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自然就会出这种问题。
所以这是对人的行为关系重大的一个观念,一定要在小孩那种天真的心灵当中植下这个观念,先入为主,那就好办了。
如果你这个观念没有植下去,被拨无因果,功利主义等东西占据了他(小孩)的心,以后你再跟他说这个,他哈哈大笑,说你是封建迷信。
所以要教育小孩,不许打骂其他的人,哪怕地位比自己低贱的小孩子,你都不许打他,不许骂他。要恭敬尊长,对长辈要毕恭毕敬,要有礼貌。
“卑以自牧”,这是《周易》里的一句话,也是印祖常常引用的话,“卑”就是谦卑, “牧”就是像放羊一样的。牧什么呢?
把自己的傲慢给控制住。你处处谦卑,你的人格就会慢慢地完善,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搞得很好。你愈谦卑人家愈会对你赞叹,你愈骄傲,到处炫耀自己怎么怎么样,人家就愈会把你看得很轻。
生活的辩证法往往是这样,一个谦卑的人就像水一样,这叫上善若水嘛,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一个特点,它是往低洼的地方流的。为什么往低处流?因为水有它的平等性,所以往低洼的地方流的话,它就会最终平起来。所以水善于处在人不愿处的地方,这才是修道人的样子。“卑以自牧”,自己即便有十分的优点,也得要韬光敛迹。
“卑”(谦卦),谦卦在《周易》里面,它的卦象就是——山在地下,上面是一个坤,下面是一个艮,艮代表山,坤代表地。地下有山,这就叫谦之象,很有内涵,但是不外露。一些浮躁的人,没有什么内涵的人,他有点优点马上就张扬出来,这种人一接触多了大家就知道他里面并没有东西。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卑以自牧”。
古人都很厚道,自己有十分的优点,最多说自己有三分。
现在这个时代可能就不一样了,现代人可能只有三分的长处,他可以把它说到十分。现在是一个包装的时代啊,把自己包装得富丽堂皇,他的头衔什么什么一大堆。所以现在想找几个平淡一点的、谦卑一点的人,可是不好找了。每个人一说起来,我有这个本事,我有那个本事,我这样那样,都是这样炫耀的。所以要教小孩“卑以自牧”。
再就是务须敬惜字纸。这些都是古人之风,在现代社会谈这句话好像闻所未闻。对有字的纸,你要去爱惜它,把它收藏好,不能随便丢到垃圾桶里。字为世间之至宝,圣人造字,我们要尊重这个字,尊重这个字的人就会有智慧。如果亵渎这个字,他就慢慢地没有智慧了,到下辈子可能就不认识字了。所以有字的纸一定要把它收捡好,然后统一处理,最好用一个干净的炉子焚化,然后把灰装好,送到大江大河里面去。这是表明你在敬惜字纸。
彭绍升居士曾经介绍过一个帮他做事的看门人,说他原来是一个很贫贱的人,基本上到了讨饭为生的程度。但是他有个优点,就是常常去捡那些有字的纸,把它捡起来保护好,所以就常常被人称赞。彭绍升居士正好有一个精舍要修行,精舍要找一个看门的人,就把他找来了。找来后,他也就跟着念佛——一方面做他的事,一方面念佛。他原本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这样过了三年之后,慢慢地他识字了,而且慢慢地还能作诗了。你看他敬惜字纸,当生就得到了智慧。
所以这一点要从大人自身做起,以身示教来教育小孩。
爱惜五谷。这些五谷粮食,一定要爱惜不能浪费,浪费这些粮食就是暴殄天物,那是最损福报的。
所以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你再有钱,你也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这在我们华人是要注意的了,我们华人也许是好客,也许是为了面子,一请客就是很多很多菜,实际上又吃不了多少,最后都浪费了。我们以后不要这样,一定不能浪费,如果吃不完的要把它打包回去,继续吃完它。
现在有些高校,那些大学生,有时候吃馒头,吃一半他就不吃,就往泔水桶里面扔,让人看了很痛心。
要爱惜五谷,爱惜衣服。要常常想哪怕一件衣服一顿饭都来之不易,还有各种资生用具,都要爱惜它,要使它用的时间长久一些。
现代社会是一个新潮的社会,很多人穿衣服已经不是从御寒的角度,而是从他的那种新的款式、流行色等方面考虑穿着。今天流行这个流行色就赶紧追这个流行色。所以他的衣柜里面有很多的衣服,有时候一些贵妇人的皮鞋都是几百双、几千双。你看看这些都不是爱惜啊,这都会损福报。
护惜虫蚁,就是爱惜生命。昆虫、蚂蚁,你都不能去践踏它,要爱护它,这都是很细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从小对昆虫蚂蚁都能够去爱惜,他就有慈爱之心,就绝对不会去犯上作乱,也绝对不会去杀人放火。他连昆虫都那么爱护,他怎么会对人产生一种歹意恶心呢?
