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五章 密乘六妙門 第五節 還門修法

  第五節 還門修法

  行者有了寂靜的體驗,就像大海一樣,水波不興,故雖觀念生滅,不起相應,雖不起相應,仍有對待之境。所以行者應反照:

  行者依力觀察,心不動時,不動(或心)之自性爲何

  心如何住於不動

  如何由不動而動

  動時,是否保護不動之靜寂

  保持不動之境時,是否尚有所動

  動是否異於不動

  動(或念)之自性爲何

  最後動如何轉成不載

  

  正作如此反照之時:

  當下便知動非異於不動,而不動亦非與動相異。

  作了以上觀察後,如果仍未參透:

  應再觀察,能觀之慧,與動不動陸,是一是異

  

  返本盡源,必能證入真實之地:

  如是觀察,行者以自證分了知空無所有。能觀所觀,不可分別。以如是不可分別之自性不可知故(離知之現量),所臻之地,名爲心行處滅,或謂之言語道斷。

  證入超識的真境時:

  任何想念暗障之起,毋須舍棄,亦毋爲所支配,任其生起,心勿傾側,於其起也,觀之而已。如是久之,以念未舍棄故,其實相(或空相)自然呈現。

  實相呈現之際,就獲得解脫的自利:

  唯觀於念,了知能舍(即心)所舍一即念),性不相離,獲得解脫。此法爲勝道修習心要,或名窮源叁昧。

  此法與天臺還門的修習法極其相似。還門之後,則進入平等不二,自他二利的淨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