聖融即,次第中有圓融之妙觀,圓融中有次第之方便,由心觀之實修,能使一切行人或頓或漸,直趣如來菩提果海,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天臺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觀雙美”,理論與實踐並重。這兩者他宗雖也講求,但都稍顯偏廢,如華嚴、法相叁論諸宗偏于教義理論的發揮;禅、淨、律、密諸宗偏于觀行實踐的進取。真正能將兩者發揮到極致並圓融一體的,在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就當推天臺宗了。
天臺宗的“教相門”包括教判和教理,在天臺宗根本教典《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中有著集中闡述。其教判是把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周密系統地組織爲“五時八教”,影響廣泛而深遠。正因爲天臺把握了“諸法實相”(即佛之知見)這一佛陀出世極談,故能以圓融無礙的智慧攝持佛陀一代教法,善巧判釋,使法法無差,觀觀相應。臺宗教理就佛學的“真常唯心”、“法相唯識”、“真空妙有” 叁大系而言,屬于真空妙有系。以其“真空”,所以了無一念一塵,法界無相,萬物一體;因其“妙有”,所以森羅萬象,頭頭安立,緣起叁千,法界無礙。本宗的“圓融叁谛”、“一念叁千”、“叁法無差”、“性具法門”、“無情有性”等教理,是獨具特色的天臺根本要義。在闡揚教相的同時,本宗又強調教不離觀,如《玄義》“七番共解”中有觀心一番解,《文句》“四釋”中有觀心一釋。
從天臺的“觀行門”看,它是屬于“依教修心禅”,即通過對佛教經論的精研、熟慮,生起圓解,領悟佛法的真義,進而以悟起觀的心觀正統。故不同于教外別傳、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祖師禅”,而是依教悟心、藉觀熏修的“如來禅”。
如來禅的關鍵是止觀的具體修證方法,因此止觀在天臺的教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宋代元照大師在《小止觀·序》中說:“若夫窮萬法之源底,考諸佛之修證,莫若止觀。天臺大師靈山親承,承止觀也;大蘇妙悟,悟止觀也;叁昧所修,修止觀也;縱辯而說,說止觀也。故曰:“說己心中所行法門。”則知臺教宗部雖繁,要歸不出止觀。舍止觀不足以明天臺道,不足以議天臺教!故入道者不可不學,學者不可不修。”
因此,本宗對止觀法門有其非常全面的陳述與非常嚴謹的組織,所謂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叁者“皆是大乘,俱緣實相同名止觀,”分別述爲《釋禅波羅密》、《六妙門》、《摩诃止觀》,以觀行爲主,旁及教相,以教助觀。其中觀行的方法有系緣止、製心止、體真止、隨緣方便止、離二邊分別止,有析空觀、體空觀、次第觀、不定觀、圓頓觀等,而以圓頓止觀爲修證根本,最爲重要。《摩诃止觀》卷一說:“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系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圓頓止觀”。並以一心叁觀最具特色,稱爲“不思議、不次第圓妙叁觀。”此觀法是在一念心中以所悟的本具叁谛之理,頓起即空、即假、即中的叁谛妙觀,在了無一念分別的心中,顯示人生宇宙的一切諸法同時融即不二,更無能、所的對立。正如元照大師所說:“境爲妙假觀爲空,境觀雙亡即是中。亡境何曾有先後,一心融絕了無蹤。”
因妙觀相應,從而伏斷見思、塵沙、無明“叁惑”,證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叁智”,進而圓成般若、解脫、法身“叁德”,于是就在圓觀行人本覺妙明開發的初心之時,便完成了自性的正覺——佛,成就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
明清之際的澫益大師在《教觀綱宗》中說:“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這是臺宗學人所必須牢記而笃行的。臺宗法門教理與觀行的互資,解悟與證悟的交融,方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和協統一。因此,在學習教理的同時,就應融攝會通一切教法而處處資助實修;在觀行的實踐中,又應不斷開發悟智,體證一切方便,心境無礙,處處自在,使性修不二,直徹真源。于是正修天臺的行人,就可以在學修過程中依圓理而生圓解,依圓解而起圓修,由圓修而圓伏、圓信、圓斷乃至圓證無上菩提,開顯叁德秘藏。
由于本宗特重教理與觀行的一致,故開宗以來解行相應、教觀圓明而得大成就的高僧碩德不計其數,對中國佛教和中國文化産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日本、朝鮮等國的佛教史上,也留下了無比光輝的一頁。在當今的時代裏,人們更需要教觀雙美的天臺法門來證達解脫自在的境界。
練習題:
1. 本宗爲何稱爲天臺宗?創成者是誰?
2. 何爲諸佛出世因緣?
3. 祖師爲何建立宗派?
4. 天臺、禅、華嚴叁大宗各有何特色?
5. 天臺宗的教理有什麼特色?
6. 天臺宗的觀行有什麼特色?
7. 爲什麼說天臺以止觀爲核心?
8. 天臺宗的教理與觀行之間有何關系?
思考題:
1. 諸佛出世因緣和祖師創立宗派給你哪些啓發?
2. 天 臺宗教觀特色要求學人如何自行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