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章)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五章 尋物多害喪心病

  上次我們談到有關于永明壽禅師的評論。首先我們要知道,他所提的是中國唐宋以來佛教界裏宗教與學術爭論的重大問題。如果往上推,這個問題自從釋迹牟尼佛涅槃以後就一直存在著,因爲佛涅槃以後他的弟子們對于佛法的修持與見解就分了很多派別,而且彼此間爭論得很厲害,經過大約一千年的演變,就成了般若宗的談空與法相唯識宗的說有,這兩家在爭論。當佛法傳到中國時與中國的固有文化儒家、道家又發生了爭論,到了隋唐間十個宗派的興起,彼此間又是爭論!唐宋以後又有出家人與在家居士的爭論。

  如果推開了宗教立場,光是從人類文化的立場來看,不論東方或西方都有以爭論爲尚的情形,學術界千古以來都是爭論不息,這也是人類的一大弱點、一大醜陋面。因此使我想起了古人的幾句話,在明朝時有人在南嶽衡山上刻石碑,人生只有叁條路,千古來所有的人都陷在這裏,是哪叁條路呢?那就是自欺、欺人、被人欺。另外在寫字方面,古人說剛開始寫字時“恨自己不入貼”,就是恨不得能寫得像字帖一樣;然而書法寫得高明的,則“恨自己不能出帖”,不能自創一格,永遠困在裏頭。我們學佛也一樣,剛開始學佛就怕自己不入佛,學了佛以後則拿了一宗一派的方法,看別人都不對,就好像拿了雞毛當令箭,而不能出佛,跳出這個範圍。要能出入自由才能成佛。這是今天這堂課開始前的序言。

  自心不明是己大敵

  若不觀心內證,法律禅師等各有十種過患。如像法決疑經雲。叁師破壞佛法。略各有十過。一法師十過者。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內觀修心。釋論雲。有論而無慧。所說不應受。二、不融經息诤趣道。但執己非他。我慢自高。不識見心苦集。叁、不遵遺囑。不依念處修道。不依木叉住。非佛弟子。四、經雲非禅不慧。偏慧不禅。一翅一輪。豈能遠運。五、法本無說。說破貪求。名利弘宣。甯會聖旨。六、貴耳入口出。何利于己。經雲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七、無行而宣。何利于他。八、又多加水乳,無道之教。教誤後生。九、四衆失真法利。轉就澆漓。十、非但不能光顯佛法。亦乃破于佛法也。

  “若不觀心內證,法律禅師等各有十種過患”,永明壽禅師是極力地提創真正地學佛,一個學佛的人不管在家或是出家,目的都在求證佛法,自己要悟道、證道成佛。要想悟道、證道成佛只有四個字一“觀心內證”。不管是哪一種法門都要力求觀心內證,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沒有達到現心內證,不管他是法師、禅師或律師都會産生十種毛病。永明壽禅師的批評是很客觀的,他引用了釋迦牟尼佛在《像法決疑經》的話來批評。“叁師破壞佛法,略各有十過”,法師、禅師、律師破壞佛法,簡單地說各有十種過患。

  這個問題不但是宗教,就個人的事業而言也是如此,你的事業成功了,最後失敗的因素是什麼人?嚴格反省起來還是你自己。外來的宗教或其他力量想來打擊一個宗教,那是不可能成功的,破壞的是自己內部;一個政治、社會、企業,甚至一個家庭也是如此。所以中國文化有句名言,“物必自腐,然後蟲生”。一個水果擺在那裏是不會生蟲的,除非內部爛了,蟲就出來了。“人必有自侮,然後人侮。”一個人一定是先把自己搞失敗了,然後才會招來外界的侮辱。所以,佛在臨死前問已經皈依的魔王,我走了以後你怎麼來破壞佛法,魔王說:穿你的袈裟、讀你的經、吃你的飯,然後在裏頭破壞你。佛說,你真偉大,我鬥不過你,這樣做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因此佛講了一句名言:“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獅子是百獸之王,誰都對它沒辦法,但是獅子本身生病生了蟲,蟲便會把獅子給慢慢吃死。將來佛教也是這樣,這是佛在《涅架經》上所說的話。因此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將來做事業時不需去防範別人,你真正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你最親信的左右手,而且最嚴重的是,你自己的心破壞了你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自己的欲望,最可怕。法師、禅師、律師是佛教最主要的臺柱,但是一不小心很容易破壞佛法,簡單地說各有十種過患。

