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了这个办法,绝对没有第二个办法!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你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要想入定,必须要捕捉到你是如何睡觉的。正是因为大家都会睡觉,所以能学会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打瞌睡你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渐渐地沉睡、渐渐地下降。这就好比刚刚冲了水的一杯茶,杯子里面的茶叶是慢慢沉淀下来的,它不可能一下子沉淀到杯子的底部。
人体的力量就是两种:一种是心理的力量,一种是生理的力量。我们完全有理由让心理的力量控制诱导生理的力量。我们不想睡觉的时候,可以用心理的力量诱导生理的力量:不要休息,不要睡觉;生理的能量不要下去,要往上升,往头顶上升。
头顶是个电灯呀!电能它不由下面往上升的时候,灯泡就要慢慢地变红,变得只剩下里面的红丝了。等到电彻底停止,连红丝你也看不见了。你们看我们床头灯的旋转式开关,你“啪”地一声把它打开,首先是灯泡里面的灯丝变红,你再继续旋转,灯泡红了,慢慢地发白、发亮了。我们生理的力量也像电一样,往“头顶”这个灯泡上慢慢地输送。
人在醒来的时候,生理的能量(包括心理的能量),它是慢慢地通过身心合一,产生一股力量,输送给头顶这个灯泡;当头顶这个灯泡要熄灭时(或者我们把它说成要睡眠、要入定时),是由于这个力量从头顶这个灯泡慢慢下降,不再给它输送了。灯泡就开始由白变红,渐渐熄灭。最后这个生理的和心理的能量完全回到了源头。
源头在哪里?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在丹田,有的说在肝脏,有的说在心脏。实际上道家说得最准确:各就各位。心脏的力量回到心脏,肾脏的力量回到肾脏,脾胃的力量回到脾胃。当它们归到了源头,有了刹那间的休息以后,马上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又往上输送给头顶这个灯泡,它就又开始由一根红丝慢慢变成白色的灯泡。
实际上所谓的控制头脑、控制身心、控制自我,通俗一点讲,就是控制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你控制不了身心这股能量,你就做不了主。你不能转它,就被它所转。佛教不是不承认这股力量,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给它起的名字太多了,但都用一个“转”字来形容,你转不了它,它就要转你。
你说要休息,这股力量不从头上降下来,就睡不着觉;你说想用功,生理的能量不由下边输送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得不到这股能量,就要昏沉(通常讲“头脑缺氧”),要打哈欠、要睡觉。
我记得在去年冬天曾经告诉过大家一个控制昏沉的办法。深吸一口气,往丹田一压,(千万不要把气憋在胃部这个地方,否则会引起胃胀、胸部刺痛。你不会做最好不要做,必须有师父亲自带你几次才能做。)当你前面的气往下压的时候,背后(脊柱)的力量就要往上升。它一升,首先输送给头脑,头脑有了下面输送上来的力量以后,马上就清醒了,不需要睡觉了。
我们都看过喷雾器喷洒农药,就是不断地往药筒子里打气,用气的压力逼着里边的药水喷出来。我们人体也相当于一个喷雾器。但是这个方法不要轻易使用,否则的话,你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是一个有灵性的人,他自然能够捕捉到。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控制、能量的使用、能量的转移,这些都跟你吃斋、烧香、念佛丝毫没有关系!你别看你在吃斋、念佛,你不懂能量的使用、调遣、支配,你想入道、开悟成佛,绝对不可能。
要想入定,必须要捕捉到、乃至说你要掌握到如何睡觉。然后再谈如何住觉(住在睡眠里)。当你掌握了睡眠以后,你再去捕捉如何醒觉。只要大家有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够了。
捕捉的前提条件,你一定要记住,就是醒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挪动姿势。保持原来的姿势,回忆你刚才怎么醒的,甚至试着再入睡。很快就又睡着,睡着了几分钟以后,这个能量又往头顶上输送,你又感受如何慢慢醒的。你这样连续来回三、四次就行了,你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有人插话:师父,您这么说是不是没有睡着?)
可以说没有睡着。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样,天上有几颗星星,周围有几棵树,全部投射到这盆清水里面。真正的“睡觉”,就是这样!真正的入定,也是这样。大家往往会误以为没有睡着,“我刚才睡着了,怎么还听得见外面的动静、响声……”实际上这是一种最高质量的睡眠,因为达到了体内阴阳两种力量的均衡!
我们总以为睡着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这才叫做睡觉。因为六根是意根在起牵头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没有留在体内,所以大家认为人睡得很熟,什么也不知道了。实际上是意识跑掉了。如果你睡觉的时候意识没有跑掉的话,你入睡以后,就像入定一样,就像一盆清水一样。
所谓的“入定”,就是意识没有跑出去,还留在体内,它才能够达到像一汪清水一样。如果说入定意识跑掉了,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入了“无记定”、“断灭定”了。因为它真正的意识、神识都飞出去了,不在这里了。所以古人有时会以为这个人死掉了,会把他的身体搬走、烧掉。
身心达到高度统一、高度协调时,身心两种力量自然就处于一种饱和不动的状态。如果没有满,它一定是四处走动;它越充满,越有一种互相牵制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乱,不容易到处乱跑。
越是身体素质虚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乱、容易走神。因为它能量不饱满,达不到互相牵制。就像一满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动;半杯子水,它特别容易晃动,因为有空间。它越满,越有一种整体性。
要经过多次训练,不可能一次成功的。(有人插话问:您的意思是说知道自己在这个地方睡觉、打瞌睡,还是做不了主?)
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神分散”,或者叫做精神散乱。精是精,神是神。精不足,就含不住神,神自然就要走出去。为什么道教里面特别强调“聚精”去“会神”,因为精不足,你聚不起来,你就没有办法把神给收回来,就含不住它、抱不住它。
为什么说是“精神病”?凡是精神病的人,你看他都是阳气不足。精足,阳气自然足;阳气足,就含得住神。因为“阳”它是一个来自阴性的力量,“精”是属于一种阳性的力量。如果你阳性的力量不足。就含不住阴性的力量。
当聚精会神的功夫完成了以后,才能达到“出神”。这个时候的出神,就是我们所说的开顶出窍,就到达下一步——“出神入画”了。入什么画?江山如画、宇宙如画。就是和宇宙同一体了,飞出去了,和宇宙沟通了,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修炼的人要节欲呢?就是为了聚精,让它有足够的“精”去会这个“神”。为什么我们的精培养不起来呢?都从六根漏掉了。因为“神”它是先天就具有的,所以不需要你修。我们需要修的是后天的“精”,把它修完了以后,去会先天的神。
五祖传六祖的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三祖传四祖:“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都是这个意思。但是自古以来,没几个能看得懂。你在哪里下种?这个“地”在哪里?在哪里开花、哪里结果?大家从来不去参悟这几句话,没有办法。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说出来、点破它,大家说他是歪门邪道!所以:“知者就不言,言者皆是不知”!
人们都说佛法是“悟”的,不是“修”的。那么我们就天天坐在这个地方“悟”,怎么悟?一个个悟得浑浑噩噩、晕头转向、面黄肌瘦,都是这个样子,病怏怏的。把生理机能全部修枯萎了。二、三十岁的和尚、尼姑,看上去就像老头、老太太一样。本来是春天的树木,看上去像秋天的枯木一样。你看人家修行好的,七、八十岁的老头,看上去像五、六十岁一样;那些老师太看上去像五、六十岁一样。他生理的机能修活了、修来了,自然就会出现这种“枯木又逢春”的现象。
《降伏其心 二 入睡与入定》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