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講
各位聽衆!十善業道經,今天講到:
丙字下第四段、不妄語的利益。
語、是言語,妄者、虛妄不實。不妄語,就是不說虛妄不實在的話。當然、這裏還包括了,向壁虛造的文字在內。
言爲心聲,心理上有所願求、主張、彼此間的情感、思想、皆可以用言語來表達。人之于我,可以由語言而知道我心理上的動態。我之于人,同樣的如人之于我。
都如法院的審判犯人,必須詳細偵查。犯罪的輕重虛實,都根據犯人的供詞,以爲罪刑判決的明證。言語的重要性,于此可見。
有一類的奸猾之徒,狡詐成性,他知道語言文字的重要,所以就利用語言文字,作爲他奸詐、誘騙、恐嚇、或欺世盜名,虛僞宣傳的工具。
孔夫子曾經說過:“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天真的聖人,根本就不知道世間上有心口不一樣的人,所以人家說什麼,他都信以爲真;等到受騙以後,才知道上當,而自己警告自己,對于人家說的話,要留心觀察他的行爲,是不是言行相符。所以後來有“言顧行,行顧言”的訓示。
然而,妄語在社會上,已成了普遍的現象,紙裏包火,包得好,也作興到底沒有事,戮穿了,至多信用掃地,人格破産而已。可是在佛教的因果律上講起來,因妄語而侵損了他人的生命財産,生前受不受法律的製裁,是另一問題。既死之後,必定要遭遇到叁惡道的墮落。即使轉生到人間來,一定要遭到口臭的病,憑你說什麼話,都得不到人家的信仰與支持。假如能受持十善中的不妄語,那末!相反的,可以得到很多好處。所以經上說:
“複次 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爲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叁、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叁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是爲八。”
佛陀複再次于上文,告訴娑竭羅龍王說:龍王!人們如果遠離妄語,可以獲得八種天所贊法。天、在佛學上是六道衆生之一,居人世間之上,計有叁界二十八重(音蟲ㄔㄨㄥˊ)天。與人世間最接近的,爲四王天,忉(音刀ㄉㄠ)利天。忉利、譯成國語爲叁十叁,這一天居在須彌山之頂。四方各有八天,忉利天主,就是帝釋天王,居中統治,合起來說、有叁十叁天,等于是橫切面的數法,二十八天、爲豎的數法。叁十叁天,爲二十八天之一,天主“帝釋”,譯成國語爲“能”,我國故有的說法,即是玉皇大帝。專製時代的君主,呼爲天子,天父就是玉皇大帝。皇帝祀天大典的天,孔夫子獲罪于天的天,天生蒸(音征ㄓㄥ)民的天,無形中皆是玉皇大帝的別號。四天王查察人間的善惡,上奏玉皇而加以懲獎。所以過去稱風災、水災,皆叫做天災,做皇帝也認爲是受命于天。人們如果能守持不妄語的戒條,可以有八種的收獲,這八種的收獲,爲上天之所稱贊的,所以叫天所贊法。
“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優缽、譯成國語爲青蓮,那末!優缽華,就是青蓮花。清淨就是沒有壞味。
不打妄語的人,嘴巴裏是永遠清淨,並且還常常有青蓮花的香味,從口裏出來。這是第一種,天所贊法。
“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諸世間?佛經上有叁種世間:一、智正覺世間。二、情世間。叁、器世間。第一、是指佛陀。第二、是指一切衆生。第叁、是指山河大地。這裏的一切世間,當然只局限于第一、第二的兩種。
不打妄語的人,社會上各界各階層的人,甚至十方諸佛聖人,以及他道的衆生,都信仰你而崇拜你。你說出話來,得到衆人的擁護。這是第二種,天所贊法。
“叁、發言誠證,人天敬愛”。發言就是說話。誠是誠實。證是證明或證驗。
不打妄語的人,說出話來,是誠實而可靠,有時在眼前雖看不出他的價值,千年萬載以後,都會證驗出來。因此、他一言即出,馬上會獲得人間的人,天上的天,大家的恭敬與愛護。
都如我們的孔聖人,他說:“孝弟(音悌ㄊㄧˋ)而好犯上者,未之有也。”中國幾千年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而共産黨犯上作亂,父母子女,都挑撥他們清算鬥爭。外道教裏說:愛父母過于愛主的、不配做我的門徒,同共産黨一樣的荒唐。又如、孟夫子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中國曆史上,一個政府,到了上下朦(音蒙ㄇㄥˊ)蔽(音瞥ㄅㄧˋ),貪汙無能的時候,未有不亡國的。這都是古人說話的證驗,到今天還是得到們的信仰。這是第叁種,天所贊法。
“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愛語、是衆生愛聽的言語。衆生是泛指六道衆生,我們是人,且就人說。
妄語裏、本來包括了惡口的成分在內,惡口就是粗言惡語。不打妄語的人,不但言無虛妄,更無粗惡的言語,並且對苦惱衆生,發出慈悲柔和的軟語,來安慰衆生,使有苦惱的衆生,獲得清涼,感到自在。這是第四種,天所贊法。
“五、得勝意樂,叁業清淨”。樂是快樂。意樂、是心理上的快樂。勝意樂,是心理上特殊的快樂。叁業者,身、口、意叁種,各各皆有其作用,作用就是業。
商人以獲利爲樂。做官以高升爲樂。乃至小孩子以有得吃,有得玩爲樂。騷(音缫ㄙㄠ)人墨客,以飲酒賦詩爲樂。高人雅士、以遊山玩水爲樂。這些樂,雖有清濁的不同,但都是寄寓在環境和物質上,說不上有什麼價值。有價值的樂,是內心上的愉快,爲他人所意想不到,這才真是快樂。不打妄語而說誠實語的人,心地上平平安安,無怖畏,無挂(音挂ㄍㄨㄚˋ)礙(音愛ㄞˋ),這才是殊勝的意樂。因此、連帶到,身、口、意、叁者,皆清淨無染。這是第五種,天所贊法。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誤是錯誤,失是過失。因說話說錯了,甚至喪失人家的生命財産,叫做誤失。
不打妄語的人,言不妄發,就不會有錯誤。沒有錯誤,也就沒有過失,所以心安理得而常感到歡喜。這是第六種,天所贊法。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尊重就是審慎。奉行就是接受。
不打妄語的人,自然會審慎自己的語言,如政府的命令一樣,賞罰分明,言出法隨。那末!他說出來的話,不但人間的人能奉行,就是天上的天衆,也歡喜接受。然而這除 佛陀而外,還有誰呢?這是第七,天所贊法。
“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智慧、于事于理,決擇分明。殊勝者、特別超勝。製是製止,伏是降伏。
不打妄語的人,具有超人的智慧,世間人的聰明,是無法比擬的。這不可比擬的智慧,他能認清宇宙萬有的真理,世間上的一事一物,沒有不知其底源的。所以人間天上的聰明,既不能製止,也不能降伏。然而這除 佛陀而外,也再沒有其他的人了。
圓覺經上說:“叁千大千世界以外,下一滴子雨,都能知其頭數”。這是澈悟而後, 佛陀的現量境界。這是第八種,天所贊法。經上接著說: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真實語”,就是不妄語。學佛的人,由于多生多劫,修不妄語的工夫。將這不妄語的功德,不爲現前的名聞利養,而將他留作佛果上莊嚴。那末!這個修不妄語的人,將來成佛的時候,決定能獲得真實語的福報,如同十方佛如來一樣的。
金剛經上說:“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未成佛以前的不妄語,是要留心,是要注意;成佛以後,不要留心,不要注意,自然而然的發言真實,言不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