  法師弘法的歧路

  “法師十過者”,什麼樣的出家人才稱爲法師呢?必須是研究經教,佛經的大小乘、叁藏十二部都通的人。以佛教的戒律而言,大法師是佛,其次的法師最起碼是通一部經或一部論。破壞佛法的法師的十種過患有哪些呢?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內觀修心。釋論雲:有論而無慧,所說不應受”,只曉得研究佛學,文字的解釋很有道理,但自己沒有內觀修心做真正的功夫。所以解釋這段文字說:有理論但沒有真正的功夫所發出來的大智慧,他所說的不應該接受。

  “二、不融經息诤趣道,但執已非他,我慢自高,不識見心苦集。”,第二種過患是,不能融會各種經典的道理,平息爭論趨向修道,結果學問越高了,自己主觀的成見也越來越深,堅持自己的理論而批評其他的理論,因此我慢也越來越高,然而卻認不到“見心苦集”,換句話說,學識越高煩惱越大,自己的心念都平靜不了,平息妄念是學佛最基本的功夫。有些哲學家到了最後只好自殺,因爲到處都看不慣、到處都不對。

  “叁、不遵遺囑,不依念處修道,不依木叉住,非佛弟子。”第叁種呢?就是法師們光是研究經典而不遵循佛的遺教來修行,不依佛所教的叁十七道品的四念處來入道。木叉的翻譯就是戒,小乘的戒律又稱別解脫戒,不依佛所製定的戒律來生活,所以佛說這不是佛的弟子。

  “四、經雲非禅不慧,偏慧不禅,一翅一輪豈能遠運。”第四,佛經告訴我們要想修證只有一條路子,那就是修定修慧,打坐不是修定而是練習修定的基本,所謂定,不一定要盤起腿來打坐,真正的佛法若真得了定,不論是行、住、坐、臥乃至跑步、跳舞都要在定中,這才是定。由定而生慧,達到大智慧的成就。

  有人常問:佛法的成就是什麼?佛法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而不是功夫。但是真正的大智慧一定要功夫到了才能成辦,所以佛經上講:非禅不慧。不修禅定則不能得到真的智慧。“偏慧不禅”,如果只是光通學理的幹慧,就沒有真功夫的禅定。“一翅一輪”,定與慧就像鳥的一雙翅膀、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豈能遠運”,一個出家的法師假使不能定慧等持,哪裏能夠遠大地弘揚、運轉*輪。

  “五、法本無說,說破貪求,名利弘宣,甯會聖旨。”第五,真正的佛法沒得話說,因此佛在《金剛經》中說,他沒有說佛法,明明說了四十九年法,有叁藏十二部經典紀錄下來,卻說沒有說得一個字。因爲真正的無上佛法,一切本空的境界不是文字言語所能到達的。所以說,法本無說。爲什麼法師們或是居士的佛學家們要說法呢?“說破貪求”,那就是爲了破除一般人貪求世間的名與利。“名利弘宣,甯會聖旨”假如有人說法的動機是爲了這兩個字。名與利,那怎能合于佛法聖人的宗旨呢?

