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觀門的養生功法
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症結,有的來自社會因素,有的是內在的妄執。無論是那一種因素,它們都將使身心的活潑氣機受到阻礙,甚至窒息而死。觀門的養生之法,就是旨在解開個體生命中的一切症結,從而使生命得到升華、氣質得到改變,於是心靈就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華。
觀門與止門一樣,不一定在坐中修習,而是生活中的一切時候,都是可以修習的。觀門分爲以下幾種:
一、超越身體的觀察:觀察身的各種部分,分析其組成,如佛講地、水、火、風的四大和合成身,現代醫學講人體的各種微物質的構成等,從而明白身體是由假和合而成,沒有永恒不變的一個「我身」,這樣觀察後,就可以打破對身體的過分執著,在不同功行、不同時期的生理變化時,也就不會産生各種不利養生的心理,保證了生理的自然規律。
二、超越心理的觀察:人的心念是客觀環境的反映,所以各種各樣的思想,隨著不同的環境而有差異,這念念生滅的心,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實體——主宰的我體。因此,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由於心的功能的變化陸,我們才可以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心靈的素質。這樣在功行中,或生活裹,對心念所反映的一切境界,就不會以爲真實而産生妄執,使心理出現反常而入偏差。
叁、超越社會的觀察:社會是由個體的身心爲主而形成的,社會的各種現象,就是佛所講的共業性,它同樣是因緣和合而産生,是隨著共業規律而變化的,而我們對社會的認同或反感,就是個體的別業的領受不同,也就是說社會的存在也是無數個個體自我中的社會,因此,只要把自我超越之後,融入了整個社會,乃至宇宙,方圓成一個完善的真實的自我,從此也就不會被社會現象所迷而動亂心緒,更不至於怨天尤人了。
四、超越具體的人生實踐的觀察:一個人的事業、工作、家庭以及愛好等,都需要精神去應付、去實踐。如果在一切人生實踐中既能超越事務,不住著在裏面而生矛盾煩惱,又能很好地處理事務,善巧按排。這樣的人生就輕松愉快、充滿樂趣了。
以上四點觀門養生法,是養生中最要緊的部分,如果一個養生家達不到超越自我,也就不可能完善人格、圓滿心智、趨向真實而高尚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