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再告訴須菩提“應作是念”,白話的意思是,你要有這樣一個觀念、你必須了解,了解什麼呢?般若波羅蜜這個大智慧成就的法門,是珍寶聚,是世界上真正的智慧的寶庫。這個寶庫能滿一切衆生的願望。智慧成就達到空的境界,這一生可以得到究竟快樂,乃至這一生生命結束,可以證得究竟涅槃之樂,不生不滅的境界。也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拿中國文字講,大徹大悟境界。可是一般愚笨的人,不知般若空的境界有這樣究竟,反而加以破壞。所以佛說這個般若波羅蜜是清淨的寶庫。
真般若,不落空有
如如意寶珠無有瑕穢,如虛空無有塵垢,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聚,而人自起邪見因緣,欲作留難破壞。
有如如意寶珠,沒有瑕疵汙穢;又如虛空沒有塵垢。可是一般人自生執著的邪念,自己生破壞想。然而空是要證得的空,不是理論上的空。只是理論上的空,落在佛法的斷見,那不是空,很嚴重的。以爲什麼都沒有,那同唯物思想一樣。唯物思想認爲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人死如燈滅,叁世因果,六道輪回是騙人的。這些皆屬斷見,斷見即邪見、邊見。一個東西從有到沒有,到了邊際就沒有,也落入邊見,這些統統屬于邪見。南傳小乘佛學談偏空的搞不好就有這種思想傾向的危機。此即東南亞佛教國家落到今天的結果,背後的重要文化思想因素,要今世樂、現行樂大有問題。這一點希望搞文化思想的年輕同學們特別留意!
“空”很難談,很難講,因此後世祖師說“甯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這是佛教的教育,我萬分之萬同意這個話。所以我經常勸人老實念佛,走“有”法不會錯。“空”法是無上大法,不是上上根器很難走。“甯可執有如須彌山”抓到有法修;“不可落空如芥子許”,一個偏見在空的這一面,有絲毫偏差,落入撥無因果,錯誤了,不得了!所以禅宗雖以空爲號召,但是強調“空有雙融”。然而後世學禅的,多半走入偏空之果,因而變成狂禅,非常嚴重。
譬如人眼翳見妙珍寶謂爲不淨,故知空華生病眼,空本無華;邪見起妄心,法本無見。
譬如眼睛有毛病,看到好的幹淨的寶貝當作不幹淨的東西。“故知空華生病眼,空本無華;邪見起妄心,法本無見”,這四句話是永明壽禅師的名言,高超的文學意境散發著無比的智慧,真是美極了!“故知空華生翳眼”,眼睛有病看到前面有花,其實沒有。“空本無花”,虛空中哪裏有花?“邪見起妄心”,邪見、邊見、斷見等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怎麼來的?因爲妄想所生起。“法本無見”,本體本空,一念清淨,哪裏有這許多邪見?真到了清淨,連正見都空了,何況還有邪見?當 然沒有。這個就是真正的佛法。
朗朗空中罪福明
又若以不信惡心,欲毀壞宗鏡般若正義,但自招謗罪,妙旨何虧。如人以手障矛,但自傷其手,矛無所損。
一個人以不信佛法的心情,想要惡意破壞《宗鏡錄》的般若正義。當時看了這句話,加上人生經驗,即可推想永明壽禅師由于名氣太大,著作此書時毀謗他的人不少,此乃古今中外相同的常情,“謗隨名高”,知名度高,相等的毀謗的聲音自然隨之而來。
“但自招謗罪”,然而這是很可憐的事,而且與我無關,這些人都是自招毀謗正法的罪過。
“妙旨何虧”,他說編輯這本《宗鏡錄》是真理之言,它的宗旨絕不因毀謗而被破壞。
“如人以手障矛,但自傷其手,矛無所損”,等于一個人用手掌心抵擋戈矛,只會傷到自己的手,對戈矛毫無損傷。毀謗正法是自招業報。
夫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若隨情謬解,乃至不信等皆成謗。
《金剛經》上談般若空,處處講福報,真正的福報是智慧,人世間的一切福報,功名、富貴、地位、多福多壽多男子,現在加一樣,多錢。古人看錢看的重,《書經·洪範》言五福,中國人過年貼對聯也喜歡寫“五福臨門”,五福是:壽、富、康甯、攸好德、考終命。言富而不言貴,其實富貴富貴,有錢一定貴,貴不在五福以內,由此看來,我們的文化還是錢最重要。壽命長、子孫多、鈔票多、身體健康,世間的福報樣樣全,但是有一樣不是錢能買得來的,那就是智慧。錢多,沒有智慧,沒辦法;當然有智慧學問好,沒有錢也沒有辦法。真福報不是世間有形的東西,成佛是大智慧,所以有般若福報就大。出世間的福報與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證得實相空的智慧。
