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叁 修行人的通病 愛清靜

  修行人的通病 愛清靜

  

  今天講一講修道人的通病。我們經常聽到說某一位修行人修了十多年、幾十年了,甚至修了一輩子了,形成了一種習慣:喜歡清靜,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怕人多,怕事多;動不動喜歡說別人的是非,不喜歡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像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修行人身上!

  你們是否注意過有一部分修行人,跟社會上的人合不來,跟社會上的人、事、物不能很好地打成一片。性格比較孤僻、思維極端,而且身上的棱角特別多。有時候走路走不通了,他甯可不走、甯可往回去,也不願意再想辦法往前走!

  你是這種類型的人,你來走修行這條路,當你走不通的時候,你同樣會放棄這條路,會走回頭路。你也不願意想辦法如何去走通這條路。

  試問大家,世界上哪一條路是暢通無阻的呢?哪一條路不是彎彎曲曲的呢?哪一條路不是充滿了荊棘、充滿了高低不平的呢?如果你在社會上不願意走路,我勸你也不要走學佛這條路!因爲最難走的路,就是修道這條路。

  但是恰恰相反,雖然說世間上的路要比學佛修道的路容易走,可是我們學佛修道的人哪,卻願意放棄最簡單的路,去走複雜的路。你怕麻煩、喜歡清靜,那你來學佛修道幹什麼呢?難道我們就是僅僅爲了清靜而來學佛的嗎?

  古時候的祖師大德、佛菩薩,他們哪一位的一生是在清靜當中度過的呢?祖師大德的一生是單純的嗎?是清靜的嗎?既然不是單純的,不是清靜的,那我們爲什麼還要走這條路呢?在社會上做事多單純、多清靜!你就好好打工就行了,幹哪行的就安心幹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學佛修道就不一樣,不僅要把你的本職工作做好,還需要在你自己身上不斷地找問題,檢點自己,去適應衆生。

  你們天天求佛菩薩,佛菩薩會不會煩呢?佛菩薩又是怎麼來的呢?他們不也是人修成的嗎?如果說佛菩薩,大家印象不深,我想說六祖惠能,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頭腦裏面印象都非常深。

  他是一個普通農民,以打柴爲生。他修了幾十年大徹大悟以後,當上了大和尚。每天成百上千的人圍著他,向他提問題、向他求法,他煩不煩呢?他是不是也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求清靜呢?別說我們這種心態修不成,就算是修成了,也是一個無用的人!況且我們以這種心態來修行根本就沒有用。

  爲什麼佛門裏面要以蓮花來象征修行人呢?這個道理不講大家也都明白。爲什麼不照著蓮花生長的道理去做呢?我們這裏是條件不具備,如果條件具備的話,我看你們都想一個人一個寮房、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打坐的時候,一個人一個山洞!

  誰願意大家在一起共修呢?在座的有願意共修的舉手,誰願意共修?有幾個舉手的,現在就可以給你們授記,不需要將來。你們願意共修的人,說明你們八識心田裏面有菩薩的種子;你們不願意共修、喜歡一個人獨自清修的,說明你們生生世世種的都是羅漢的種子。

  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們是屬于不能續佛慧命的修行人。也可以說是沒有用的修行人!因爲你不能續佛慧命,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必須能夠續佛慧命,讓衆生受益。

  爲什麼作爲一個修行人你討厭人、討厭事、討厭物呢?誰也看不上,就看得上自己;誰都壞,就是我自己好;哪個地方都是肮髒的,就是我自己房間裏幹淨、我的床頭幹淨!

  爲什麼都想自己搞獨立王國、都喜歡做孤家寡人呢?喜歡做孤家寡人還要成什麼佛呢?成佛啊,把自己都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大家、都是屬于大家的了。

  你不成佛,還是屬于自己,成了佛就沒有自己,別人說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說你是黑,你就是黑;說你是白,你就是白。你要是沒有成佛,人家說你是白,你還可以說你是黑;人家說你是黑,你可以說你自己是白的。

  “佛”是由大家去評論的,大家說他是什麼就是什麼。佛是沒有自我、沒有立場的。因爲佛是沒有我執的人,你可以隨便把他比喻成任何一個東西。

  學佛的人不要把力量總放在外邊,注意別人。如果你是打著“修行””的旗號混飯吃的,那就沒有必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可是我看在座的人都想成佛!既然是這樣,爲什麼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呢?眼睛總是盯著別人,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你是在收集別人的業障!在替別人消業障。

  你眼睛看得越多,眼根錄進去的越多;你耳朵聽得越多,耳根錄進去的越多。全部儲存在你的心靈深處,將來你自己受用!

  你今天的種子,就是明天的結果;明天的種子,就是後天的結果;也可以講我們今天的結果,就是昨天的種子。之所以我們現在有這樣的習氣毛病,說明我們前一世就是這種類型,就是這般貨色!你前一世這一堂功課就沒有合格,現在犯的還是同樣的毛病。

  如果大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爲什麼不在自己想要的上面下功夫呢?越是不敢接觸社會上的人,越是不會接觸。你不敢、不會,你更會認爲自己了不得、修行很高。閉起門來都是老大,從來沒有走出去和社會上的人接觸過、較量過,好像跟身邊的幾個人一比,自己覺得素質還很高!

