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自然就會出這種問題。
所以這是對人的行爲關系重大的一個觀念,一定要在小孩那種天真的心靈當中植下這個觀念,先入爲主,那就好辦了。
如果你這個觀念沒有植下去,被撥無因果,功利主義等東西占據了他(小孩)的心,以後你再跟他說這個,他哈哈大笑,說你是封建迷信。
所以要教育小孩,不許打罵其他的人,哪怕地位比自己低賤的小孩子,你都不許打他,不許罵他。要恭敬尊長,對長輩要畢恭畢敬,要有禮貌。
“卑以自牧”,這是《周易》裏的一句話,也是印祖常常引用的話,“卑”就是謙卑, “牧”就是像放羊一樣的。牧什麼呢?
把自己的傲慢給控製住。你處處謙卑,你的人格就會慢慢地完善,你的人際關系也會搞得很好。你愈謙卑人家愈會對你贊歎,你愈驕傲,到處炫耀自己怎麼怎麼樣,人家就愈會把你看得很輕。
生活的辯證法往往是這樣,一個謙卑的人就像水一樣,這叫上善若水嘛,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樣。水有一個特點,它是往低窪的地方流的。爲什麼往低處流?因爲水有它的平等性,所以往低窪的地方流的話,它就會最終平起來。所以水善于處在人不願處的地方,這才是修道人的樣子。“卑以自牧”,自己即便有十分的優點,也得要韬光斂迹。
“卑”(謙卦),謙卦在《周易》裏面,它的卦象就是——山在地下,上面是一個坤,下面是一個艮,艮代表山,坤代表地。地下有山,這就叫謙之象,很有內涵,但是不外露。一些浮躁的人,沒有什麼內涵的人,他有點優點馬上就張揚出來,這種人一接觸多了大家就知道他裏面並沒有東西。所以一個人一定要“卑以自牧”。
古人都很厚道,自己有十分的優點,最多說自己有叁分。
現在這個時代可能就不一樣了,現代人可能只有叁分的長處,他可以把它說到十分。現在是一個包裝的時代啊,把自己包裝得富麗堂皇,他的頭銜什麼什麼一大堆。所以現在想找幾個平淡一點的、謙卑一點的人,可是不好找了。每個人一說起來,我有這個本事,我有那個本事,我這樣那樣,都是這樣炫耀的。所以要教小孩“卑以自牧”。
再就是務須敬惜字紙。這些都是古人之風,在現代社會談這句話好像聞所未聞。對有字的紙,你要去愛惜它,把它收藏好,不能隨便丟到垃圾桶裏。字爲世間之至寶,聖人造字,我們要尊重這個字,尊重這個字的人就會有智慧。如果亵渎這個字,他就慢慢地沒有智慧了,到下輩子可能就不認識字了。所以有字的紙一定要把它收撿好,然後統一處理,最好用一個幹淨的爐子焚化,然後把灰裝好,送到大江大河裏面去。這是表明你在敬惜字紙。
彭紹升居士曾經介紹過一個幫他做事的看門人,說他原來是一個很貧賤的人,基本上到了討飯爲生的程度。但是他有個優點,就是常常去撿那些有字的紙,把它撿起來保護好,所以就常常被人稱贊。彭紹升居士正好有一個精舍要修行,精舍要找一個看門的人,就把他找來了。找來後,他也就跟著念佛——一方面做他的事,一方面念佛。他原本是一個不識字的人,這樣過了叁年之後,慢慢地他識字了,而且慢慢地還能作詩了。你看他敬惜字紙,當生就得到了智慧。
所以這一點要從大人自身做起,以身示教來教育小孩。
愛惜五谷。這些五谷糧食,一定要愛惜不能浪費,浪費這些糧食就是暴殄天物,那是最損福報的。
所以即便你是億萬富翁,你再有錢,你也沒有資格去浪費糧食。這在我們華人是要注意的了,我們華人也許是好客,也許是爲了面子,一請客就是很多很多菜,實際上又吃不了多少,最後都浪費了。我們以後不要這樣,一定不能浪費,如果吃不完的要把它打包回去,繼續吃完它。
現在有些高校,那些大學生,有時候吃饅頭,吃一半他就不吃,就往泔水桶裏面扔,讓人看了很痛心。
要愛惜五谷,愛惜衣服。要常常想哪怕一件衣服一頓飯都來之不易,還有各種資生用具,都要愛惜它,要使它用的時間長久一些。
現代社會是一個新潮的社會,很多人穿衣服已經不是從禦寒的角度,而是從他的那種新的款式、流行色等方面考慮穿著。今天流行這個流行色就趕緊追這個流行色。所以他的衣櫃裏面有很多的衣服,有時候一些貴婦人的皮鞋都是幾百雙、幾千雙。你看看這些都不是愛惜啊,這都會損福報。
護惜蟲蟻,就是愛惜生命。昆蟲、螞蟻,你都不能去踐踏它,要愛護它,這都是很細微的道德觀念。一個人從小對昆蟲螞蟻都能夠去愛惜,他就有慈愛之心,就絕對不會去犯上作亂,也絕對不會去殺人放火。他連昆蟲都那麼愛護,他怎麼會對人産生一種歹意惡心呢?
