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修道,一個出家人能在山中安臥,更何況盤腿打坐,雙手結印,不說話。
“思惟寂相”,內在思維寂止。“心原一止”,此心在止定的境界上專一。“法界洞寂”,自然擴大到整個宇宙在空的境界。“唯此爲貴,余不能及”,地位高,有錢不是貴,唯有清淨、有道才是最珍貴,非其他所能及。
善巧方便,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贊于止,發悅其心,是名隨樂欲以止安心。
這是因材施教,你看此人是修定的性向,你要叫他修定;此人是走修觀的路子,你要叫他修現;此人修密,你要叫他修密;此人走淨土的路子,你就要叫他修淨土。想用一包藥、一粒八卦丹、一瓶萬金油治百病,做不到的。所以法師要懂八萬四千法門,你要什麼有什麼,此謂“隨樂欲以止安心”,乃至他喜歡邪門左道,你暫讓他走邪門左道,一引導他就歸入正途,那就在于法師本身度入的善巧方便,法師的方法、法門要多。
欲行真願,必具止力
其人若雲:“我觀法相,只增紛動。”善法不明,當爲說止,止是法界平正良田,何法不備,止舍攀緣即是檀。
“我觀法相,只增紛動”,有一種人性向與前者不同,雖然兩者都愛清淨,拿心理學來講,根本兩樣。前面所說第一種人,天生內向愛清淨,碰到事情不耐煩,你叫他做什麼事都不幹,你要他做事,叫他拿回家慢慢做,做好拿來,那勉強可以,有些人天生如此。第二種人也愛清淨,但與前者不同,他由經驗來看清淨,人生煩得很,觀察一切現象“只增紛動”,只會增加自己的紛擾。那麼勸這一類人立刻修佛走最高的路線不對。
“善法不明”,他只求自己的安心、清淨,搞不清什麼是善法、惡法。“當爲說止”,這一類性向、根器的人,你應該告訴他怎麼修定,要贊歎止,當然賣瓜的要說瓜甜;賣花的就說花香。這個時候你要對他說修定好啊!打坐有什麼什麼功德!盡量贊歎。
“止是法界平正良田,何法不備”,本來如此,大家想修神通,不得止不得定,哪裏能發神通?那只能發神經,定一得,何法不備?
“止舍攀緣,即是檀”,佛真會說法,拿一個定套上一切。佛在教我們怎麼當法師,出去弘揚佛法就要知道善巧,修定好啊!你一修定,六度萬法都修啦!怎麼說呢!“止舍攀緣即是檀”,修定要丟掉一切妄想、攀緣。檀就是布施,梵文叫檀波羅密。
止體非惡即是戒。止體不動即是忍。止無間雜即是精進。止則決定即是彈。止法亦無,止者亦無,即是慧。因止會,非止非不止,即是方便。一止一切止,即是願。止止愛,止止見,即是力。
“止體非惡即是戒”,他說修定好.人一定,不起壞念頭,不妄想,自然得戒。
“止體不動即是忍”,一得定後,萬緣不起,別人罵你混蛋,混蛋跟雞蛋差不多,你也不管、不生氣了!止體不動就是忍辱波羅密。
“止無間雜即是精進”,一得定,在止的境界,沒有雜念,一路下去就是精進。
“止則決定即是禅”,得了止、定後,一切功德隨之而來,這就是真禅。
“止法亦無,止者亦無,即是慧”,最後,由定生慧,無所謂止,無所謂定,一切皆空,就是般若波羅密,你必須從這個路上引導。
“因止會,非止非不止,即是方便。一止一切止,即是願”,一念一停,止在那裏,一切念都具備,這是願波羅密。
“止止愛,止止見,即是力”,力波羅密一修成功即成佛,力波羅密有如此重要。力波羅密是十種波羅密的第九位,入佛之位靠力波羅密。所以諸位學佛修道,雖然沒有什麼心得,不要談心。反過來講,大家都有點影子,但是這點影子力量不夠,這個力量是要功德智慧修來的。所以力波羅密成就就成佛。譬如大家發願,救天下、國家、救人類,在坐許多青年常對我說:“將來要跟著你的思想救人類、救世界。”我說:“我是開萬和牛肉店的,你開的牛肉店比萬和還要大一點。”你說他對不對?對啊!有這個願,爲什麼達不成?功德達不到,其力未充。所以庵提遮女問文殊菩薩,明知生死是幻,還是被生死這股力量轉走,其理由何在?文殊菩薩回答四個字:——“其力未充”。你說看空了生死,但是生起病來還是害怕的。你看空了那一點沒有用。爲什麼念佛、念咒子不能起作用?其力未充故,力量不充實。力是十波羅密的最後一位,力充實就成佛了!
