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六妙門念佛法要 第叁節 寂止念佛門

  第叁節 寂止念佛門

  得證於隨息念佛之後,即自然地轉入寂止念佛門。此時隨息持念已成爲累贅。 所以,打坐時不必先依息修法,可以直入寂止而凝心不動。在動中,也是如此,只要對境不動,心地寂止,即是止門的修法。

  寂止念佛門又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是直入寂止後,持續不斷地凝心不動,漸漸能覺察到細妄念的流注,雖明了覺察而寂止之心仍不隨之而動。第二層是在覺察妄念之時,提起佛號,綿密執持。而正在了了分明持念之時,寂止之心仍不動搖,常在禅定的虛靜明朗之中。

  第一層次的寂止功行偏在寂觀上,故易落消極,不樂世事,也不欣慕精進行法,只想無事無爲,喜歡山居的隱退生活,甚至可能不再欣求西方淨土的往生。因此,到第一層次的功行時,應省察禅定的虛妄性,诃棄耽著禅悅的執心,使出離禅愛。第二層在寂止心中提起佛號,就是旨在打破第一層的禅執習慣,以佛號來轉換妄心流注,使自然的業識之流,轉爲功德之藏。所以一句佛號在寂止心中持名,有無量的功德,可消無量劫來的生死罪業,開發本有智慧妙用。

  寂止念佛門的修持,也須保護,應經久不失,不斷地轉向寂靜明了。因此,凡思惟文義、操勞複雜的事務等,均應暫時停止。到定力日強,念力增明時,方可逐漸在境緣中去鍛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