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二十一章)▪P2

  ..續本文上一頁爲六祖出路費,供養六祖老母。現在大家修六祖的廟,後面應該供外江佬才對,那位外江佬才是六祖真正的良師益友。大家都是俗語說的:“新娘進了房,媒人抛出牆”。大家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來的!怎麼忘了釋迦牟尼佛?所以東方文化非常注重師友,佛經中尤其再叁強調善知識的重要。出世的道友更難,出世的道友已經悟道,跳出叁界,因此“未聞無上圓诠”。

  “任自胸襟,縱我情性”,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尤其跟我親近的年輕同學注意這八個字,有些人講話:我認爲怎麼樣。我說這樣啊!那就聽你的,你認爲怎麼樣何必來問我,對了就好了嘛!這叫“任自胸襟,縱我情性”。其實良師益友也並不是太難求,只要你真能夠盡其事謙虛地學,這當然很不容易啊!老實講這些都是甘苦了幾十年才體會到的。早年讀這些經典,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永明壽老婆禅,啰嗦!年輕時自己就犯了這八個字的錯。

  “取一期之暫樂,積萬劫之余殃”,年輕任性,執著一時的快樂,不曉得自己所造之業,報應留到萬動不能轉。“以日繼時,罔知罔覺。”老婆禅來了,日以繼夜皆在盲目的任性中。“從生至老,不省不思。”不肯反省、不肯思想。“以無明俱時而生,以無明俱時而死”,這些都是永明壽老婆禅的文章,來的時候莫名其妙地來;死的時候莫名其妙地走,所以有些學佛的老朋友,見了面會互相調侃地說:“你弄明白一點走好不好?”但也還有同學告訴我“不想悟道”,“爲什麼?”假使弄清楚了死很不舒服!反正糊塗地來糊塗地走。我說好,你真是天下第一人,有勇氣。

  佛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與堂兄提婆達多的故事,提婆達多反對釋迦牟尼佛,處處與佛作對危害佛,甚至叫人從山上搬大石頭要壓死佛,結果被佛的一位有神通的弟子一掃把把石頭擋回去,佛的大拇趾還因此被碎片彈傷。佛這位有神通的弟子原來不識字,佛教他念掃把,念了掃字忘了把,念了把字忘了掃,搞了好多年,後來悟道,曉得掃把就是這個,掃的幹幹淨淨。提婆達多最後活著下地獄,據說,他下地獄的地方還在,此爲“生身下地獄”。

  佛到八十一歲快要涅槃時,堂兄弟阿難憐憫堂兄提婆達多,請佛救他,佛說不是不救他,是他不肯出來(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阿難問爲什麼?佛告訴阿難,提婆達多在地獄裏有叁禅天之樂,比在色界天當天主還快樂。阿難不信,佛示神通帶阿難入地獄,果然看到提婆達多,阿難求他忏悔出離地獄,他告訴阿難在此有叁禅天之樂,印證佛所言不虛,把阿難搞得莫名其妙,向佛請示。佛說羅漢知道八萬劫以內的事,八萬劫以外的事不知,提婆達多是早已成就的大權菩薩,專現魔王身跟佛搗蛋,豈只搗蛋一輩子,佛多生累劫開始學佛的第一個老師就是提婆達多,後來生生世世跟佛搗亂。有一生佛變成虱子,提婆達多就變成跳蚤害佛。虱子問跳蚤在哪裏吃得又黑又亮蹦蹦跳跳,跳蚤叫虱子到打坐的胖羅漢身上,結果初果羅漢殺生習氣未斷,一指頭把虱子掐死。

  諸如此類,佛講了許多過去生的因緣,提婆達多總是與佛作對,令佛難堪,釋迦牟尼佛說他永遠永遠感謝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早已成就的佛,故意現反面作反教育,所以他有本事下地獄,功夫到了不肯出來,佛最後才把這個大秘密揭穿。當然他不是“以無明俱時而生”,也不是“以無明俱時而死”,提婆達多敢在地獄輪轉,因爲他有這個本事。

