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二章)▪P2

  ..续本文上一页说修道,一个出家人能在山中安卧,更何况盘腿打坐,双手结印,不说话。

  “思惟寂相”,内在思维寂止。“心原一止”,此心在止定的境界上专一。“法界洞寂”,自然扩大到整个宇宙在空的境界。“唯此为贵,余不能及”,地位高,有钱不是贵,唯有清净、有道才是最珍贵,非其他所能及。

  善巧方便,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赞于止,发悦其心,是名随乐欲以止安心。

  这是因材施教,你看此人是修定的性向,你要叫他修定;此人是走修观的路子,你要叫他修现;此人修密,你要叫他修密;此人走净土的路子,你就要叫他修净土。想用一包药、一粒八卦丹、一瓶万金油治百病,做不到的。所以法师要懂八万四千法门,你要什么有什么,此谓“随乐欲以止安心”,乃至他喜欢邪门左道,你暂让他走邪门左道,一引导他就归入正途,那就在于法师本身度入的善巧方便,法师的方法、法门要多。

  欲行真愿,必具止力

  其人若云:“我观法相,只增纷动。”善法不明,当为说止,止是法界平正良田,何法不备,止舍攀缘即是檀。

  “我观法相,只增纷动”,有一种人性向与前者不同,虽然两者都爱清净,拿心理学来讲,根本两样。前面所说第一种人,天生内向爱清净,碰到事情不耐烦,你叫他做什么事都不干,你要他做事,叫他拿回家慢慢做,做好拿来,那勉强可以,有些人天生如此。第二种人也爱清净,但与前者不同,他由经验来看清净,人生烦得很,观察一切现象“只增纷动”,只会增加自己的纷扰。那么劝这一类人立刻修佛走最高的路线不对。

  “善法不明”,他只求自己的安心、清净,搞不清什么是善法、恶法。“当为说止”,这一类性向、根器的人,你应该告诉他怎么修定,要赞叹止,当然卖瓜的要说瓜甜;卖花的就说花香。这个时候你要对他说修定好啊!打坐有什么什么功德!尽量赞叹。

  “止是法界平正良田,何法不备”,本来如此,大家想修神通,不得止不得定,哪里能发神通?那只能发神经,定一得,何法不备?

  “止舍攀缘,即是檀”,佛真会说法,拿一个定套上一切。佛在教我们怎么当法师,出去弘扬佛法就要知道善巧,修定好啊!你一修定,六度万法都修啦!怎么说呢!“止舍攀缘即是檀”,修定要丢掉一切妄想、攀缘。檀就是布施,梵文叫檀波罗密。

  止体非恶即是戒。止体不动即是忍。止无间杂即是精进。止则决定即是弹。止法亦无,止者亦无,即是慧。因止会,非止非不止,即是方便。一止一切止,即是愿。止止爱,止止见,即是力。

  “止体非恶即是戒”,他说修定好.人一定,不起坏念头,不妄想,自然得戒。

  “止体不动即是忍”,一得定后,万缘不起,别人骂你混蛋,混蛋跟鸡蛋差不多,你也不管、不生气了!止体不动就是忍辱波罗密。

  “止无间杂即是精进”,一得定,在止的境界,没有杂念,一路下去就是精进。

  “止则决定即是禅”,得了止、定后,一切功德随之而来,这就是真禅。

  “止法亦无,止者亦无,即是慧”,最后,由定生慧,无所谓止,无所谓定,一切皆空,就是般若波罗密,你必须从这个路上引导。

  “因止会,非止非不止,即是方便。一止一切止,即是愿”,一念一停,止在那里,一切念都具备,这是愿波罗密。

  “止止爱,止止见,即是力”,力波罗密一修成功即成佛,力波罗密有如此重要。力波罗密是十种波罗密的第九位,入佛之位靠力波罗密。所以诸位学佛修道,虽然没有什么心得,不要谈心。反过来讲,大家都有点影子,但是这点影子力量不够,这个力量是要功德智慧修来的。所以力波罗密成就就成佛。譬如大家发愿,救天下、国家、救人类,在坐许多青年常对我说:“将来要跟著你的思想救人类、救世界。”我说:“我是开万和牛肉店的,你开的牛肉店比万和还要大一点。”你说他对不对?对啊!有这个愿,为什么达不成?功德达不到,其力未充。所以庵提遮女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死是幻,还是被生死这股力量转走,其理由何在?文殊菩萨回答四个字:——“其力未充”。你说看空了生死,但是生起病来还是害怕的。你看空了那一点没有用。为什么念佛、念咒子不能起作用?其力未充故,力量不充实。力是十波罗密的最后一位,力充实就成佛了!