這些都非常重要的。
有時候我們在報紙雜志上會看到,現在有一些對小孩的教育,比如吃螞蚱,說生吃昆蟲有營養,甚至把小孩吃這個東西作爲廣告來宣傳。你說那小孩從小就爲了一點營養生吃蟲蟻,這是一種怎樣殘忍的心。如果這一念給他放大,那以後就可怕了。
還有,現在創作一些卡通片,讓青少年去創作那些武俠卡通片,特別是那些暴力性的片子,小孩有時候還創作得津津有味。這些都是很不吉祥的,一定要從培養小孩護惜昆蟲螞蟻開始,培養小孩一種仁慈的心,不忍的心。
但有時候我們會對那些護惜昆蟲螞蟻的人嘲笑。像東郭先生,走路都怕踏著螞蟻,就有人會嘲笑他,好像走路踩死螞蟻才是正當的。這些觀念都要改變,如果能救螞蟻,自己就能增福報。
佛門有一則公案:
有一個沙彌,他的師父是證阿羅漢果的,他觀察他的這個沙彌弟子,七天後他的壽命就到了,他想不能讓他死在寺院,讓他回家。就跟那個沙彌說,你去看望一下你的父母,你就到第八天的時候回來。這個小沙彌不知道師父吩咐他回家幹什麼?但也聽話,他就回家。
回家走在路上的時候,正好決堤,水沖了一個螞蟻窩,很多的螞蟻在那裏即將被水淹死,這個沙彌一看,趕緊就進行搶救,脫下衣服把那個洞堵住,然後把螞蟻從水裏全都引出來,救了很多螞蟻。這事情他也沒有當回事,救完之後他就回家了。
回家到第七天他並沒有什麼事,然後第八天就回來了。他的師父很奇怪,就入定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因緣,原來小沙彌救了千萬條生命。由于救千萬條生命的功德,就把他定業要死的這個命給轉過來了。所以護惜蟲蟻能夠延長我們的生命,你去殘害這些螞蟻昆蟲,會縮短我們的壽命。要護惜,這也是在培植我們的仁愛之心。
禁止零食,免致受病。
我們看到這些祖師的話,就好像是在說現在了。現在很多家庭給他的小孩吃很多零食,吃得一個個都是胖子,肥胖的小孩很多啊,這一胖什麼毛病都來了。所以不要吃那些零食,你一日叁餐把它吃好,就很不錯了。你如果讓小孩培養出貪嘴之心的話,他以後種種的問題也會出來,如果你不給他錢,他就會偷,就會去搶,就會想出很多歪點子,貪心就出來了。所以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你看印祖這麼小的事他都在這兒講,實際上它是點明現代很多家庭的小孩身上出現的問題,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能這樣教育小孩,那麼這樣接受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了,決定就成爲賢善君子,成爲社會、國家的棟梁之材。于他自己,于家庭,于國家都有利益。
出了一個國家棟梁之材,光宗耀祖,父母臉上也有光。現在父母最感自豪的就是有一個出息的小孩,別人常常誇獎他,你的小孩很出息,這時候可能就是父母最開心的時候了。
如果你的小孩蹲進了監獄,那做父母的就沒有臉見人了。但如果小時候你不進行這些教育,放縱他的那種劣根性,一概不教訓他,那這種人長大了之後,不是平庸之輩,就是匪類,做土匪做賊了。這些匪類那都是社會的敗類,國家法律要製裁的。到了成了匪類的時候,受到法律製裁的時候,你做父母的這時候要後悔,也悔之晚矣!
所以古人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最早的時候開始。
教婦初來,就是新娶進門的媳婦,你要教育她,她剛一來,你就得教她,以後她就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兒嬰孩,在嬰兒的時期,就要開始教育,你進行善的教育,他就養成一種善的習性、習慣,從一開始就踏上了正路,如果開始就邪了,那步步都邪。你以後等他形成了邪惡的習慣,這時候再去矯正它,那都不容易。
所以從開始的時候就得謹慎地教育。這樣的家庭兒童教育,不僅是家庭的問題,它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治亂,你教育好了小孩,國家、天下就大治;你小孩沒有教育好,都是匪類,都是那種惡心殘暴之人,那麼,天下也就大亂了。所以國家的興衰,天下的治亂,首先是從家庭教育是否搞好開始的。
現在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學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識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經在現在的大中小學占的比例愈來愈微薄。
所以這一點每個做家長的要清醒地看到,學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側重在知識技能的教育上,有關道德人格的教育,你還不能太放棄,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擔起這樣的一種教育。
現在的家長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績:你考得怎麼樣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麼又低了幾分呐。他天天就關心這個。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他的老師關心的。你要關心你的小孩的這種德性、人格。這是學校教育可能不大關注的問題,而這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你作爲父母,你對老人一點都不孝,天天對老人呼來喚去,然後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卻住在很差的房子裏。那好了,你的兒女也看在眼裏,等你老了的時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間去。
所以這個孝還不是口頭上講,你自己要做出來。
現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沒有以身作則,于是他就不知道怎麼教育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然後又有望子成龍之心,于是給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負擔。給小孩學很多班,又是鋼琴班,又是英語班,又是電腦班,又是這個班那個班。現在家教都是知識技能的家教,可沒有哪個家長請一個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
我們每個佛教徒,在自己的家庭教育當中,盡量按照印祖的開示去做,讓小孩從小接觸聖人的教育:《叁字經》、《弟子規》,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等,讓他接觸,讓他背誦,這樣就在他的內心播下了一個聖人做人的標准、做人的種子,他就會一生受用無窮。
然後對他加以因果的教育、輪回的教育,讓他相信,讓他多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佛,在彌陀名號光明的護持之下,他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得太歪。如果他死心塌地成爲念佛行人,你作家長的就放心了,他絕對是一個世間的善人。也許他不可能做驚天動地的事業,但絕對不可能做被關進監獄那樣的事情。
《一函遍複講記 第叁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條原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