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章 六妙門念佛法要
六妙門的法法能通的意旨,如將其應用在淨土念佛法門上,又是一條微妙的修持之路。念佛有持名、觀想、實相的叁種修法。以持名念佛配合數、隨二門,即是數息念佛門與隨息念佛門。如以觀想念佛攝於止、觀二門,便是寂止念佛門與觀想念佛門。又如用實相念佛相融於還、淨二門,則是念佛叁昧門與實相淨土門。
這層層深入的六個法門,可以使淨土宗的修行者,在真信切願,發菩提心的基礎上,有法可依,有次第可行,從而轉障惑開勝智,從事修至理悟,圓證叁昧,成就淨業。
第一節 數息念佛門
數息念佛門,是用依呼吸出入來計數,與同時持名念佛的方法來代替念珠計數法。它不同於念珠的費神與不方便,除了睡眠外,隨時都可以修持此法,而且一旦到了純熟時節,修持將成爲一種自然的慣性,任其無作相依,使人常處在甯靜的念佛之中,道業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成就。
初修此法的人,先要從打坐的姿勢開始,調和身、息、心。當深、長、細、勻的息相出現後,才開始依息計數,數法明晰後,再加以「阿彌陀佛」的四字洪名。身感粗重者,或緊迫不松舒者,先依吸入之息念「阿彌」二字,呼出時念「陀佛」,念「佛」字時要輕音,計數就在念完「佛」字之後進行。如身感輕浮,精神不振,持力不足又易人昏沈者,宜在呼出時念「阿彌」,吸入時念「陀佛」,念「佛」字要重音,計數也在佛字之後。
修法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先修一種,如感到身心輕快,精神安穩,心境漸趨明淨,就是合宜之法,可一直修下去。如感到不適,就應換另一種方法。如果都不行,就是息相未調好,應重新開始注意息相的調和,待到出入綿綿,資神安穩之後,再加入持名念佛。
在坐中修法有了一定的定力後,就可以在平時的動中去修,使平時的心境也如坐中一樣,身心安穩,念佛不絕。
在這數息念佛門中,不要著意於呼吸吸人內的凝止處與呼外的散發處,七分的心力佛念上,只有叁分覺在似有似無的息相上,因爲佛門功行,先要離身執,所以不作息與身結合的凝、閉等功行。待身感消失後,還要轉移對息相的執著,使之慢慢淡化,把重點移到持名上。最後要使持名的內音也漸漸轉細,成爲息念與佛念一體的覺受,此時便感到計數是一負擔,不欲再數,樂於安住在平穩的息相與佛名持念上,一直在輕安舒坦之中緩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