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親近善知識 二、認識依師勝利,親近善友知識▪P2

  ..續本文上一頁量等論各二遍,中百二論各叁遍,其俱舍、婆沙、六足阿毗昙等,以曾于迦濕彌羅諸國聽訖,至此尋讀決疑而已。兼學婆羅門書、印度梵書,名爲記論……如是鑽研諸部及學梵書,凡經五歲。”(卷第叁)

   玄奘大師天資聰穎,慧力超群,勤奮修學,在那爛陀寺短短五年內就研習了衆多大小乘經典,並且透徹理解、融會貫通,道德學識日臻佳境。但是他並未自滿,又周遊諸國留學四年,世出世間學問都達到很高的水平。他的佛法造詣在印度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當時的大乘教派尊稱他爲“大乘天”,小乘教派尊稱他爲“解脫天”。他的佛法成就除了與他的資質與勤奮有關外,很重要的就是靠依止善知識,在善知識的攝受教誨、耳提面命之下,很快就能將佛法的要義領納在心中,所以祖師比喻說,親近善知識如果能夠做得好,得到佛法的心要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很多人都知道般若經中的常啼菩薩,他是一位“志力希有”地尋訪善知識的行者。他對善知識的希求心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通過憶念善知識而得到無量叁昧,並親見諸佛。

   如《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說:“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诃薩求般若波羅蜜,應如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即常啼菩薩)。是菩薩今在大雷音佛所行菩薩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雲何求般若波羅蜜?佛言: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本求般若波羅蜜時,不惜身命,不求名利,于空閑林中聞空中聲言:汝善男子,從是東行莫念疲極,莫念睡眠,莫念飲食,莫念晝夜,莫念寒熱,莫念內,莫念外……汝善男子,往詣昙無竭菩薩所,當聞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昙無竭菩薩世世是汝善知識,能教汝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示教利喜。昙無竭菩薩本求般若波羅蜜時亦如汝今,汝去莫計晝夜,莫生障礙心,汝不久當聞般若波羅蜜。爾時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歡喜心悅,作是念:我當何時得見是善男子得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譬如有人爲毒箭所中,更無余念,唯念何時當得良醫,拔出毒箭除我此苦;如是須菩提,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更無余念,但作是願:我何時當得見昙無竭菩薩,令我得聞般若波羅蜜,我聞是般若波羅蜜斷諸有心。是時薩陀波侖菩薩于是處住,念昙無竭菩薩一切法中得無礙智見,即得無量叁昧門現在前,所謂諸法性觀叁昧,諸法性不可得叁昧,破諸法無明叁昧……破魔叁昧,不著叁界叁昧,起光明叁昧,見諸佛叁昧。如是薩陀波侖菩薩住是諸叁昧中,即見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爲諸菩薩摩诃薩說般若波羅蜜……是時薩陀波侖菩薩白十方諸佛言:何等是我善知識,所應親近供養者?十方諸佛告薩陀波侖菩薩言:汝善男子,昙無竭菩薩世世教化,成就汝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昙無竭菩薩守護汝,教汝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是汝善知識。汝供養昙無竭菩薩,若一劫若二若叁乃至過百劫頂戴恭敬,以一切樂具,叁千世界中所有妙色聲香味觸,盡以供養,未能報須臾之恩。何以故?昙無竭菩薩摩诃薩因緣故,令汝得如是等諸叁昧,得般若波羅蜜方便力。”(卷第二十七)

   常啼菩薩不僅對善知識無比渴求,對善知識的種種承事、供養可以說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在尋找善知識的路上,曾用賣自身骨髓的方式來獲取供養善知識的資財,因此感動了一位長者女將自己的家財及眷屬供養他,並跟他一起去尋訪善知識。在見到善知識後,常啼菩薩將全部的財物及眷屬供養這位師長。在師長閉關入定的七年時間裏,他一直在外守候,寸步不離。師長出定後,他爲了給師長敷設法座,灑掃淨地,在惡魔幹擾找不到水的情況下,毅然刺血淨地。他在親見諸佛時,只是在資糧道的位次,但由于對善知識殊勝的供養承事,使得他能夠在聽善知識說法後頓登八地的境界,而在通常的情況下,這一進程需要在無數劫中累積資糧才能完成。

   又如《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說:“爾時昙無竭菩薩摩诃薩,過七歲已從諸叁昧起,爲說般若波羅蜜故,與無量百千萬衆恭敬圍繞往法座上坐。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見昙無竭菩薩摩诃薩時心得悅樂,譬如比丘入第叁禅。爾時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及長者女並五百侍女,到昙無竭菩薩摩诃薩所,散天曼陀羅華,頭面禮畢退坐一面,昙無竭菩薩見其坐已,告薩陀波侖菩薩言:善男子,谛聽谛受,今當爲汝說般若波羅蜜相。善男子,諸法等故當知般若波羅蜜亦等,諸法離故當知般若波羅蜜亦離……諸法不可思議故,當知般若波羅蜜亦不可思議。是時薩陀波侖菩薩摩诃薩即于坐處得諸叁昧,所謂諸法等叁昧,諸法離叁昧,不動叁昧……諸法無分別叁昧,諸法不可思議叁昧,如是等得六百萬諸叁昧門。爾時佛告須菩提:如我今于叁千大千世界中與諸比丘僧圍繞,以是相以是像貌以是名字說般若波羅蜜,薩陀波侖得是六百萬叁昧門,見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如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中諸佛與諸比丘恭敬圍繞,以如是相如是像貌如是名字,說是摩诃般若波羅蜜亦如是。薩陀波侖菩薩從是以後,多聞智慧不可思議如大海水,常不離諸佛,生于有佛國中,乃至夢中未曾不見佛時,一切衆難皆悉已斷,在所佛國隨願往生。”(卷第二十七)

   常啼菩薩能夠這麼快地完成修道的進程,在于他對善知識無與倫比的承事與依止,因此能夠快速地積累菩提資糧。所以在經論中一再說明親近善知識的殊勝利益,如《華嚴經》中說:“善男子,其有隨順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識行心無疑惑,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甚深最勝義利。”(卷第十叁)

  《法音》2007年第10期 (總第27期)第19頁

  

  

《怎樣親近善知識 二、認識依師勝利,親近善友知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