力要如何充實?普通講定力、願力、智慧之力。譬如打坐腿發麻,硬是狠心定下去做不到,其力不充。我常說你不會真受不了,如果現在來個歹徒在旁邊威脅你,起來就槍斃你,你的腿不會曉得痛,一定坐下去,充其量兩條腿死掉,人還活著。所以坐不下去被腿動搖,也是力未充。
當然,你不要硬幹,我是講理論,不要認爲我那麼講,自己拼命熬腿,受了傷找外科,然後埋怨我,這也是其力未充。
了生死的下手處
“止止愛,止止見”,愛與見是叁界生死的根本,爲什麼不能了生死?智慧力量未充。爲何智慧力量未充?愛與見轉不了。悟了道,拔出慧劍斬情絲。爲什麼割不斷?因爲是鈍刀,今天割一點,明天割一點,割了後面,前面長出來。生死沒有斷是愛見未斷,這是廣義的愛,不只男女之愛,愛見不斷,生死不能了。修道、證道要斷九十八位結使。前年我在佛光別院特別提出這個問題,結使的根本是愛,廣義的愛有很多。你說你願意度衆生,好聽的講是薩埵,薩埵者有情也。古人說得好:“人若有情,天下太平。”每一個人真有情,整個天下太平,但人不是菩薩,做不到。人對什麼人最有情?對自己最有情。你說你愛太太、愛兒女,到必要時,還是自己先跑。等到自己生病,腫瘤不割掉會死,你不會愛它了,你真正愛的是“我”。“我”是個什麼東西不知道?結使。愛是很厲害的,愛斷了,超出了欲界升色界。
第二個最難斷的是“見”。見是什麼?意見。每個人的觀念,裕老子我認爲對嘛!這就是意見。每個人都有意見,意見不得了!我經常跟同學們說笑,譬如同學說:“某個同學對你沒有話講。”我說:“我知道,你對我也沒有話講,都很服氣,我也討厭你們服從,爲什麼不提意見?有意見要提,光是服從有什麼用?”其實服從就是意見,他那個意見變成服從。“見”就是這個東西,你說他“無我”?服從也是我。
見,比愛還厲害,見就是思想。解脫叁界,愛與見兩樣斷了最後才能解脫。你不要認爲對付思想那麼容易!要教化一個人,轉變他的思想,據我的經驗,自己對自己還轉不過來呢!如何去轉別人?不曉得你們自己能不能轉過來?你們號稱自己已經轉過來了,我聽了非常佩服,都是萬和牛肉店的朋友,吹牛吹大了!
愛與見這兩個基本結使不解脫,生死不能了。要解脫愛與見,只有拿“定”來磨練,定力充實了,“止”能止愛;“止”能止見,此即力波羅密。
此止如佛止,無二無別即是智。止具一切法,即是秘藏。但安于止,何用別修諸法?善巧方便,種種緣喻,令生善根,即是隨便宜以止安心也。
“此止如佛止,無二無別即是智”,修到了最後,我就是佛,佛就是我,佛與我無二無別,沒有分別,此謂智慧解脫。所以說,打坐修定,止是那麼重要。
“止具一切法,即是秘藏”,修密宗,止就是大秘密,你止得住嗎?止不住當然找不出秘密。六祖悟道後,師弟惠明在後面追趕而問:“師父究竟有沒有秘密傳給你?”他說:“有啊!秘密在你那裏,不在我這裏。”秘密在每一個人自己那裏。所以說止具一切法,你得了定的時候,自然一切都明白,這個是大秘藏。
“但安于止,何用別修諸法?”只要你得了定,何必修一切法!何以不用修一切法?因爲一切法自然明白,都證到了。
“善巧方便,種種緣喻,令生善根,即是隨便宜以止安心也”,所以佛經有種種善巧方便,用各種不同的教授法教導不同根性的人,隨他的便宜贊歎止的重要以安其心。人都愛貪便宜嘛!就給他便宜撿,由這個路線使他走上正修佛法的道路。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十二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