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繞”。永明壽禅師叫我們認清楚,現有生命活著本來有許多冤家聚會。人生境界何以谡“怨仇聚會”?這個哲學《紅樓夢》寫得最好,《紅樓夢》這部書完全表達了佛經這句話的意思。壽命常爲無量怨仇所繞,感情越好越是冤債,所以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聚頭幾時休?一個人對我們好,不知來生怎麼報?我說來生再愛你,把你愛死去,愛得有進受不了。道家也懂這個道理:“恩裏生害,害裏生恩”,這兩句話非常深奧。中國原始道家,如姜太公《陰符經》,是政治、哲學、兵法、修道的大道理。“恩裏生害”,你給人家太多慈悲、太多恩惠,等于教育一個孩子,愛他反而害了他,恩裏就生害。在政治上也一樣,爲一個領導人,對一個人太好,反作用會出來。譬如教育,父母、老師教孩子打他手心,、屁股,以西方文化的觀念認爲這樣不合理,其實這是希望他好。刑法判一個做錯事的人受刑,不是妨害自由,而是在害裏教育他。同樣的道理,我們愛惜自己的身體,吃特別營養的東西,“恩裏生害”,營養太好了容易生癌症。山裏的鄉巴佬,窮兮兮的,一天吃點紅薯過生活,過去也沒有什麼維他命、維你命、維我命的,影子都沒看過,結果他們活八、九十歲,“害裏生恩”,反而長命。
所以,我們這個生命,嚴格地講佛說的沒有錯,“常爲無量怨仇所繞”,家人、父子、子女等等都是怨仇而來,來討債的,而且是善討,最好的討債方法。如果有人要組織討債公司,最好用善意的面孔去討,天天跪著求他還債,或者天天在他門口燒香,阿彌陀佛,人生就是這個境界,生命活著總是“無量怨仇所繞”,看文章很簡單,要多去想,“無量”包含很多意義。
“念念損減”,當我們生下來一有思想,每一個念頭起來,都是在念念損耗,減少我們生命的力量。所以爲什麼修道得四禅八定的人,可以返老還童、祛病延年?因爲他念頭減少損耗。這個生命也像電池一樣,節省著用,就保持得久,很簡單。那麼,消耗力量最大的不是體能,是思想、念頭、心力。體能多活動有益處,這是兩重宇宙,你們要注意,尤其修道的青年同學、學哲學的更要留意,體能在靜態是不健康的,所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過去大陸上的老房子,門檻下有一根木條(門鬥),老式的門一開一關,嘎的一聲,因爲經常動,門鬥開來開去,永遠發亮,不會生蛀蟲。“流水不腐”,流動的水不會發臭,水停百日就生蛆。所以身體的氣血要正常流動。有人反問打坐並沒有勞動,你不要搞錯,打坐是身體正常的運動,因爲打坐心念空了,氣血運動上了軌道,平常氣血運動沒有規律,有時岔到外面亂跑。所以打坐在身體來講是個大動,不是大靜;在心境來講是靜,這是兩重世界、兩重宇宙,這個道理不通,學佛修道,包你“永無修成”。這些都是秘訣,不賣的,現在都貢獻給各位,要珍惜它!
等死的人生
所以,我們生命消耗最厲害的是思想,念念在損減,這比體能勞動要嚴重多了。“無有增長”,我們沒有辦法使生命增加、回轉起來。
“猶山瀑水不得停住”,這個生命像高山流水,永遠向下流,停止不了。
“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又如早晨的露水,迅即消失。
“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就像即將受處決的囚犯,遊街示衆,一步一步接近死亡。
“如牽牛羊詣于屠所”,等于把牛羊牽到屠宰場一樣。
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這是佛經的形容,屬于印度文化,詳細、繁複。莊子呢?五個字:“估亡以等盡”,人生下來沒有死,看似活著,其實在等死而已!
