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童蒙止觀 第七講▪P5

  ..續本文上一頁: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已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這裏就說到真正能體悟這個實相時所取得的功用。“一切無想念”,他不會再在這上面不停地妄想不斷地念著,他就能達到《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家經常說應無所住,應無所住是怎麼産生的呢?是因爲他通過止觀的修習他證悟了這個空的實相他才會無所住啊,如果他不能夠證悟這個實相他空談一個無所住,所以今天講到這個止觀的層面就告訴我們要真正地去修的,大家平常講放下,放下就解脫了。平常總是說放下放下,看破放下就解脫了,何謂看破?我們平常很多修行的人整天停留在這裏看看書那裏看看書,這裏學學那裏聽聽,對善知識對師父根本就沒有真正依止深入修法的心。所以談的佛法都是表面的。哪怕你把這個看破入下發揮到極至也只能取得一個什麼功效呢,就是我前面說的佛法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的第一個所謂的改善現世人生的目的。因爲畢竟你這樣想想可能心裏會好過一些,不會太難過,這樣當然能彌補人生的缺憾免除一些痛苦了,平常不是說過想不開的人很痛苦,有時候想想想開了他就沒那麼痛苦了,但是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痛苦。今天所講的這個止觀修習是講到第叁重這個佛法的目的和功用上講到解脫生死,那這個解脫生死是什麼呢?是止觀的成就,所以說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個成就者不通過禅修就能夠證悟本體而解脫,沒有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我們很多人之所以佛法上不能深入就是因爲這個地方上沒有搞懂,所以他不重善知識的重要性,他不認爲佛法可以往裏面走才叫精進,那好,他就停在這裏了,你停在這裏那就掉入懈怠天魔之中,你就掉入了人生的魔際當中,你就可能去虛度你這一生,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你結果卻停在這裏去了。好了若你由此而生我慢執著,那你完全有可能謗佛謗法謗僧,結果還造了罪,原因就在這裏了。所以說佛法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對佛法你不能夠這樣,把這個給丟了把那個給揀起來,這個是對的那個是不對的,就象我們現在聽經聽那些法師講,嗯他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生希有心,而其他的話沒有感覺,有這麼一回事嗎?如果你跟著師父學佛學法修行而說這個師父對那個法師不對,那你還不是把這個法砌來砌去嗎?就象剛才所說的那樣,他看破了放下了,然後又結合心理學,又結合什麼孔孟之道,然後又這個活佛講那個上師講,他就覺得這樣已經是了,這絕對不是亂說的。今天學佛的象這種人太多太多了。所以說他這樣就很困難。比如說很多居士證量也很高,你叫他給出家人磕個頭他一輩子都磕不下來。你叫他給師父磕頭他覺得很別扭,他做不到,他會創造很多理論的。爲什麼要皈依師父呢,我以佛爲師啊,佛是我師父,師父不是我師父,他會這樣說。這就應驗了佛經所說的我之佛法,初中後上中間皆甜。一塊糖沒有說前面甜後面不甜的。它哪裏都甜,所以說不舍一法很重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以種種分別念以種種沒具備真實信心之心去親近依止善知識修行去學佛修行統統都沒有用,都在表面上學佛。好了因這個緣起我們就再談到修行上這樣一個偏差。今天時間十點半我們已經講到第一種修習止觀對治,因爲這個止觀正修第六要開出五意不同,我們才講了第一,所謂對治初心粗亂修止觀。好了,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裏,這段內容很長。接下來再講第二對治心沈浮病修止觀,所謂沈浮,沈就是心沈掉,昏昏沈沈,迷迷糊糊的,浮就是浮燥不安掉舉,所謂平常說的昏沈和散亂,如何對治,得修習止觀。好今天就到這裏。我們一起來合掌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最後再給大家作個回向,我們前面也講過回向很重要。每一次上座修行行一切善法都要注重這個前行的發心正行的專注和回向的廣大,這個無毒回向。前面一定要觀想生皈依心、出離心、菩提心。中間一定要如理如法完全去修習。後面一定要及時地回向。如何回向呢?就是把我們今天所聽經聞法的一切功德以及我等一切衆生所修的一切有漏功德乃至諸佛菩薩所行的一切無漏功德都聚集在一起來進行回向,回向什麼呢?回向給一切衆生遍虛空盡法界如母有情願他們都能速疾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果位,願他們都能夠得度,以這樣的發心來回向。然後還要把自已的身體自已身體所受用物自已所接觸到的一切的一切叁世過現未來無量光無量想都一一回向,所謂諸佛菩薩不受福德故,應無所住心而行于回向,這樣就會使我們修行的一切功德轉爲無漏功德。好了,大致上再次明了這個道理我們修誦一下回向文。回向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回向,我們前面說過了不及時回向有四種過失,要牢記在心,念誦回向文之前要好好地觀想一下,發心觀想好了再念誦,因爲你念誦的時候很難一邊念誦一邊觀想,所以還是先觀想爲好,而這一切的回向都是隨順諸佛菩薩隨順傳承上師如何回向我便如何回向,這一定要記住,這個非常重要,我們現在所講的這些法就是我們臨終這一刻面對死亡的法,你面對死亡的時候一樣要這樣發心這樣修法,要這樣做回向的。好了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來一起合掌念誦回向文。

  願以此行勝功德,莊嚴諸佛淨刹土,

  吾等發願與衆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爲得文殊妙智慧,

  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勝妙諸佛刹。

  願我常生諸佛前,願我能遇善知識,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處處不離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願結衆生叁寶緣,

  祈請上師常住世,輪回苦海願相隨。

  願我福德日增長,願我業障漸輕微,

  願我爲道能布施,持戒忍進修定慧。

  願我所行無憍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證瑜珈行,回向衆生成佛道!

  如來所化無量比丘衆,輾轉相承清淨法身揚,

  四念禅法世尊親口宣,恒沙有情獲得解脫福。

  南傳法脈傳承永不斷,蘇伉敏達尊者足下祈,

  外顯聲聞內秘菩薩行,解脫妙道精華爲衆啓。

  唯願一切生生世世代,怙主與吾何時無分離,

  祈願聖尊長壽久住世,法音傳遍十方無量界。

  

  南無格日貝

  叁寶叁根本衆護法神,吾等叁門至誠作祈禱。

  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願能生于怙主上師前。

  如來甚深叁藏之法寶,聞思修而增長諸功德;

  無誤引導取舍善知識;願能依彼趣入解脫道。

  獲得利樂唯一處,大覺教法久住世,

  受持佛教聖者等,唯願長久如寶幢。

  威德上師長壽永無盡,無邊有情獲得快樂福,

  自他衆生積資斷諸障,願得捷徑大覺之勝地。

  生生世世願遇清淨師,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勝圓滿,祈請速得金剛持果位。

  大覺導師降臨世間處,教法如日普耀十方界,

  受持教法僧徒相和合,教法長久住世願吉祥!

  

《童蒙止觀 第七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