  “六、貴耳入口出,何利于己,經雲如人數他寶,自我半錢分。”第六點,一般研究佛學的人“貴耳入”,比如我們同學們常說:老師找個時間講什麼課給我們聽,好不好?一天到晚在貴耳入,然後耳朵聽過來,嘴巴就販賣出去了,就會吹了。就這洋“耳入口出”,心中沒有正念。“何利于己”?佛學很熟,但碰到事情就過不了,這樣對自己又有什麼幫他呢?這也是我常講的:“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佛經上說這種人整天雖然很辛苦、很用功,但都是在替人家數錢財,自己一點本事也沒有。

  “七、無行而宣,何利于他。”,第七種,自己沒有真地修行就隨便信口開河亂講,沒有真正在宣揚一個東西,這樣做不能利己更不能利他。

  “八、又多加水乳無道之教,教誤後生。”第八種,有些在講的時候,牛奶裏滲了水,不是真牛奶,而且可能還發酵了有酸味,聽進來吃進去可能就腸胃不適,這就是無道之教。“教誤後生”,真正的佛法越來越變質了,而耽誤了後一代。

  “九、四衆失真法利,轉就澆漓。”第九種,佛的四衆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到了後代,因爲真正的佛法沒有了而越搞越糟。

  “十、非但不能光顯佛法亦乃破于佛法也。”第十種,凡是研究佛學的不管在家或出家,假如沒有觀心內證。非但不能使佛教弘揚而有前途,而且他自己也在破壞佛法。

  這在宋朝時就提出來,有那麼嚴重的情形。然而不只在宋朝,就是在佛在世的晚年已經親眼看到發生這種情形了,這只要研究戒律就看得到,佛在世時就已經吵了不得了。以上是專門批評搞佛學的人。以下則是批評專門講功夫又未能觀心內證的禅師們。

  禅家修行的陷阱

  禅師十過者。一、經雲假名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好說我等過。二者、恃行陵他。不識成取苦集煩惱。叁、無慧修定。盲禅無目。甯出生死也。四、不遵遺囑。不依念處修道。不依木叉而住。非佛弟子。五、無慧之禅。多發鬼定。生破壞佛法。死墮鬼道。六、名利坐撣,如扇提羅死墮地獄。七、設證得禅,即墮長壽天難。八、如水乳禅,教授學徒,紹叁塗種子。九、四衆不沾真法之潤,轉就澆漓。十、非止不能光顯叁寶,亦乃破佛法也。

  “一、經雲假名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好說我等過。”阿練若指的是清淨的道場,這裏引用經文的話說,有些禅師們號稱清淨僧。“納衣在空閑”,納衣有兩種意思,一個是袈裟又稱福田衣;另外禅師的衣服又稱補納衣或是百家衣。有些人一天吃飽了沒有事,光是兩腿盤起來打坐,實際上在那裏無事忙。“自謂行真道”,自認爲把兩腿盤起來就是修道。“好說我等過”,而且還批評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雖然把腿盤起來了,但是心裏頭還在打妄想。

  “二者。恃行陵他,不識戒取,苦集煩惱。”第二,自己認爲我在修行,有一點點功夫了就看不起人家,實際上他犯了見惑裏頭的戒取見,認爲這樣才對,不是這樣就不對。例如,我吃素才是學佛,他不吃素理都不願意理。又如:鴨蛋教的人只吃鴨蛋不吃雞蛋,戒取見就使他抓住鴨蛋才可以吃,其他的蛋不能吃。因此更增加了他的煩惱。

  “叁、無慧修定,盲禅無日,甯出生死也。”第叁,道理沒有搞通,沒有真智慧就跑去打坐修定,不管是用哪種方法,都不可能成功。我經常告訴同學們,佛法是個大科學,因此先要把理論弄清楚了再來實證。理論都沒有搞清楚就來盤腿,學佛是修行不是修腿,盤上腿就有佛法,放下腿就沒有佛法,這就叫做無慧修定,等于盲禅,瞎修而沒有法眼,這樣就想跳出生死,那是不可能的。

  “四、不遵遺囑,不依念處修道,不依木叉而住,非佛弟子。”這第四種過患是同法師的一樣,這裏不再贅述。

  “五、無慧之禅,多發鬼定,生破壞佛法,死墮鬼道。”第五,沒有智慧就去學打坐修禅。“多發鬼定”得定了沒有?是得定了,也曉得些什麼事情,也看到一些什麼。這就是鬼定,其結果輕一點是神經衰弱、重一點則神通的兄弟就來了而變成神經。這種人活著在破壞佛法,死了則墮在鬼道。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