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家律學(聖嚴法師)▪P16

  ..續本文上一頁 • 五○九下)也就是說,雖在人類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與女人,才能得戒。 第二節犯五逆破淨戒者不得戒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如是男女中,若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僧輪(以上爲五逆)、汙比丘尼、賊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濟人(爲了生活非爲佛法而出家者)、斷善根,如是等人,盡不得戒。”(大正二叁 • 五○九下)

  《優婆塞五戒相經》中說:“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然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大正二四 • 九四叁上)所謂“淨戒人”是指守持不淫戒的人,如果他人堅持不淫戒,初次誘逼,與其行淫,便稱破人淨戒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以及受持八關戒齋日的優婆塞與優婆夷,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則自己便永無求受任何佛戒的資格了。不過,通常均以破女尼的淨戒爲主,破男人的淨戒,總不是尋常的。然在《十誦律》卷四十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佛在舍衛國,有一婆羅門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 是女以先語沙門婆羅門:“共我行欲!”因緣故墮惡道,在彼國北方,生作淫龍。”(大正二叁 • 二八七下至二八八上)

  這僅僅誘使沙門婆羅門與她行淫,尚未造成破他淨戒的事實,她便因此而墮淫龍了!第叁節受持的時限

  關于受持八關戒齋的時限,各經論中,所說不一。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問曰:“受八戒法,得二日、叁日乃至十日,一時受不?”答曰: “佛本製一日一夜,不得過限。若有力能受,一日過已,次第更受,如是隨力多少,不計日數也。””(大正二叁 • 五○九上)又:“問曰:“若欲限受心晝日齋法,不受夜齋,得八齋不?若欲受夜齋,不受晝齋,得八齋不?”答曰:“不得。”所以爾者,佛本聽一日一夜齋法,以有定限,不可違也。”(大正二叁 • 五 ○九上至中)這是說明八戒惟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數日連受,也不得單受白天而不受夜間,或單受夜間而不受白天。雖在《根本部皮革事》中,億耳于曠野見到單受日齋與單受夜齋的果報者,但在《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又接著解釋道:“有雲:此是迦旃延欲度億耳故,作變化感悟其心,非是實 事。”(大正二叁 • 五○九中)。

  但在《成實論》中則說:“有人言:此法但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隨受多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大正叁二 • 叁○叁下)

  《藥師經》中也說:“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複叁月,受持學處。”(大正一四 • 四○六中)又說爲了供養藥師如來:“應先造立彼佛形像 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大正一四 • 四○六下)這是說八分齋戒,不一定要在六齋日受持,受持之際,可以或一年,或叁月,或七日七夜,連續受持的。

  不過,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來說,乃以“一日一夜”爲准爲常,爲正爲主,如果環境許可,最好是一日一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環境不許可,或者發心連續受持,附近又沒有能爲受戒之師,爲免每日往返之勢,也不妨限年、限月、限數十日、限數日來受持。第四節求受的方式

  《優婆塞戒經》卷五中說:“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時二人並受。(大正二四 • 一○六叁中)八戒