这些都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我们在报纸杂志上会看到,现在有一些对小孩的教育,比如吃蚂蚱,说生吃昆虫有营养,甚至把小孩吃这个东西作为广告来宣传。你说那小孩从小就为了一点营养生吃虫蚁,这是一种怎样残忍的心。如果这一念给他放大,那以后就可怕了。
还有,现在创作一些卡通片,让青少年去创作那些武侠卡通片,特别是那些暴力性的片子,小孩有时候还创作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是很不吉祥的,一定要从培养小孩护惜昆虫蚂蚁开始,培养小孩一种仁慈的心,不忍的心。
但有时候我们会对那些护惜昆虫蚂蚁的人嘲笑。像东郭先生,走路都怕踏着蚂蚁,就有人会嘲笑他,好像走路踩死蚂蚁才是正当的。这些观念都要改变,如果能救蚂蚁,自己就能增福报。
佛门有一则公案:
有一个沙弥,他的师父是证阿罗汉果的,他观察他的这个沙弥弟子,七天后他的寿命就到了,他想不能让他死在寺院,让他回家。就跟那个沙弥说,你去看望一下你的父母,你就到第八天的时候回来。这个小沙弥不知道师父吩咐他回家干什么?但也听话,他就回家。
回家走在路上的时候,正好决堤,水冲了一个蚂蚁窝,很多的蚂蚁在那里即将被水淹死,这个沙弥一看,赶紧就进行抢救,脱下衣服把那个洞堵住,然后把蚂蚁从水里全都引出来,救了很多蚂蚁。这事情他也没有当回事,救完之后他就回家了。
回家到第七天他并没有什么事,然后第八天就回来了。他的师父很奇怪,就入定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缘,原来小沙弥救了千万条生命。由于救千万条生命的功德,就把他定业要死的这个命给转过来了。所以护惜虫蚁能够延长我们的生命,你去残害这些蚂蚁昆虫,会缩短我们的寿命。要护惜,这也是在培植我们的仁爱之心。
禁止零食,免致受病。
我们看到这些祖师的话,就好像是在说现在了。现在很多家庭给他的小孩吃很多零食,吃得一个个都是胖子,肥胖的小孩很多啊,这一胖什么毛病都来了。所以不要吃那些零食,你一日三餐把它吃好,就很不错了。你如果让小孩培养出贪嘴之心的话,他以后种种的问题也会出来,如果你不给他钱,他就会偷,就会去抢,就会想出很多歪点子,贪心就出来了。所以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你看印祖这么小的事他都在这儿讲,实际上它是点明现代很多家庭的小孩身上出现的问题,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能这样教育小孩,那么这样接受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决定就成为贤善君子,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材。于他自己,于家庭,于国家都有利益。
出了一个国家栋梁之材,光宗耀祖,父母脸上也有光。现在父母最感自豪的就是有一个出息的小孩,别人常常夸奖他,你的小孩很出息,这时候可能就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小孩蹲进了监狱,那做父母的就没有脸见人了。但如果小时候你不进行这些教育,放纵他的那种劣根性,一概不教训他,那这种人长大了之后,不是平庸之辈,就是匪类,做土匪做贼了。这些匪类那都是社会的败类,国家法律要制裁的。到了成了匪类的时候,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你做父母的这时候要后悔,也悔之晚矣!
所以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
教妇初来,就是新娶进门的媳妇,你要教育她,她刚一来,你就得教她,以后她就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儿婴孩,在婴儿的时期,就要开始教育,你进行善的教育,他就养成一种善的习性、习惯,从一开始就踏上了正路,如果开始就邪了,那步步都邪。你以后等他形成了邪恶的习惯,这时候再去矫正它,那都不容易。
所以从开始的时候就得谨慎地教育。这样的家庭儿童教育,不仅是家庭的问题,它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治乱,你教育好了小孩,国家、天下就大治;你小孩没有教育好,都是匪类,都是那种恶心残暴之人,那么,天下也就大乱了。所以国家的兴衰,天下的治乱,首先是从家庭教育是否搞好开始的。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识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经在现在的大中小学占的比例愈来愈微薄。
所以这一点每个做家长的要清醒地看到,学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侧重在知识技能的教育上,有关道德人格的教育,你还不能太放弃,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担起这样的一种教育。
现在的家长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绩:你考得怎么样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么又低了几分呐。他天天就关心这个。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他的老师关心的。你要关心你的小孩的这种德性、人格。这是学校教育可能不大关注的问题,而这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你作为父母,你对老人一点都不孝,天天对老人呼来唤去,然后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却住在很差的房子里。那好了,你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等你老了的时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间去。
所以这个孝还不是口头上讲,你自己要做出来。
现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没有以身作则,于是他就不知道怎么教育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又有望子成龙之心,于是给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负担。给小孩学很多班,又是钢琴班,又是英语班,又是电脑班,又是这个班那个班。现在家教都是知识技能的家教,可没有哪个家长请一个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
我们每个佛教徒,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当中,尽量按照印祖的开示去做,让小孩从小接触圣人的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让他接触,让他背诵,这样就在他的内心播下了一个圣人做人的标准、做人的种子,他就会一生受用无穷。
然后对他加以因果的教育、轮回的教育,让他相信,让他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佛,在弥陀名号光明的护持之下,他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得太歪。如果他死心塌地成为念佛行人,你作家长的就放心了,他绝对是一个世间的善人。也许他不可能做惊天动地的事业,但绝对不可能做被关进监狱那样的事情。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