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婚姻
釋了幻 著
(扉頁)
● 佛陀出世,本是爲了教導人們合理地過好人間生活,完善道德,從而漸次超越人生,趨向佛道,走向解脫。
● 佛陀的法語,是全人類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其中有關居家生活的開示,無論對佛教信奉者,還是非信仰者,均是一劑清涼劑,足以熄滅紅塵的愛欲煩惱,也能提供居家生活的現實指導。
● 佛教教人要離苦得樂,但現實中的人們所爲卻相去甚遠,到底問題出在那裏,這就是本書要努力探索和要解決的問題。
(封底)
如何才能過好合理、道德的世俗生活呢?佛教對于社會大衆的基本要求是:
● 要求人們要順應、接受現實,以中道的精神,合理的安排、過好世俗生活;
● 要求人們要有覺悟的心,學會節製自己的行爲,不要沈溺在五欲之樂中,更不要使欲望無限膨脹;
● 要學會轉化欲望,逐漸地把低級的欲望,轉化爲高尚理想,不再爲欲望所製約;
● 要有慈悲利人的心,在世俗生活中服務社會,服務大衆,爲衆生作楷模典範。
● 夫妻相處的基本原則是——“尊重而不占有、關懷而不自私、隨緣而不強求”。
前 言
經曆了“文化大革命”等種種劫難的大陸佛教,至今也未能完全恢複元氣。
對佛教的宗旨、理念,社會上的普通民衆,一直存在著相當多的誤會,加之教內也存在著不看對象、不善對機的解說和接引,故給佛教蒙上了一層迷信、落後、禁欲的色彩,似乎學佛者皆應斷欲去愛、老氣橫秋一般似的。故不少人對佛教心懷敬畏,退避叁舍。還有人以爲學佛就要遠離人群,不近女色,抛家棄子,不要財富,這些觀念使得很多人不敢去學佛。
事實並非如此。其實一般人都可以學佛,也不須要有什麼特殊的限製。佛法不離世間法,人們如果都不學佛,甚至怕學佛,那佛法又有何用呢?
常在城市裏的寺廟裏,看見有這種情形:當一些年青人聽聞了佛法,且感興趣的索請贈閱佛書、錄影(音)帶時,如若有人勸他們皈依佛門時,他們則往往搖頭擺手:“不行不行,我們現在太年輕了!守不了戒,等我們老了,退休了,再來學。”
問守不了什麼戒時,回答則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如:不能吃素;還喜歡穿好看的衣服;還有、還有……就是那個事斷不了。
問:“什麼事斷不了?”
答:(面面相觑,神色尴尬)“┅┅”
半晌,丈二和尚終于摸著了頭腦,從他們的眼神明白了是那件事(夫妻生活)斷不了┅┅。
學佛必須吃素嗎?回答是否定的。
在家學佛必須斷夫妻生活嗎?回答也是否定的。
問:聽說學佛會影響家庭關系,是嗎?
答:不會,對在家人來說,學佛反而有助于和睦家庭。但若偏面理解佛法,行爲不合中道,則會影響家庭婚姻關系。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
在中國,傳統道德和宗教信仰,曆來皆是婚姻、家庭穩定的最重要基石。
宗教——是社會的晴雨計和解毒劑,是維護社會正義最重要的精神資源之一;它不僅對個人提供安身立命之處,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也對社會提供了一種“宣泄”和“解毒”機製,維護著社會的安定和“精神生態”平衡。
但在今天這個急速變化、道德崩潰的時代,傳統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作用已大爲削弱。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社會環境及道德意識的變化,構成了對婚姻的穩定的最大沖擊與挑戰。二十世紀以來,雖不過百年,但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社會道德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超過往昔數千年;世事大變、人心大變,人類婚姻家庭經曆了前所未有沖擊,許多家庭因此而土崩瓦解。
現實生活中,20年前乃至10年前不可想象的婚前性行爲、婚外情、一夜情、網婚、性派對、性騷擾、同性戀群體等,已經成爲了普遍社會現象,這些現象是對家庭穩定的挑戰,是對傳統道德規範的背離。而對傳統婚姻家庭觀的反叛,更是推波助瀾,使“殘存”的道德感幾乎消失殆盡……
雖然人類的目的不是爲了佛教,而佛教的目的卻是爲了人類。
佛陀出世,本是爲了教導人們合理地過好人間生活,完善道德,從而漸次超越人生,趨向佛道,走向解脫。
佛陀的法語,是全人類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其中有關居家生活的開示,無論對佛教信奉者,還是非信仰者,均是一劑清涼劑,足以熄滅紅塵的愛欲煩惱,也能提供居家生活的現實指導。
佛教教人要離苦得樂,但現實中的人們所爲卻相去甚遠,到底問題出在那裏,這就是本書要努力探索和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的時間寬裕,建議你從第一章開始,慢慢讀完全書;
如果你工作忙、時間少,則不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讀,或者直接從第六章“常見問題答疑”讀起,當你有了興趣,再從頭讀起。
但願諸位讀者有所收益。願增吉祥!
釋了幻 二○○四年四月于靜思書齋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佛教的婚姻觀
第—節、婚姻概說
—、婚姻的一般定義
二、婚姻是人乘佛教的基礎
叁、佛教的婚姻觀
第二節、佛經中關于人類、婚姻起源的記載
—、佛教看宇宙
二、世界、人類、婚姻的起源
第叁節、五乘婚姻觀概說
一、人乘的婚姻觀
二、天乘的愛欲、婚姻觀
叁、聲聞、緣覺乘的離欲觀
四、菩薩乘的婚姻觀
第二章、家庭與婚姻
第—節、夫妻和諧之道
一、談情說愛話婚姻
二、如何當好丈夫
叁、如何當好妻子
四、夫妻和諧之道
第二節、孝敬老人、管教子女
一、孝敬老人
二、胎教、管教子女
叁、如何對待墮胎、流産
第叁節、合理的居家生活
—、居家八法
二、合理的社會生活
叁、財富篇
四、娛樂篇
第叁章、修行與婚姻
第—節、修行與婚姻責任
一、婚姻生活對修行的意義
二、建設佛化家庭
叁、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信仰差別
第二節、學佛青年如何對待愛情、婚姻
一、新世紀與佛教青年
二、如何對待愛情、婚姻、性
叁、讓婚姻成爲修行的助力
第叁節、家庭與社會
一、居士的家庭責任
二、居士的社會責任
叁、居士的宗教責任
第四章、學佛的婚姻誤區
第一節、節欲與禁欲
一、禁欲的誤區
二、禁欲的過患
叁、情欲解放的誤區
第二節、出家與在家
一、執著無性婚姻的誤區
二、出家的誤區
叁、避免因出家引發的家庭矛盾
第叁節、消極與積極
一、消極的誤區
二、理想的誤區
叁、佛教徒的責任誤區
第五章、菩薩道與婚姻
第一節、佛菩薩的婚姻家庭-
一、佛陀本生故事
二、佛陀和他的家庭眷屬
第二節、在家學佛的楷模
一、在家學佛男衆的模範人物
二、在家學佛女衆的模範人物
叁、《華嚴經》中的菩薩道
第叁節、菩薩道與現代社會
一、奉行十善得安樂
二、煩惱即是菩提
叁、從空性的立場來看婚姻
四、現代人如何擁有幸福的婚姻
五、居士的責任——推廣慈悲、促進和平
第六章、常見問題答疑
——【基礎篇】、【家庭篇】、【修行篇】、【疑難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