迦葉菩薩言:世尊,雲何智者觀念念滅。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術,聚在一處,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發俱墮。複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墮,我能一時以手接取。
佛以射箭打比方。有四個人射箭打靶,古代是拉弓射箭,現在是射擊。大家向同一方向射出,子彈、弓箭一出去,就開始向下墜,因爲地心有引力,射擊手在心中估算射程目標,開始打高一點,否則到了目標一定打不中。但是,箭射出去再遠一定墜,而中間很快用手接住不使它墜下是很難想像的。
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說疾不?迦葉菩薩言:如是世尊。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複速是人,有飛行鬼複速地行,四天王疾複速飛行,日月神天複速四天王,堅疾天複疾日月,衆生壽命複速堅疾。
“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說疾不?迦葉菩薩言:如是世尊。”佛問迦葉,這樣的人速度快不快?迦葉說快啊!當然快,箭一射出,此人輕功功夫高,一個箭步飛快,在中途把箭接住。
“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複速是人。”有一種鬼叫地行鬼,在地上行走,比練得最高武功者的速度還要快。這是佛的比方。
“有飛行鬼複速地行”,有半空中飛行的鬼,比地行鬼的速度更快。
“四天王疾複速飛行”,還有快的。靠近太陽系的四天王天的天人,本身有飛行功力,飛行更快。
“日月神天複速四天王”,日月神天其速又超過四大天王。
“堅疾天複疾日月”,再高一層,堅疾天天人比太陽系人還要快。然而這些都不算快。
“衆生壽命複速堅疾。”只有衆生壽命死亡得最快。
佛說的道理只能做比方看。每個宗教教主,都是世界上第一會比喻的人,沒有人超過他們,我們一看比喻得好,卻忘了這是個實際的事,爲什麼?假使我們拿曆史的時間來看,中國曆史五千年,看我們幾十年的生命,真是非常快的生命,那真刹那之間,一彈指而已!我們自覺活得很長,六十年或一百年,也夠舒服,這是比較性的、自我的主觀,佛以比較性、對時光相對性的觀念來做比較,所以生命看起來非常短暫。
善男子,一息一眴衆生壽命四百生滅,智者若能觀命如是,是名能觀念念滅也。
做功夫的方法。“一息”:鼻子一呼吸一吸叫一息,也叫一念。“一眴”:頭不動,眼睛左右看一下再回轉來叫一眴。在一息一眴的動作間,衆生壽命有四百個生滅在其中,這個數字相當可怕。以現代數理配合計算,佛說的話皆合乎科學。電子變化快速,的確有此情形。刹那之間有四百生滅,四百是大體的數目。佛當時爲什麼說這個話,這就要我們自己體會了!真正得定的人,即能體會到生命一瞬息之間,微細念頭的生滅太大了。我們現在坐在這裏感覺腦子想得很多,這是自己只發現粗的一層,沒辦法發現細的一層。有定力的人,發現自己細的念頭在一刹那間有四百生滅。比如白骨觀修成的,已經內觀到自己裏頭的生命功能,叫它細胞也可以,叫它荷爾蒙也可以,很快地在生滅中變化,如果你不把它半途接住、定住,它就變去。所謂定,有這樣一個東西,這麼一個事實。所以,有定力功夫的,能在這個生命變化中就把它定住,如此,生命是可以延長,至少它變動的速度減慢了,這就是功夫的道理。
智者,有大智慧的人,觀察壽命的變化如此之快,這個才叫真正學佛,才是止觀的“觀”,才可謂“能觀念念滅”也可說能觀念念生。大家打起坐來都怕念頭,你這個念頭是主觀的現象所起的,表面上的一層,你那個能觀的、不動的,要觀到表面上所觀的這一層,這個念念在生滅。那麼,你把它搞清楚,你那個能觀的不動,就半路把它截住。把念頭切斷是方便說法,好像前念過去,後念未生。前念切斷,中間這一段空了,實際上中間切斷的那個空,正是有念,這一念保持住也叫正念,也等于剛才佛的比方,箭一射出去,快速在半路接住,定在那裏,此所謂定,是實際動力的現象。
善男子,智者觀命系屬死生,我若能離如是死生,則得永斷無常壽命。
看這些經文要注意!平常看經念經很快看過去,這裏有個大問題。佛說,善男子,諸位,你們注意!“智者觀命”,大智慧的人看自己的生命,“系屬死生”,生死不是生命,生死是生命的現象,要注意!有人說生命就是壽命,這個是什麼東西?佛沒有告訴我們,你要自己去找。“智者觀命系屬死生”,生命看起來好像等于這個生死,因爲有生有死是兩頭,在兩頭的變化中間就看出有一個存在的生命,等于現在所講的存在,活著表示壽命存在,死亡表示不存在、過去了。生命好像附屬于生死,生死變成主體,生命變成賓,賓主分開,表面看起來如此。
“我若能離如是死生,則得永斷無常壽命。”如果我們修持能做到離開生死兩頭作用,了了這個生死,那你可以得到永遠廢除無常壽命。我們的壽命不長久,很容易變去,變去叫無常,假定我們了了生死,換句話說,我們就可以得到不必變去的那個真正的壽命,對不對!這段文字含藏有這麼一個秘密,看出來沒有?我這個賣給你們了!不要不珍惜,不然讀經、讀文章讀死了也不懂,密宗就在這裏,文字裏就有秘密,你們研究經典都說看懂了,哪裏懂?讀書要細心,尤其青年同學,這才叫讀書,讀書不要輕易放過自己,換句話說,不要傲慢,認爲自己懂了,你應該把自己推開,客觀地、仔細地看。
我個性急,有時看書很快,一本沒有看過的書,想很快把它看完。有一天夜裏十二點,同學送來一本新書,看到二點半,看完了大概內容,知道了,自己不敢相信自己,不夠仔細,然而慢工出細活,再一章章慢慢重看。這就告訴青年同學,讀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同修行一樣,要正念,不要馬虎,剛才這段就告訴你此中秘密。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二十叁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