  力要如何充实?普通讲定力、愿力、智慧之力。譬如打坐腿发麻,硬是狠心定下去做不到,其力不充。我常说你不会真受不了,如果现在来个歹徒在旁边威胁你,起来就枪毙你,你的腿不会晓得痛,一定坐下去,充其量两条腿死掉,人还活著。所以坐不下去被腿动摇,也是力未充。

  当然,你不要硬干,我是讲理论,不要认为我那么讲,自己拼命熬腿,受了伤找外科,然后埋怨我,这也是其力未充。

  了生死的下手处

  “止止爱,止止见”,爱与见是三界生死的根本,为什么不能了生死?智慧力量未充。为何智慧力量未充?爱与见转不了。悟了道,拔出慧剑斩情丝。为什么割不断?因为是钝刀,今天割一点,明天割一点,割了后面,前面长出来。生死没有断是爱见未断,这是广义的爱,不只男女之爱,爱见不断,生死不能了。修道、证道要断九十八位结使。前年我在佛光别院特别提出这个问题,结使的根本是爱,广义的爱有很多。你说你愿意度众生,好听的讲是萨埵,萨埵者有情也。古人说得好:“人若有情,天下太平。”每一个人真有情,整个天下太平,但人不是菩萨,做不到。人对什么人最有情?对自己最有情。你说你爱太太、爱儿女,到必要时,还是自己先跑。等到自己生病,肿瘤不割掉会死,你不会爱它了,你真正爱的是“我”。“我”是个什么东西不知道?结使。爱是很厉害的,爱断了,超出了欲界升色界。

  第二个最难断的是“见”。见是什么?意见。每个人的观念,裕老子我认为对嘛!这就是意见。每个人都有意见,意见不得了!我经常跟同学们说笑,譬如同学说:“某个同学对你没有话讲。”我说:“我知道,你对我也没有话讲,都很服气,我也讨厌你们服从,为什么不提意见?有意见要提,光是服从有什么用?”其实服从就是意见,他那个意见变成服从。“见”就是这个东西,你说他“无我”?服从也是我。

  见,比爱还厉害,见就是思想。解脱三界,爱与见两样断了最后才能解脱。你不要认为对付思想那么容易!要教化一个人,转变他的思想,据我的经验,自己对自己还转不过来呢!如何去转别人?不晓得你们自己能不能转过来?你们号称自己已经转过来了,我听了非常佩服,都是万和牛肉店的朋友,吹牛吹大了!

  爱与见这两个基本结使不解脱,生死不能了。要解脱爱与见,只有拿“定”来磨练,定力充实了,“止”能止爱;“止”能止见,此即力波罗密。

  此止如佛止,无二无别即是智。止具一切法,即是秘藏。但安于止,何用别修诸法?善巧方便,种种缘喻,令生善根,即是随便宜以止安心也。

  “此止如佛止,无二无别即是智”,修到了最后,我就是佛,佛就是我,佛与我无二无别,没有分别,此谓智慧解脱。所以说,打坐修定,止是那么重要。

  “止具一切法,即是秘藏”,修密宗,止就是大秘密,你止得住吗?止不住当然找不出秘密。六祖悟道后,师弟惠明在后面追赶而问:“师父究竟有没有秘密传给你?”他说:“有啊!秘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秘密在每一个人自己那里。所以说止具一切法,你得了定的时候,自然一切都明白,这个是大秘藏。

  “但安于止,何用别修诸法?”只要你得了定,何必修一切法!何以不用修一切法?因为一切法自然明白,都证到了。

  “善巧方便,种种缘喻,令生善根,即是随便宜以止安心也”,所以佛经有种种善巧方便,用各种不同的教授法教导不同根性的人,随他的便宜赞叹止的重要以安其心。人都爱贪便宜嘛!就给他便宜捡,由这个路线使他走上正修佛法的道路。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二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