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章 六妙門講義 第十講 圓觀六妙門的圓機妙證

  第十講 圓觀六妙門的圓機妙證

  次釋第九圓觀六妙門。

  下面依次解釋第九種六妙門,它是以圓教的理境建立起來的觀照方法。

  夫圓觀者,豈得如上所說,但觀心源,具足六妙門,觀余諸法不得乎?

  這個圓觀的方法,它是超過上面的觀心六妙門而圓觀一切諸法入於性海究竟的。因爲觀心妙門單從觀照心源做下手的工夫,雖然具足六妙門,卻不能遍觀一切諸法。所以有「豈得」與「不得」的二種殊勝處,一者下手太狹而專,足見器量智照都不廣大;二者知一切法即心本性,因此,觀法即是觀心,下手圓遍而普被,所以圓解妙發,智照無礙。

  今行者觀一心,見一切心及一切法;觀一法,見一切法及一切心;觀菩提,見一切煩惱生死;觀煩惱生死,見一切菩提涅槃;觀一佛,見一切衆生及諸佛;觀一衆生,見一切佛及一切衆生。

  圓觀的人從一點上能圓觀一切,也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妙觀。這裏分心與法,菩提與煩惱,涅槃與生死,佛與衆生的四個方面來圓攝一切法,說明修圓觀的人對於這四重相待的境界,不起分別對立,而能以圓理攝事相,即事相融圓理,理事不二,事事無礙。

  一切皆如影現,非內非外,不一不異,十方不可思議,本性自爾,無能作者。

  爲甚麼能圓觀一即一切呢

  因爲這所謂的相待的一切萬法,都似鏡中之影,顯了無遺,明澈無邊,所以由空明妙心所現的萬法,不屬於內,又不系於外,不偏在統一上,也不落在差別上,內外交映,一異同在;於是十方世界呈現爲不可思議的妙莊嚴境。如此奇觀本性原來就是這樣,這其中沒有能造作的人。

  非但於一心中,分別一切十方法界凡聖色心。諸法數量,亦能於一微塵中,通達一切十方世界諸佛凡聖色心數量法門,是即略說圓觀數門。

  不但在圓妙一心之中,能夠分別一切十方法界凡聖色心的所有諸法數量,也能夠在一微塵之中,通達一切十方世界諸佛凡聖色心的數量法門,這就是簡單地論說圓觀的數門。

  隨、止、觀、還、淨等,一一皆亦如是,是數微妙不可思議,非口所宣,非心所測,尚非諸小菩薩及二乘境界,況諸凡夫

  

  其他五門也同數門的圓觀一樣,只可神會契悟,難以言語表達,也無法用思惟心去測度,所以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圓觀妙義,小菩薩——住著有相的大心菩薩與耽著空寂的二乘尚且無法悟入,凡夫就更不用說了。

  若有利根大士,聞如是妙法,能信解受持,正念思惟,專精修習,當知是人,行佛行處,住佛住處,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即於此身,必定當得六根清淨;開佛知見,普現色身,成等正覺。故《華嚴經》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了達諸法,真實之性,所有意身,不由他悟。

  假如有根器很利的大士,聽到這樣的妙法,能夠圓信此法,圓解妙理,並能完全地受納在心中,執著不失,正念思惟圓妙真義,專一精研修習妙觀,應當知道這樣的人,行於佛所行的清淨地方,住於佛所住的法界之處,入於如來的法空的大定,穿著如來的慈悲之衣,坐於如來的法性之座,就在現有的正報肉身上,一定能夠證得六根清淨的妙用,入於圓教的初住,開佛知見,普現色身,隨類變化,於百世界,八相示觀,成等正覺。

  所以《華嚴經》中說:初發圓心的時候,便已成就了一分的叁身一體的佛陀、大智了達一切諸法的真實之性,所有的智慧聚集於一念圓心之中,而不由他人的啓示而開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