  我們不同,我們是盲目地在滾,永明壽禅師形容住是“從一闇室投一闇室,出一苦輪入一苦輪”。“此身他世幾是脫時”,永遠沒有解脫的時候。

  佛法但由省力得

  宗鏡本懷正爲于此。是以照之如鏡,何法而不明;歸之如海,何川而不入。若千年闇室,破之唯一燈;無始塵勞,照之唯一觀。

  寫作《宗鏡錄》正是爲了這個目的。暗了一千年的房間,刹那間點亮一支臘燭劃破黑暗,禅宗頓悟到的道理就是如此,真正悟到那個理,一燈而破千年暗室,一千年的無明破了。

  “無始塵勞,照之唯一觀”,大家做功夫修止觀觀不起來,佛經上說:“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這一照就到了,很容易,什麼頓悟不頓悟,頓悟很容易,就是前面所說:“千年闇室,破之唯一燈”,怎麼點亮這一燈?很容易,就是這一念之間:“無始塵勞,照之唯一觀”,一觀照一下,無始塵勞就破掉。

  此具足诠旨,信入而不動神情;成現法門,谛了而匪勞心力。若更不信,徒抱惛迷,深囑後賢,無失法利。

  對仗句。“具足诠旨“,一切衆生本來具備,個個都是佛,爲什麼我們不能成佛?自己把自己關在黑暗房間中,只要把你生命本有的智慧之火點燃,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作觀想也好、參禅也好,不管什麼法門都是這根洋火,一引就出來了。“信入而不動神情”,一信就進入這個境界。其實有很多朋友,房間早已經亮了,自己不知道,到處去找,結果又把開關關掉,聰明反被聰明誤。動都不要動就悟道了,這是現成的法門。“谛了而匪勞心力”,真悟了,也不用心也不費力,早就到了。

  “若更不信,徒抱惛迷,深囑後賢,無失法利。” 假使你真的信不過,我這裏有好酒好菜請大家,趕快來研究我這個東西,集中了佛的寶貝,等你來拿。“深囑後賢”,我們都是他的後賢。“無失法利”,不要失去這個利益,只享權利,不需盡義務。

  現在講到生死大事。

  故《法華經》偈雲: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舍苦,爲是衆生故,而起大悲心。

  我們曉得西方極樂淨土所供奉的西方叁聖,中間是阿彌陀佛,兩旁是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至者到也,也是大勢至佛,過去已成佛。兩位都是阿彌陀佛的助手,將來阿彌陀佛退休,由觀世音菩薩即位,名號也叫阿彌陀;再繼位的大勢至,名號也叫阿彌陀,從此西方極樂淨土只有一個名號阿彌陀。佛經記載很多佛,禅門課誦就有千佛,名號各有不同,各有其所代表的哲學意義。

  現在先推開佛經來說,世法也就是佛法。大家應該看過近代一本小說《老殘遊記》,劉鹗作的。中國文人沒有不研究佛學的,凡在佛學中有心得,文章詩詞境界就高。《老殘遊記》談到許多佛法精神,其中談到滿清末年,他已經看到時代的苦難。他說做了一個夢,看到海邊一艘破船在狂風驟浪中,大家要搶救這只船,他早已看到國家民族前途的危機。

  後來他在桃花山上看到一位朋友題的詩:“回首滄桑五百年”,喲!不得了!劉鹗描寫自己遇到神仙,那一段描寫得真好!山上茅蓬有個隱士,穿著黃袍子,相貌古色古香,劉鹗稱他前輩神仙,起碼有五百歲,老先生哈哈大笑,說自己跟劉鹗差不多歲數,詩呢?他回答:“詩人多半打妄語,作詩吹得越大越好。”劉鹗恍然大悟,文人多半吹大牛。後來兩人談到滿清末年國家民族的命運,不得了,中間很多隱語,替皇帝宗室、中華民族算命,算得很對,唉!兩人感歎那怎麼辦?劉鹗說我告訴你:“一切宗教有個什麼人最大?”那個人想了半天說:“如來佛?”“不是”,如來佛管不了事。“上帝?”“也不行”。上帝最怕魔鬼,魔鬼力量和上帝一樣。他問哪一個最大?“有個叫勢力尊者大勢至,大勢到的時候,上帝也都沒辦法,上帝都怕勢力尊者。”爲什麼念佛的人拜大勢至菩薩?生命到了醫院,最後的時候,大勢至菩薩來接引你了,那個時候你不要再想上個氧氣多留幾天,不必了!大勢已到,請帖接到就走。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二十一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