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分別智與無分別理

  

無分別智與無分別理

  無分別理是諸法的實相,悟入無分別理、證得諸法實相就得有無分別智

  唐仲容居士著

  1、悟入無分別理要從叁方面著手:①觀一切都是心識所現的影像,其相雖有,然如夢幻,了無實我法性,故密意說言“一切法空”;一切法空故,真智現觀,不見一法,唯二空相恒常現前,是爲悟入諸法空相。②觀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無常故,都無定法可得;無定法可得故,就不能說它是什麼、或不是什麼,由是名言不可施設,而得于法善巧,是爲悟入諸法離言自性。③如認爲它是個什麼,就意味著一定不是“是”以外的什麼;如認爲它不是個什麼,就一定意味著是“不是”以外的什麼,是則皆屬兩邊戲論。例如:是上,就一定不是下;不是有,就一定是無。事實則不爾。如上下、內外、大小等皆非定法,故非實有上下、內外、大小等;若不是有爲,就一定是無爲,反之亦爾,則與現量相違。上下、內外、大小、有無等,非實法故,客觀實相遠離兩邊分別。于一切法遠離兩邊分別,就能悟入一切諸法不可分別之真實理際。大乘講唯相無法。比如凳子這一法,你把上面的木板拆開,把四個木腿拆開,就沒有一個“凳子”可得。有的只是木板、木腿這些東西。除開了木板、木腿和合相而外,根本沒有“凳子”可得,故說唯相無法。一切法都只有相,而無實體。

  2、無分別智的種類中,加行無分別智叁種:①因緣生,指必須要有如來種性爲“因緣”,才能生起無分別智。②引發生,指要待有宿世所習的善根“引發”爲因,才能有無分別智的生起。③數習生,指要由現在生士用力的反複熏習、隨順抉擇爲因,聞思修緊密結合,才能生起無分別智。

  3、根本無分別智叁種:①喜足無分別,“喜足”指異生地聞思參悟已十分充足,已達到了聞思覺慧的頂點,由聞思喜足故,不再聞思,名無分別。②無顛倒無分別,“無顛倒”指聲聞等遠離“執無常爲常”、“執苦爲樂”、“執無我爲我”、“執染爲淨”的四倒,而得四無倒智,已離顛倒分別。③無戲論無分別,“無戲論”指菩薩于一切法遠離戲論言說,根本智所證真如,非言說所能宣示,亦非世智所能了知,遠離戲論、超越世智境的現觀親證,名無分別。

  4、後得無分別智五種:①通達思擇,“通達”指通達位已往,由得根本智的引發,後得智的思維通達,已能緣事見相,已知道一切諸法唯相無法;無一法故,即于相上通達一切諸法不可言說。非如通達位以前,多緣名言境界,及雖亦緣事,而不見相,唯取意言。能見相故,即于相上了知一切諸法不可言說,得通達名。②隨念思擇,“隨念”指得通達思擇已,後得智隨念思維:我已證得無分別理、我已得根本智。③安立思擇,指善巧施設言說,無倒顯示法相,爲攝化有情,廣爲種種宣說。④和合思擇。“和合”,講法時上契諸佛之心,中契絕對真理,下契衆生根機,及總緣智、觀一切法的共相。⑤如意思擇。“如意”指神通自在,確切的說,佛法中名“神境智通”,隨所思維忍解,能令四大互轉,或令石成金等,一切如意,自在隨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