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人多辛苦!每天都要爲家庭操勞,爲工作、爲溫飽奔波。出家人不爲溫飽考慮,走到哪個地方、溫飽都有保障。可是我們還不用心去修道!你不用心修道也可以,你做一個好人,爲衆生做一個榜樣也行。問題是我們也不在這些方面下功夫!每天都是自由散漫、獨來獨往、無規無矩。而自己還滿心沾沾自喜,說自己灑脫、自在、超越一切!
通過大家的眼神哪,就知道你的心態處于一種什麼狀態!常常說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眼神都沒有方向,一團散光、找不到焦點。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六道中的哪一道衆生不辛苦、不勞累、不付出呢?你們可以去看一看。等你仔細觀察完了,發現還是人道最好。
你說做一只小鳥,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一不小心被人一槍打死掉,還有大鳥要吃小鳥!做鳥也要爲食物去奔波。你做個地上的蟲子,那就更不用說了,被鳥吃了,被人一腳踩死了!餓鬼、地獄的苦就更不用說了。
有很多人說,幹脆做個寵物,做個小貓、小狗!做小狗你還要不停地在主人面前搖頭擺尾,不停地在主人的腿上、腳上,舔來舔去地討好主人,主人才會給你肉骨頭吃!不討好主人,就不給你肉骨頭吃了。你以爲做狗就那麼容易?!
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是來成全你的,你誤以爲把自己關起來,與世隔絕,感覺到內心很清淨。實際上佛法的根本不是在“定”,也不是在“慧”,而是在“用”。即使你“定”的功夫再大、“智慧”再大,你生不起妙用,也就是說你不會做人做事,你的定、你的慧,要它幹什麼呢?
你們可以觀察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最終都是爲了要“用”。譬如說“衣服”,有的衣服穿著並不保暖,僅僅是好看,這“好看”就是它的用;字畫不能讓人吃飽肚子,但它能讓人一飽眼福,這就是它的用;音樂不能禦寒、不能果腹,但它能夠悅耳,“悅耳”就是它的用。
要想生妙用、起大用,你不訓練自己,“用”從哪裏來呢?平時待在房間裏不出來接人待物,一旦需要你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傻乎乎的、愣頭愣腦的、兩眼發直!所以社會上的人說我們是百無一用的出家人!
我二十歲的時候,曾經碰到一個人說:“百無一用的人才出家!”我並不恨他,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因爲他是個老居士,他學佛多年,觀察到佛門裏存在的現象是這樣。我出家十五、六年了,我觀察這種現象也確實存在。偶爾碰到一、兩個有本事的和尚,都是自己打一片天下,闖出一條路子!這樣的人,人家不出家也是能夠幹一番事業,出了家仍然是能夠幹一番事業!
爲什麼我們不敢把這個話題擺到桌面上來呢?爲什麼總是怕人家說我們呢?就像一個膿瘡,你不用針把它挑破,膿憋在裏面,它就總也不好。你長痛不如短痛,一下子把它挑破,把膿擠出來,痛得你嗷嗷叫,但是很快傷口就愈合了。
我讀佛學院的時候,教我們的幾位法師是上一屆的本科畢業生,只比我們大叁、四歲,因爲都是年輕人,都不是老和尚,所以就沒有代溝。我們經常敢在一起談論這個話題。
我有一個老鄉,她第一次見到萬行這個“和尚”的時候,對萬行當和尚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麼會出家當和尚呢?因爲都是湖北人,她感到湖北人出家很丟人似的!沒想到偶然的一個機會遇到她以後,她也出家了!
有一次很不湊巧,她在我的一位皈依弟子面前講了一句話:“甯動千江水,不要動道人心!”我那個弟子嘴巴很鋒利,很不客氣地罵她,你是個修道人?你憑什麼說你是個修道人?你昨天不就還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嗎?今天落發了,你就自稱是個修道人了,所謂的“恭敬僧寶”,無非就是要大家恭敬你!你稱得起“僧寶”嗎?“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哪一條
你一條也沒做到,你怎麼稱得起“僧寶”呢?怎麼稱得上是“道人”呢?!叁句話把這個出家人說得啞口無言。
佛門裏面確實有一句話,說是恭敬十方叁世諸佛,不如恭敬一位僧人;又說供養十方叁世諸佛,不如供養一位“道人”!我們怎麼理解這兩句話呢?是否以爲刮個光腦袋,穿個出家人的衣服,就是個僧人,就是個道人?
這裏的“道人”,指的是“無心道人”。無心道人就是證道的聖人,就是與佛菩薩同一體的!這裏的“僧人”,指的是“賢聖僧”。不是說刮個光腦袋就是“僧人”!
很多祖師證道以後,都做出了許多我們不能理解的行爲,譬如呵佛罵祖、劈木佛等等,難道他們不懂因果嗎?不信因果嗎?通過現象是沒辦法完全了解事物的本質的。達摩祖師說過:誦經、拜佛、燒香與修道不相幹。可是我們現在很多學佛修道的人,都是圍繞這些事情來做,每天就是燒香、拜佛、誦經、磕頭。
過去也有許多祖師大德,得道了以後更注重燒香、拜佛、誦經。這些現象大家是否用心去考慮過?每見到一個人就勸人家來學佛,說“佛”怎麼怎麼偉大,佛法多麼多麼深奧,可是究竟佛偉大在哪裏、深奧在什麼地方?我們自己也說不上來。當人家細細地盤問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回答根本無法讓人家信服。
現在學佛的人逐漸趨向于年青化了,作爲一個年青的學佛人,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即使你不學佛,乃至你是一個普通的“人”,都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一個人自己放縱自己是非常容易的,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放縱了。要想管住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其納入正確的人生軌道上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按照佛學思想來講,我們每個人都帶有生生世世的很重的習氣。好的習慣很難以養成,不好的習慣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已經生根了。
《降伏其心 二 修行叁要素 見地 修證 行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