  只能一人一人地單獨向八戒師求受,其中的原因,根據靈芝律師的解釋是:“不得多者,恐人參混,心不專一。泛論歸戒,獨受爲佳,則心不他緣,法無通濫。今多衆受,于理雖通,終成非便。”(《行事鈔資持記》卷叁九,大正四○ • 四○七下,卍續藏七 ○ • 四六 A)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夫受齋法,必從他受。于何人邊受?(出家)五衆邊。”(大正二叁 • 五○九上)《優婆塞戒經》卷五也說:“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大正二四 • 一○六叁上至中)可見,八戒應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前求受。但在《成實論》及《智度論》中,又許可自誓受。《成實論》中說:“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大正叁二 • 叁○叁下)不過自誓受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梵網》菩薩戒,可以自誓受,惟其應在:“若千裏內無能授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而要見好相(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大正二四 • 一○○六下)如果不是沒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衆的情形之下,當然還是向出家五衆,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請八 戒師來授。藕益大師則說:“優婆塞受齋,就寺爲便,優婆夷受齋,就家爲便。”(卍續藏一○六 • 叁七五 C)男人去寺院,女人則在家。但此沒有硬性規定,惟視實際情況,隨緣求受八戒就好了。第五節齋日的准備八戒雖以六齋日爲常經,但逢佛菩薩誕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爲六親眷屬作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紀念、懷恩、修福、祈禱之日,均應酌情受持八戒。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齋戒沐浴” 的准備工夫,如《禮記》〈曲禮〉說:“齋戒以告鬼神。” 《孟子》〈離婁〉也有:“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不過,儒家齋戒的意義,雖可與佛教相通,其內容則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叁業,即應清淨下來,故于《增一阿含經》中說:“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關如來齋法。”(大正二 • 六二五中)又如《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樂,或貪飲啖,種種戲笑,如是等放逸事,盡心作已而後受齋,不問中前中後,盡不得齋;若本無心受齋,而作種種放逸事,後遇善知識,即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若欲受齋,而以事難自礙,不得自在,事難解已而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大正二叁 • 五○九上)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後”,應予說明:八關戒齋的求受時間,應以持齋日的清晨爲正規,最少也該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國,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點鍾,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裏拿著鮮花香燭,和私人簡單用的東西,陸續來到佛寺做早課與聽僧人說法 說法之前,先爲信徒們說叁歸五戒 信徒中也有受八關齋戒的 受五戒與受八關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過當僧人宣說到第六、七、八戒時,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淨海法師《泰僧安居記》,《海潮音》四叁卷叁月號)但如遇到逆緣阻礙,只需心念受齋,延遲到中午以後再補行求受,也是可以的。如《俱舍論》中也說:“我恒于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律儀”(即八關戒齋),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大正二九 • 七五上)

  第六節如何納受戒體

  有關八關戒齋的內容及其要求,介紹至此,大致已經完備了,現在再來介紹納受戒體的方法。

  本來,叁歸、五戒、八戒,說戒受戒,都是很簡單的,只要准備的工夫做夠了,受時就很容易。但在中國的大寺院中,一切講究排場,所以讀體大師,也爲八戒的傳授,編了一篇〈授八戒正範〉,共分八節儀式,其綱目如下:

  一、敷座請師——由引禮師領導迎請和尚升座。。

  二、開導——略示八戒的意義及持齋的方法。

  叁、請聖——迎請佛法僧及護法龍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惡業,忏斷未來惡業。

  五、受歸——以叁歸納戒體。

  六、宣戒相——宣說八戒戒相條文。

  七、發願——發願以此功德,攝取一切衆生之惡,使成無上菩提,同在彌勒的龍華叁會,了生死,化有情,生極樂。

  八、勸囑回向——說明八戒的受持功德,並勸

  以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

  此一〈授八戒正範〉,雖然很好,做起來的場面也很隆重莊嚴,但是所需時間較長,受戒之時,除了授戒師,還要引禮師,戒師若非住持方丈,行來頗爲不易。

  因此,弘一大師曾經根據《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編一篇〈受八關齋戒法〉,現在照抄介紹如下: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衆,攝受于我。

  我今歸命勝菩提,最上清淨佛法衆。

  我發廣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業,隨喜無邊功德蘊。

  先當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過午不食),後修八種功德法。(以上叁說)

  我名某甲,惟願阿阇梨攝受于我,我從今時,發淨信心,乃至坐菩提場,成等正覺,誓歸依佛,二足勝尊;誓歸依法,離欲勝尊;誓歸依僧,調伏勝尊。如是叁寶,是所歸趣。(以上叁說)

  我某甲淨信優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屬在家二衆,亦兼通于出家諸衆,如《藥師經》中所明。此文且據在家者言,故雲優婆塞,若出家者,隨宜稱之), 惟願阿阇梨,憶持護念,我從今日今時,發起淨心,乃至過是夜分,訖于明旦日初出時,于其中間,奉持八戒。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非梵行,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七、不華蔓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八、不坐臥高廣大床。我今舍離如是等事,誓願不舍清淨,禁戒八種功德。(以上叁說)

  我持戒行,莊嚴其心,令心喜悅;廣修一切,相應勝行;求成佛果,究竟圓滿。(一說)又誦伽陀頌曰:

  我發無二最上心,爲諸衆生不請友。

  勝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間廣利益。

  願我乘是善業故,此世不久成正覺。

  說法饒益于世間,解脫衆生叁有苦。

  以上文中的案語,均系弘一大師原文。惟其主張出家諸衆亦持八戒者,必須加以說明:根據律製要求,八戒乃是沙彌十戒的前九戒,只…

《在家律學(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