所以說“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具般若智慧的人,沒有不受謗的。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第一個反對他的就是他的兄弟提婆達多,毀謗他五大罪狀,一直跟他搗亂幾十年,最後現身入地獄,據說此坑在印度還看得到。曆代祖師有成就的,沒有不受毀謗的,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毒死。達摩祖師、木讷祖師都被毒死,禅宗二祖神光也被害死,所以人最好不要有道,道有多高,謗就有多高,魔亦有多高,而且魔比道的力量大。
因此《金剛經》告訴我們學佛修道的人,要弄清楚一個觀念,爲什麼《金剛經》講空法、說到般若會提這件事,也就是永明壽禅師給我們指出的要點。真學般若真修道的人,真證到空性時,你的魔難就來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實的事,不是假的。如果你說我福報大沒有魔障,那很可能是沒有道,道不高,魔不來。所以碰到這些境界,自己要看清楚,反省《金剛經》上的話:“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這個道理就在這裏,所以說 “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
相反地,要謗般若的人,這個果報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爲道人空,毀謗不了。空的力量,回轉的力量大。何謂因果報應?與力學一樣,把五十斤力量往牆壁撞,反彈回來自己受,並非牆壁出力,而是本身打出去的力量反回來。做一件壞事得惡果,是自己招致的惡報。怎麼叫“毀謗佛法”?學佛的人自己反省要注意了!“隨情謬解”,學佛的朋友爲人講佛法或閑談,往往“隨情謬解”,跟著自己情緒觀念變化,隨便毀謗,自以爲說的很好,把人家的道路指示錯了,還不知道,我們當中這種人非常多,他不知自己所造的因果。“隨情謬解”,乃至不信的人都是謗,這個果報你自己去受,不是別人給你的。
如《大涅槃經》雲:我今爲諸聲聞弟子等說毗伽羅論,所謂如來常存不變。若有說言如來無常,雲何是人舌不落地,若能正信圓解無差,遍境遍空皆同妙證。
有許多研究佛學搞學問的人,不信大乘經典,例如批評《楞嚴經》是僞經,是後人寫的。我告訴你,甯可不要研究佛學,既研究又謗佛,何苦呢?吃飽了飯沒事,造這個業幹什麼?自己謗還不算,要人家也聽他的意見,何苦嘛!就算是假的,其中的道理,你能駁倒它嗎?講人情世故,人家要賣飯吃,你也不要把人家搞得沒有飯吃嘛!講做人、講儒家的道理都不對,何況學佛!如果大乘法的道理是真的,那你自己這個因果怎麼去受?可是我們自己偏要造業,看到這些人這麼不可救藥,受這個因果,我真替他們擔心。造口業不說,甚至見之于著作的更嚴重,一本著作出來,天人的眼睛都被刺瞎,危害不只幾十年,流傳下去不知害了多少人,嚴重得很。
我這個人是呆板的,我認爲大乘經典都是真的,什麼理由?我可以像永明壽禅師一樣,舉很多理由來證明大乘經典此言真實。那麼,南傳小乘佛教真不真?也真,究竟哪個對?道理很簡單,等于同學做筆記,程度差的,不曉得把你的話記成什麼話!每個禮拜看大家的心得報告,我講風梨,他記成狗屎,你說怎麼辦?現在我還在,他說是我講的話,所以我非看你們的筆記不可,不看筆記,他將來說:“是南某某這麼說的。”死無對證!
這是每個記錄的人程度有差別而發生的偏差,與佛法本身沒有多大關系,我們要靠自己大般若智慧的研究,深切反省,忏悔罪過。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二十九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