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二 修行的幾個重要問題▪P2

  ..續本文上一頁?大家說凡夫有沒有千百億化身?(衆答:有或沒有。頓漢師:凡夫也有千百億化身。因爲我們畢竟生活在宇宙,雖然每個人是一個個體,但是從來沒有離開宇宙。我們和萬事萬物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怎麼可能會脫離得開呢?……)

  如果說聖人的千百億化身是靠動念頭的話,他這時的念頭絕對和凡夫不一樣。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後來千百億化身的最初、最初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沒有妄念,就不會有後來的千百億化身。正是因爲我們有千百億個念頭,才修成了以後的千百億化身。能夠達到千百億化身的千百億念頭,絕對不是像最初凡夫的千百億念頭。這個很難講啊,它本身是功夫上的,已經超越了語言。(衆……)

  我剛才講的幾句話,你們只需要明白一句就行了,我們今天的千百億念頭,就是以後修成的千百億化身,也就是以後修成千百億化身的基礎,但是修成了千百億化身的念頭,絕對不是現在的千百億念頭。正是因爲有現在的千百億念頭,才決定了將來有千百億化身。此念頭與彼念頭,既是一樣,又截然不一樣,爲什麼我們現在具備千百億個念頭(也可以說現在我們具有千百億化身),而我們自己感覺不到呢?因爲我們的心太粗糙了,出去的力量,比我們的身心要精細幾億萬倍,而我們現在的身心是粗糙幾億萬倍,它們之間怎麼會溝通呢?當我們把幾億萬倍粗糙的力量,修到消失了以後,你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化身。這個時候,你每一個念頭出現,你都能夠感受到,它是一個完整的“我”,在出出進進,甚至未出未進,也感覺不到自己有進有出。前幾天有個朋友來電話,說想要來閉關。他說自己已達到六根關閉了,每天住在叁摩地當中。我說你這是天天處在散亂當中,你還不知道。當一個人真的在散亂當中,他絕對感受不到在散亂當中,還誤以爲自己在定中。就像一個人在特別緊張的時候,感受不到自己在緊張,在特別放松的時候,感覺不到自己在放松。只有處在不緊不松的時候,他才會感受到一會兒在緊、一會兒在松。

  他的第叁個問題:“請問師父,佛、菩薩爲什麼要度衆生?”你們誰知道?佛、菩薩爲什麼要度衆生呢?(有人答:看到衆生太苦了)佛、菩薩前世發得願多了,他的願還沒有結束,他的理想還沒有圓滿,他修成了以後就會回來,實現他前世在因地上發的願。如果一個人在因地上沒有立過志願,他修成了就走了,不須要來度衆生。如果你們在因地上立的志多、發的願多,那麼修成了以後,就必須回來,兌現你們的願望、實現你們的理想,恐怕你們是第一次聽人這樣講吧?

  第四個問題是:“佛法與世間法在哪裏區分?”對于一個沒有悟道的人,就有區分;對于一個悟道的人,是沒有區分的,也根本不能夠區分。世間法既是佛法的體,也是佛法的相,更是佛法的用。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法,離開世間法,無佛法立錐之地。

  他的第五個問題,是萬行的問題:“師父你是在修“九次第定”嗎?”

  實際萬行也不知道自己在修哪一層的定。現在天天忙得身心未停,根本沒時間打妄想。有時候,有點時間打坐的話,還真的有機會打妄想。當事情多了,投入到事情裏面,根本沒有時間打妄想。往往我在做事情的時候這種集中、專一,遠遠勝過我打坐時候的程度。(頓漢師:師父,你打坐,不是在做一件事情嗎?)因爲打坐的時候,身心停下來了,得到了充沛的力量,它就還有多余的力量去打妄想,或者說還有多余的力量,可以再想其它的事。當我們真正在外面做事情的時候,身心累得不得了,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再打妄想,也就是說沒有精力再做其它的事情。比如說在砍木頭的時候,全部力量集中在手上、斧頭上,集中在砍下去的焦點上,哪裏還會打妄想呢?這個時候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不亂。當鋤草的時候,整個身心都集中在鋤頭尖上,如果一不留神,就把菜苗挖掉了。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在鋤草的時候,如果心很散亂的話,就會把菜苗給鋤掉,如果身心很集中的話,就不會破壞菜苗。

  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當剛下過雨的時候,你們走路是否鞋上沾滿泥巴?如果你觀照得好的話,別人走一裏路,鞋上沾滿泥巴;你同樣走一裏路,你的鞋子卻非常幹淨,既沒有被水濕掉,也沒有踏進泥堆裏面。如果你真的有了觀照,一直這樣保持下去的話,臨終時就相當于你生前走路一樣,你不會帶一點灰塵。這個灰塵也就是業障,你在紅塵裏走了80年或者100年,你一點業障都沒有帶在身上。爲什麼呢?因爲你的觀照功夫修得特別好。你們大家可以互相觀察,以後發現誰的鞋子最髒,就知道他觀照的功夫不好。如果走同樣的路,誰的鞋最幹淨,說明他觀照功夫修得非常好。爲什麼大家同樣走一條路,別人的鞋子很幹淨,而自己的鞋子沾滿泥巴,被水浸透了?爲什麼都是活了一生,別人沒有帶來業障、沒有沾上業障、沒有造下業障?而自己沾了很多業障呢?人的整個一生中都不能離開觀照,離開觀照,做人、做事都免談,更不用說是修行了。你可能會說:“我不走路”,這不是真正的觀照。真正的觀照,既要走路,還不要弄髒了鞋子;真正的觀照,罵了人、打了人,還沒有業障;真正的觀照,吃了肉、喝了酒,也沒有業障。然而是不是真正的觀照,也許你清楚,也許你根本就不清楚。當一個人喝醉了酒的時候,他絕對不認爲自己是喝醉了,今天就講到這裏。

  * 一學佛,都成了好吃懶做了,都不做事了,都成了混混兒了,而且好多學佛的人都怕做事情。怕做事情趁早不要學佛,以後告訴人們:不願做事,就不要學佛。學佛要把內在的貪、嗔、癡的草都要拔除掉,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不但要拔除自己心田裏的貪、嗔、癡草,還要幫別人田裏拔草,那你說這多累呢?本來自己累得要死,還要幫別人田地去拔草,如果是個懶人,最好不要學佛。

  * “真”和“妄”,本來是一個。只不過一個專一,一個不專一;一個覺醒,一個不覺醒。

  * 最高的境界是沒有覺知。沒有覺知,就是全部覺知。比如砍樹,人是覺知,斧頭是覺知,木頭也是覺知,一切都是覺知,變成大的覺知。從不能修,到能修,再從能修,到不能修。

  * 我們和釋迦佛一模一樣,絕對沒有差別。不管你修還是不修,都是和佛一模一樣,不多不少。修到最後,發現什麼也沒有修,你說你修,也沒有比佛多一點;你說你沒有修,也沒有比佛少一點,但是你沒有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折騰”,你就不知道自己原來和佛一模一樣,不多一點,不少一點。修和不修沒有區別,實際上就是要有這麼一個過程,修行就是走過程,感受過程,最終的,就是最初的。

  * 要想降伏“其心”,先要降伏“其氣”;氣往上沖,雜念就多。雜念多,氣又會沈不下來,氣住,則神閑;心平,則氣和;氣和,則不動,不動爲同體。

  

  

《降伏其心 二 修行的幾個重要問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