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二 附體是如何來的▪P2

  ..續本文上一頁體,還沒有投胎,你正好是一種無形衆生,當你醒來以後,想要修行,又發現自己沒有身體,你就會去附體。

  有的人發現有附體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往往自己又做不了主,被無形衆生折磨得死去活來,已經厭倦了無形衆生,但因自己力量不足,又沒辦法把它趕走。這時往往會請一些法師,想把它趕走掉。不管你請了哪一類型的法師,有道還是無道,都不能單獨一方就可以把無形衆生趕走掉。要想趕走,必須要叁者(法師、無形衆生、被附體的人)配合,叁者溝通了以後,無形衆生才會走掉。這就好比張叁和李四之間有債權、債務關系,兩個鬧得不可開交,李四找來王二調解,王二要想參與,必須要征得張叁的同意,同時能夠承擔雙方的債權、債務才行。如果說王二沒有能力承擔,他也不能把無形衆生趕走。因爲你沒有能力替一方向另一方還債,所以他們兩個人還會一直鬧下去;除非你有能力幫兩個人了結債務關系,他們兩個的因緣,才能就此解開,告一段落。

  往往心比較散亂的人,神不守舍的人,意味著他的身體是個空房子。既然是一個空房子,外人就容易進來居住,它長期居住在裏面,真正的主人回來以後,反而被這位外來者趕在門外,主人變成了外來人,外來者反倒成了主人。你們是否聽說過民間蓋的新房,100天之內必須要有人住;如果沒人住,也要把馬、牛、羊趕進去住;如果房子蓋好後長時間沒人進去住的話,要在進去之前,先在房間裏點一堆火燒一燒,人才能進去住。爲什麼要搞這些呢?實際上民間的許多做法,並不是沒有道理,我們不懂,往往會說這是迷信。實際上雖然大家現在都在學佛,有的是居士,有的是出家人,大多數都是迷信。對一件事情不明了,你去信它,就叫做“迷信”;只有當你對一件事情了解了、掌握了,再去信,這才叫做“正信”。

  實際上我們天天碰到的迷信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手裏拿著手機,爲什麼能給對方打出去?爲什麼會接到對方的電話?我們不懂其原理,只會使用,這就是一種迷信。你相信它有這種功能,可不知道爲什麼有這種功能,就是迷信。家裏面有電視機,天天看電視,不知道電視的原理,但又信電視機能收到節目,這也是迷信(不明白的“信”,就叫“迷信”)。因爲我們天天都處在迷信當中,太多了,你也就不覺得是迷信。汽車爲什麼會開著跑?我們只知道它有個發動機,爲什麼有個發動機就會跑呢?我們天天都活在迷信當中,被迷信所包圍。

  我們經常會聽到請法師、道士來做道場、來消災的事情。實際上請來的法師、道士,他如果不能與無形衆生溝通的話,僅僅憑他的法力,是沒有辦法讓無形衆生走開的。既然他法力高,就應該能和無形衆生溝通。他沒辦法和無形衆生溝通,單憑他念幾卷經、幾個咒語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凡是能夠附體的,它都有功夫,至少修到八百年,而我們一個“人”未必有修過八百年的功夫。有好多是這一世開始發心修行,這一世才聞到佛法。雖然也有許多人是再來的,但未必修到800年。並不是說你功夫高,這些無形衆生就會擁護你。你只要是有一顆虔誠的心、正直的心,這些無形衆生就都會護你的法。

  有附體的人,女同志特別多,因爲女同志的陽氣本身趕不上男同志的陽氣旺,所以無形衆生就容易接近。還有一個原因是,女同志比較單純、善良、頭腦簡單。如果說你的頭腦複雜、我執很重,無形衆生絕對不會附在你身上,它知道附在你身上沒有用,它轉不了你的頭腦,你的“我執”比它的“我執”還要大幾萬倍,它怎麼會附在你的身上?怎麼可能指揮你呢?你們可以仔細觀察身邊有附體的人,都是頭腦簡單、而又缺少正知正見。如果說你頭腦簡單、心地善良、思想單純、又具有正知正見,你就不是和無形衆生溝通了,而是和佛、菩薩溝通了。

  有的人比較敏感,說:“這裏的無形衆生比較多,那裏的無形衆生比較多。”你們說哪裏沒有呢?你走到哪裏,哪裏都有人,你走到任何地方也都會有無形衆生。無形衆生就像人居住的村莊一樣,也是成片成片地住在一起,也有些無形衆生就像某些人一樣,喜歡獨來獨往,不合群。比如說我們死了以後,沒有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載體去投胎,我們的靈體在空中飛來飛去,這個時候可以說我們就是無形衆生。爲什麼不去馬上投胎呢?因爲自己的欲望還沒有達成,理想還沒有實現,所以還要找到一個身體去繼續滿足自己的願望,如果說正好你這個人和這個無形衆生有相同的願望,自然會和它合二爲一。

  “附體”,它不是修來的;真正的神通是通過自己的定力修來的。神通,可以做得了主;而附體是由不得自己。這是附體和神通最根本的區別。神通,可隨時關閉和打開,只要是我們自己身心統一,而且身心的定力很強的話,神通自然會出現。

  爲什麼過去的祖師大德們很少講到神通呢?就是不讓大家對神通産生欲望,通常用“智慧”二字來代替神通。現在的修行人,總想有神通,知見沒有擺正,身心沒有協調,怎麼會開智慧呢?怎麼會有神通呢?就像是一塊土地,土質非常差,怎麼會長出很好的莊稼來呢?只有改變了土壤以後,才能長出好莊稼。雖然我們具有佛性、具有佛的智慧,但是我們的方法不得當,心態沒有擺正,你的佛性與智慧根本沒有辦法出現。今天就講這麼多,下邊留點時間,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一起探討。

  問:師父,民間有請道士來畫個符,挂個桃木劍來消災的,您說能解決問題嗎?

