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二 入睡與入定▪P2

  ..續本文上一頁你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了這個辦法,絕對沒有第二個辦法!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你不管采用何種方法,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你是如何睡覺的。正是因爲大家都會睡覺,所以能學會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打瞌睡你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爲人在睡覺的時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漸漸地沈睡、漸漸地下降。這就好比剛剛沖了水的一杯茶,杯子裏面的茶葉是慢慢沈澱下來的,它不可能一下子沈澱到杯子的底部。

  人體的力量就是兩種:一種是心理的力量,一種是生理的力量。我們完全有理由讓心理的力量控製誘導生理的力量。我們不想睡覺的時候,可以用心理的力量誘導生理的力量:不要休息,不要睡覺;生理的能量不要下去,要往上升,往頭頂上升。

  頭頂是個電燈呀!電能它不由下面往上升的時候,燈泡就要慢慢地變紅,變得只剩下裏面的紅絲了。等到電徹底停止,連紅絲你也看不見了。你們看我們床頭燈的旋轉式開關,你“啪”地一聲把它打開,首先是燈泡裏面的燈絲變紅,你再繼續旋轉,燈泡紅了,慢慢地發白、發亮了。我們生理的力量也像電一樣,往“頭頂”這個燈泡上慢慢地輸送。

  人在醒來的時候,生理的能量(包括心理的能量),它是慢慢地通過身心合一,産生一股力量,輸送給頭頂這個燈泡;當頭頂這個燈泡要熄滅時(或者我們把它說成要睡眠、要入定時),是由于這個力量從頭頂這個燈泡慢慢下降,不再給它輸送了。燈泡就開始由白變紅,漸漸熄滅。最後這個生理的和心理的能量完全回到了源頭。

  源頭在哪裏?自古以來衆說紛纭。有的說在丹田,有的說在肝髒,有的說在心髒。實際上道家說得最准確:各就各位。心髒的力量回到心髒,腎髒的力量回到腎髒,脾胃的力量回到脾胃。當它們歸到了源頭,有了刹那間的休息以後,馬上又組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又往上輸送給頭頂這個燈泡,它就又開始由一根紅絲慢慢變成白色的燈泡。

  實際上所謂的控製頭腦、控製身心、控製自我,通俗一點講,就是控製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你控製不了身心這股能量,你就做不了主。你不能轉它,就被它所轉。佛教不是不承認這股力量,自古以來,各宗各派給它起的名字太多了,但都用一個“轉”字來形容,你轉不了它,它就要轉你。

  你說要休息,這股力量不從頭上降下來,就睡不著覺;你說想用功,生理的能量不由下邊輸送給你的頭腦,你的頭腦得不到這股能量,就要昏沈(通常講“頭腦缺氧”),要打哈欠、要睡覺。

  我記得在去年冬天曾經告訴過大家一個控製昏沈的辦法。深吸一口氣,往丹田一壓,(千萬不要把氣憋在胃部這個地方,否則會引起胃脹、胸部刺痛。你不會做最好不要做,必須有師父親自帶你幾次才能做。)當你前面的氣往下壓的時候,背後(脊柱)的力量就要往上升。它一升,首先輸送給頭腦,頭腦有了下面輸送上來的力量以後,馬上就清醒了,不需要睡覺了。

  我們都看過噴霧器噴灑農藥,就是不斷地往藥筒子裏打氣,用氣的壓力逼著裏邊的藥水噴出來。我們人體也相當于一個噴霧器。但是這個方法不要輕易使用,否則的話,你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如果是一個有靈性的人,他自然能夠捕捉到。

  能量的轉化、能量的控製、能量的使用、能量的轉移,這些都跟你吃齋、燒香、念佛絲毫沒有關系!你別看你在吃齋、念佛,你不懂能量的使用、調遣、支配,你想入道、開悟成佛,絕對不可能。

  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乃至說你要掌握到如何睡覺。然後再談如何住覺(住在睡眠裏)。當你掌握了睡眠以後,你再去捕捉如何醒覺。只要大家有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夠了。

  捕捉的前提條件,你一定要記住,就是醒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挪動姿勢。保持原來的姿勢,回憶你剛才怎麼醒的,甚至試著再入睡。很快就又睡著,睡著了幾分鍾以後,這個能量又往頭頂上輸送,你又感受如何慢慢醒的。你這樣連續來回叁、四次就行了,你的根本問題就解決了,就這麼簡單。(有人插話:師父,您這麼說是不是沒有睡著?)

