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六妙門念佛法要 第六節 淨土實相中道門

  第六節 淨土實相中道門

  以上所修的五門,從初步的數息、隨息,到止與觀二門的深入,以至到還源而體念佛叁昧,可以說淨土念佛的修持已經功成了。但淨土之德還須在淨門中逐漸臻於圓滿。故證得念佛叁昧後,就要以所證之道,而起清淨之行。所謂「淨」不是與「染」相對的東西,而是泯絕一切差別,圓現一切法平等無二的「淨」,所以這「淨」是一切皆淨。娑婆穢土也是當下淨土莊嚴,一切身心行爲,無一不是淨土之行。如此無妄真實之境、行,即是實相中道的真境。到了此一地步,說生西方也得,不生西方也得,所謂「無生無所不生」也。

  印光大師在念佛叁昧證後淨行上又說:

  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之見,是名真見。到此則溪聲山水,鹹是第一義谛;鴉鳴鵲噪,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東升,圓明朗徹;語其體,猶皓月西落,清淨寂然。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對圓融。譬如雪覆千山,海吞萬象,唯是一色,了無異味。

  論其益,現在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裏人,方知家裏事,語予門外漢,遭謗定無疑!

  印光大師所述的叁昧境界,正是淨土實相中道的實證妙域,也是淨土修持的極致。證人實相妙境,只有同證之人方能相互印知,故不可對外人說,以免遭謗而使人生罪。

  修行者一旦證入叁昧後,即已轉入淨土的無修之修,自然任運。因此,即使起教化衆生的方便之用,也是從體起用,用不離體。所以寂照不二的現量之境,一切無非是淨土妙行,那麼,處處也即是實相中道的妙境。境行圓滿而成果德莊嚴,菩提涅槃不證而自得。

  以上六妙門念佛法要,雖專就淨土念佛而論,但仍不離六妙門的基本修法。所以欲修此法者,應參照《六妙門修法》一文,以便更加明了修法要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