  師:這個道理與我們和尚幫別人念經消災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說你這個和尚戒律很清淨,道心很高,修行很好,你才能夠幫別人消災。如果你沒有修行,怎麼能幫別人消災呢?如果是能,那只能是拿你過去修行的德行和福報,來幫別人消災。通常講的“吃老本”就是這個道理。你心力挺足、定力深、能量強,畫出來的符、刻出來的桃木劍,帶有你的信息、功力,就能消災,你的心力不足、定力不夠、能量不強大,在這個桃木劍上的力量太小,就不能夠祛邪。

  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個能量場,凡是你使用過的、做出來的東西,上面就會帶有你的能量場、帶有你的念力,你念力強,你所使用過的東西、你所製造出來的東西,能量就大、就有避邪的作用。爲什麼佛像,或者買來一個貴重的東西,都要請人剪個彩、開個光、加持一下?因爲剪完彩、開過光、加持以後,它就不單純是個物件了,他有一個真正活的靈體在上面。

  一個成就了的人,他的信息在宇宙裏面,可以保持一千年。一個普通人的信息,也就是能量場,最多也就保持一百年。不論你的修行高和不高,你只要是做了這樣的事,就叫做介入了別人的因果,你沒有能力調解張叁和李四之間的問題,只能憑蠻橫的力量去鎮壓,(即憑自己的法力鎮壓),這樣一來,張叁和李四的業障全部會跑到你身上來。如果你能夠通過定力和無形衆生溝通,即在定中調解張叁和李四的事情,使雙方達成滿意,這樣你就不會落因果、不會招來業障。你們是否聽說過,有人給人發功治病以後,自己的身體會不舒服,久而久之,自己招來了許多無形衆生?因爲你要替別人還債,這個債主就來找你。你如果有力量,他們兩者都滿意,自然就不會再找你了。如果你替別人說了情,而沒有替他還債,那麼另一個人還會跟隨你要債,我想這個道理大家一聽就明白。

  爲什麼佛門裏邊講:修行人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就是把整個團體都管好了?你們說團體是誰呀?團體就是你自己,如果沒有個體,沒有我、你、他,哪裏來的團體呢?我曾經講過:“國家”是一個空洞的名詞,沒有你、我、他,哪裏有國家呢?所以每個人管好自己,就意味著把國家管好了。可是社會上的人恰恰相反,不管自己,總想管“你”、管“他”。結果越管,一個團體、一個國家越亂,因爲你沒管好自己,不可能管好別人。在這一點上佛教有獨到的見解、有獨到的正知正見,曆來的修行人明白這個道理以後,都是從自身做起,管好自己。自己管好了,就像一個黑暗中的燈塔一樣,大家都看著你,因你的發光,大家看清了自己。如果你沒有發光,周圍的人也看不清自己。

  * 佛教裏有個龍女八歲成佛的故事,你們是否看過這個故事?參過這個公案?佛曾經說過:只有人才能成佛,而且講女人身不能成佛。爲什麼龍女既非人類、又非男子,爲什麼能成佛了呢?按常規在成佛之前,必須來到人間,以人的身體來修功德,修福報。功德福報圓滿以後,才能證得叁藐叁菩提。如果不能在人的基礎上完善最後一步的話,他最終只是處在神的階段,而成不了佛。大家都說人的業障重,可爲什麼又都渴望有人的身體?爲什麼說功德福報最大,才能夠做人呢?

  問:上師,龍女的寶珠,是不是代表“我執”,放棄了我執,就成就了?

  師:龍的嘴裏有顆珠子,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一旦放棄就死掉了。就猶如人的心髒一樣,沒有心髒,人就死掉了。龍女有這個魄力、有這個膽識,是這個根器,敢于放棄。當她放棄了口裏的寶珠,把它獻出來給佛的時候,她此時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說拿身、口、意貢獻給了佛。既然把身、口、意都貢獻給了佛了,就意味著你的身、口、意、已經沒有了,與佛融爲一體了。既然與佛融爲一體了,也就是佛了。就像我們是一滴海水,你敢把你這一滴海水放到大海裏去,你敢犧牲個體,敢于邁出這一步,這一步就到位了——成佛。消失個體,刹那間就與整體融爲一體,你就變成了整體。問題是根本沒有人敢于邁出這一步。所謂的失去個體,只是刹那間,下一個刹那間,就獲得了不生不滅。個體投入整體裏面,自然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既然有個個體,就有生有滅、有增有減。爲什麼我們說修行人要放棄紅塵的功名利祿呢?你放棄的一刹那,你就得到了出世間的聖果。

  問:上師,您說修哪個法門最快呢?

  師:你如果是念佛的,我會說念佛快;你如果是打坐的,我會說打坐快;你如果是修密的,我就說修密快。我不會讓人改變他原來的修行方法的。但我會說念佛的怎麼念,打坐的怎麼打,修密的怎麼修。不是說穿件和尚衣服就是出家人;不是說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是淨土法門;盤盤腿就是參禅;念個六字大明咒,就是修密。現在許多修禅、修淨、修密……方法都不太正確。

  

  

《降伏其心 二 附體是如何來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