  可以說沒有睡著。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樣,天上有幾顆星星,周圍有幾棵樹,全部投射到這盆清水裏面。真正的“睡覺”,就是這樣!真正的入定,也是這樣。大家往往會誤以爲沒有睡著,“我剛才睡著了,怎麼還聽得見外面的動靜、響聲……”實際上這是一種最高質量的睡眠,因爲達到了體內陰陽兩種力量的均衡!

  我們總以爲睡著了以後什麼都不知道,這才叫做睡覺。因爲六根是意根在起牽頭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沒有留在體內,所以大家認爲人睡得很熟,什麼也不知道了。實際上是意識跑掉了。如果你睡覺的時候意識沒有跑掉的話,你入睡以後,就像入定一樣,就像一盆清水一樣。

  所謂的“入定”,就是意識沒有跑出去,還留在體內,它才能夠達到像一汪清水一樣。如果說入定意識跑掉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入了“無記定”、“斷滅定”了。因爲它真正的意識、神識都飛出去了,不在這裏了。所以古人有時會以爲這個人死掉了,會把他的身體搬走、燒掉。

  身心達到高度統一、高度協調時,身心兩種力量自然就處于一種飽和不動的狀態。如果沒有滿,它一定是四處走動;它越充滿,越有一種互相牽製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亂,不容易到處亂跑。

  越是身體素質虛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亂、容易走神。因爲它能量不飽滿,達不到互相牽製。就像一滿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動;半杯子水,它特別容易晃動,因爲有空間。它越滿,越有一種整體性。

  要經過多次訓練,不可能一次成功的。(有人插話問:您的意思是說知道自己在這個地方睡覺、打瞌睡,還是做不了主?)

  這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精神分散”,或者叫做精神散亂。精是精,神是神。精不足,就含不住神,神自然就要走出去。爲什麼道教裏面特別強調“聚精”去“會神”,因爲精不足,你聚不起來,你就沒有辦法把神給收回來,就含不住它、抱不住它。

  爲什麼說是“精神病”?凡是精神病的人,你看他都是陽氣不足。精足,陽氣自然足;陽氣足,就含得住神。因爲“陽”它是一個來自陰性的力量,“精”是屬于一種陽性的力量。如果你陽性的力量不足。就含不住陰性的力量。

  當聚精會神的功夫完成了以後,才能達到“出神”。這個時候的出神,就是我們所說的開頂出竅,就到達下一步——“出神入畫”了。入什麼畫?江山如畫、宇宙如畫。就是和宇宙同一體了,飛出去了,和宇宙溝通了,就這麼簡單!

  爲什麼修煉的人要節欲呢?就是爲了聚精,讓它有足夠的“精”去會這個“神”。爲什麼我們的精培養不起來呢?都從六根漏掉了。因爲“神”它是先天就具有的,所以不需要你修。我們需要修的是後天的“精”,把它修完了以後,去會先天的神。

  五祖傳六祖的偈子:“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叁祖傳四祖:“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都是這個意思。但是自古以來,沒幾個能看得懂。你在哪裏下種?這個“地”在哪裏?在哪裏開花、哪裏結果?大家從來不去參悟這幾句話,沒有辦法。偶爾有那麼一、兩個人說出來、點破它,大家說他是歪門邪道!所以:“知者就不言,言者皆是不知”!

  人們都說佛法是“悟”的,不是“修”的。那麼我們就天天坐在這個地方“悟”,怎麼悟?一個個悟得渾渾噩噩、暈頭轉向、面黃肌瘦,都是這個樣子,病怏怏的。把生理機能全部修枯萎了。二、叁十歲的和尚、尼姑,看上去就像老頭、老太太一樣。本來是春天的樹木,看上去像秋天的枯木一樣。你看人家修行好的,七、八十歲的老頭,看上去像五、六十歲一樣;那些老師太看上去像五、六十歲一樣。他生理的機能修活了、修來了,自然就會出現這種“枯木又逢春”的現象。

  

《降伏其心 二 入睡與入定》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