  爲什麼要跟你身邊的人比呢?爲什麼不跟那些高素質的人比呢?如果總跟身邊那些一般的人比,你還有什麼出息呢?爲什麼不跟祖師大德比呢?你想要成佛、成菩薩,就應該跟祖師大德比。你們知道爲什麼造化在造人的時候,讓我們長兩只眼睛、兩個耳朵嗎?爲什麼長一個嘴巴呢?這些都是禅哪!你們用功的時候應該在這方面參悟一下。

  爲什麼我不主張一般人出家呢?凡是出家的人大都是爲了貪圖清靜,可是一到佛門裏邊,發現佛門裏是最不清靜的地方!但是你如果好好修行,只管自己,佛門裏邊又是一個最清靜的地方。

  爲什麼我前邊說佛門裏邊不是一個清靜的地方呢?因爲佛門裏是一個度衆生的地方,社會上各個階層、各個類型的人,都會到廟裏來燒香、拜佛,都會向師父請教,作爲一個“師父”,你所接觸的人最複雜,最不單純,如果再加上你本身不單純的話,你在廟裏根本就待不住。

  每天來到師父面前的人,都是帶著種種疑問,也可以說是帶著種種病痛來到師父面前。面對他們,師父就是醫生。真正的醫生是佛陀,他不僅能夠醫治你生理上的疾病,更能夠醫治你心理的疾病。我們出家人就繼承了佛陀的這些思想,所以我說一個“師父”,就是一個醫生。

  我想大家都到醫院裏去過,你們是否注意過那些醫生?坐在診室裏每天有很多病人到他面前去詢問病情!如果他喜歡清靜的話,他就不能夠當醫生了。合格的醫生什麼環境都能夠適應。人多他能適應,人少他更能適應。當人多的時候,他不會感到繁雜;當人少的時候,他不會感到孤獨。那麼我們一個修行的出家人也應該是這樣,沒人的時候,耐得了孤獨寂寞,有人的時候,必須適應那種嘈雜的環境。

  忍受力最差的就是修行人,從社會這個角度來講,有些修行人是失敗者!他在社會上不適應失敗了,想跑到另外一個空間,沒料到這個空間比前面那個空間更複雜。可是進了第二個空間,已經沒有退路了,怎麼辦呢?只能夠躲在房間裏面,硬著頭皮、盤著腿、誦著不明不白的經文,用不求甚解的心態誦經來打發時間。

  一個有勇氣的人,不僅僅體現在能夠前進,而且更應該體現在能夠退步、敢走回頭路。你敢出家,說明你有勇氣,真正的勇氣,還體現在你敢于還俗!當然我不是在這裏主張大家還俗,我這是在講一個道理。

  就我們目前這種心態、這種修行方式,怎麼能夠把自己修好呢?不願意接觸人,不願意接觸事物,怎麼鍛煉自己呢?既然沒有鍛煉自己,那麼智慧怎麼開呢?沒有智慧,你就沒辦法傳播佛法、沒辦法度衆生,說得再現實一點,你自己沒辦法受用。

  我們通常說“修行人應該放下”,究竟放下的是什麼呢?你們大家說一說,應該放下什麼呢?(答:我執)。“我執”又是什麼呢?我還不懂!是不是再細化一些?

  修行人就是一個渴望真理的人,既然是渴望真理,那就應該讓自己的身心打開。只有這樣,真理才能夠進來。而且我們對真理不要形成概念,不要養成我執,你一旦形成了概念和我執,外面的真理就進不去了!

  就像你們修淨土的,認爲淨土法門最好,就把其它所有的法門都給否認了。你只要認爲一個法門“好”,也就意味著你把其它所有的法門都給否認了、推翻了。認爲一個“壞”,就樹立了一個“好”,而好與壞,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評論的,很少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

  如果你真的認爲淨土法門好,那說明你在淨土法門上會用功了。淨土法門是在心態上用功,既然你在心態上會用功了,爲什麼你這顆心就不會在禅宗上用功呢?同樣,你真的對禅宗會用功了,爲什麼對淨土法門會不感興趣、不認可、不會用功呢?這就說明你哪一個法門都不會用功!也沒有認識透。不論是過去的法門,還是現在的法門,都是需要在心態上下功夫的。

  有的人一旦拜了這個師父,就說這個師父最好,把其余所有的師傅說得一文錢不值,全都否認了。既然是你那個法門好,你那個師父好,你修行這麼多年爲什麼還沒進步呢?你可能會說:自己根性差、沒有好好用功。既然是這樣,再好的師父、再壞的師父,對你而言都沒有用!都拿你沒辦法,因爲你自己差、根基不行。那你還選擇師父、選擇法門幹什麼呢?睡不著覺,總是怪枕頭。

  修行人如果不把自己養成的固有成見放棄的話,新的智慧,新的知識,永遠進不去,因爲你內在已經形成了概念,形成了我執。一個勤奮好學,渴望進步的人,他內在是沒有我執的。只有當內在沒有我執的時候,外面的智慧才能進去。

  修行人的我執最大,實際上大家形成的“我執”,嚴格來講,還算不上“我執”,只能叫做邪知邪見!如果不把過去原有的成見放棄,是沒辦法往前邁步的。

  既然學佛是想成佛,想要往生西方淨土,那就應該把我們過去做人所養成的習氣毛病和種種成見全部粉碎掉。對紅塵的執著和…

《降伏其心 叁 修行人的通病 愛清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