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人多辛苦!每天都要为家庭操劳,为工作、为温饱奔波。出家人不为温饱考虑,走到哪个地方、温饱都有保障。可是我们还不用心去修道!你不用心修道也可以,你做一个好人,为众生做一个榜样也行。问题是我们也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每天都是自由散漫、独来独往、无规无矩。而自己还满心沾沾自喜,说自己洒脱、自在、超越一切!
通过大家的眼神哪,就知道你的心态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常常说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眼神都没有方向,一团散光、找不到焦点。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六道中的哪一道众生不辛苦、不劳累、不付出呢?你们可以去看一看。等你仔细观察完了,发现还是人道最好。
你说做一只小鸟,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一不小心被人一枪打死掉,还有大鸟要吃小鸟!做鸟也要为食物去奔波。你做个地上的虫子,那就更不用说了,被鸟吃了,被人一脚踩死了!饿鬼、地狱的苦就更不用说了。
有很多人说,干脆做个宠物,做个小猫、小狗!做小狗你还要不停地在主人面前摇头摆尾,不停地在主人的腿上、脚上,舔来舔去地讨好主人,主人才会给你肉骨头吃!不讨好主人,就不给你肉骨头吃了。你以为做狗就那么容易?!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全你的,你误以为把自己关起来,与世隔绝,感觉到内心很清净。实际上佛法的根本不是在“定”,也不是在“慧”,而是在“用”。即使你“定”的功夫再大、“智慧”再大,你生不起妙用,也就是说你不会做人做事,你的定、你的慧,要它干什么呢?
你们可以观察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最终都是为了要“用”。譬如说“衣服”,有的衣服穿着并不保暖,仅仅是好看,这“好看”就是它的用;字画不能让人吃饱肚子,但它能让人一饱眼福,这就是它的用;音乐不能御寒、不能果腹,但它能够悦耳,“悦耳”就是它的用。
要想生妙用、起大用,你不训练自己,“用”从哪里来呢?平时待在房间里不出来接人待物,一旦需要你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傻乎乎的、愣头愣脑的、两眼发直!所以社会上的人说我们是百无一用的出家人!
我二十岁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人说:“百无一用的人才出家!”我并不恨他,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因为他是个老居士,他学佛多年,观察到佛门里存在的现象是这样。我出家十五、六年了,我观察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偶尔碰到一、两个有本事的和尚,都是自己打一片天下,闯出一条路子!这样的人,人家不出家也是能够干一番事业,出了家仍然是能够干一番事业!
为什么我们不敢把这个话题摆到桌面上来呢?为什么总是怕人家说我们呢?就像一个脓疮,你不用针把它挑破,脓憋在里面,它就总也不好。你长痛不如短痛,一下子把它挑破,把脓挤出来,痛得你嗷嗷叫,但是很快伤口就愈合了。
我读佛学院的时候,教我们的几位法师是上一届的本科毕业生,只比我们大三、四岁,因为都是年轻人,都不是老和尚,所以就没有代沟。我们经常敢在一起谈论这个话题。
我有一个老乡,她第一次见到万行这个“和尚”的时候,对万行当和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出家当和尚呢?因为都是湖北人,她感到湖北人出家很丢人似的!没想到偶然的一个机会遇到她以后,她也出家了!
有一次很不凑巧,她在我的一位皈依弟子面前讲了一句话:“宁动千江水,不要动道人心!”我那个弟子嘴巴很锋利,很不客气地骂她,你是个修道人?你凭什么说你是个修道人?你昨天不就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吗?今天落发了,你就自称是个修道人了,所谓的“恭敬僧宝”,无非就是要大家恭敬你!你称得起“僧宝”吗?“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哪一条
你一条也没做到,你怎么称得起“僧宝”呢?怎么称得上是“道人”呢?!三句话把这个出家人说得哑口无言。
佛门里面确实有一句话,说是恭敬十方三世诸佛,不如恭敬一位僧人;又说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一位“道人”!我们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呢?是否以为刮个光脑袋,穿个出家人的衣服,就是个僧人,就是个道人?
这里的“道人”,指的是“无心道人”。无心道人就是证道的圣人,就是与佛菩萨同一体的!这里的“僧人”,指的是“贤圣僧”。不是说刮个光脑袋就是“僧人”!
很多祖师证道以后,都做出了许多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譬如呵佛骂祖、劈木佛等等,难道他们不懂因果吗?不信因果吗?通过现象是没办法完全了解事物的本质的。达摩祖师说过:诵经、拜佛、烧香与修道不相干。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围绕这些事情来做,每天就是烧香、拜佛、诵经、磕头。
过去也有许多祖师大德,得道了以后更注重烧香、拜佛、诵经。这些现象大家是否用心去考虑过?每见到一个人就劝人家来学佛,说“佛”怎么怎么伟大,佛法多么多么深奥,可是究竟佛伟大在哪里、深奥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当人家细细地盘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根本无法让人家信服。
现在学佛的人逐渐趋向于年青化了,作为一个年青的学佛人,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使你不学佛,乃至你是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个人自己放纵自己是非常容易的,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放纵了。要想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纳入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按照佛学思想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带有生生世世的很重的习气。好的习惯很难以养成,不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已经生根了。
《降伏其心 二 修行三要素 见地 修证 行愿》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