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佛門

  入佛門

   二零零八年初,希阿榮博上師在北京,很多信衆聞訊前來拜見。有些人是剛剛皈依叁寶,對佛法修行還不太了解;有些人雖然心中向往佛法,卻因爲種種顧忌而遲遲沒有皈依。爲了引導大家正確理解佛法及修行,上師特別就皈依的目的、利益以及皈依後應守持的最基本的戒律等問題,爲前來拜見的信衆做了開示。聆聽上師的開示後,皈依不久的人增上了對上師叁寶的信心,而曾經猶豫不決的人也打消了心中的顧慮,皈依了叁寶。

   最近在這裏養病期間,我接觸到了一些人,他們當中有的是剛剛皈依的佛弟子,有的對佛教中慈悲心、菩提心等教義非常向往,但因爲對佛教缺少了解,至今還沒有皈依叁寶。所以我想就皈依以及我們爲什麼要皈依叁寶給大家講一講。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物質生活也非常富足,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看起來並不安樂,物質的富足無法從根本上消除人們內心的痛苦。大家主要生活在漢地,關于這一點比我的體會更深。我們尋遍整個世界,真正能讓我們的心得到安樂的只有佛法。

   我從小生活在藏地,在我的家鄉,藏民們生活非常貧困。在追求富足的生活這一點上,藏族人與漢族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但因爲那裏的人們信仰佛教,由于佛法的加持,大家的心都非常安樂。夏天,在藏地美麗的草原上,到處都能看見藏民們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無比快樂,而在其它地方很少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近年來我還聽說漢地和國外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自殺,而且自殺的數字還在逐年增加。這個世界上真正不怕死的人可能一個也沒有,但用自己結束生命的方式來擺脫現世,可以看出這些人心裏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在藏地這種事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我想這肯定與藏民族全民信仰佛教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管是不是信仰佛教,爲了能讓自己的心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最終得到真正的解脫,至少應該先了解一下佛教。

   作爲一名佛教徒,我很清楚地知道佛教絕不是像有些人所講是迷信、虛無的。恰恰相反,由于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無量悲心與深廣智慧,他的教法對所有衆生都會有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個人如果沒有學習佛法,不管他多麼富有,也不管他有怎樣顯赫地位,在生死關頭,他所擁有的一切都不能讓他得到真實的利益。前幾天一個在國外留學的女孩來見我,她今年只有十七歲,聽她講:她同學的父親,是個在世界上非常有地位和聲望的人,他們家很富有,吃穿住用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不久前這位父親查出患有白血病,全家人非常難過,尤其是病人本人,終日生活在死亡的陰影裏,極度恐懼,痛苦不堪。此時此刻,他一生積累下來的財富、得到的地位不但無法讓他的痛苦有絲毫的減輕,反而因爲執著,讓他更加痛苦。看到這些,這個十七歲的女孩深有感觸:很多人都會將財富、地位當作人生的目標並爲之奮鬥,但當我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財富與地位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幫助。所以她將來絕不會像她所看到的大多數人一樣,用盡全力去追求金錢、地位,她要回國過簡單的生活,努力修學佛法,尋求真正的解脫。女孩的家庭條件非常好,成長也一帆風順,但她在這個年齡就能對人生有這樣的感悟,的確讓我吃驚不小。我們今天在座的大都是成年人,閱曆比這個女孩要多很多,我們就更應該知道取舍。一個人用盡一生去追求名利,但在生死關頭,名利遠不如一句觀音菩薩心咒有加持。

   相反,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將佛法作爲自己一生的信仰,信心始終不退,就一定會得到上師叁寶不可思議的加持,在面對死亡時也會非常從容。我在福建有一名弟子,幾年前皈依後修法非常精進,對叁寶的信心日益增上。前年她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是晚期。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因爲佛法的加持,她並沒有驚惶失措,而是利用有限的時間把自己身後的一切安排妥當,包括平時供養的佛像等全部結緣給了道友,只留下一張上師的法像放在枕邊。她擔心自己在彌留之際可能會神志不清,而對往生産生障礙,就決定不讓醫生打止痛針以便能隨時保持清醒。同時囑咐家人在最後時刻不要讓她最執著的外孫出現在她的病床前。家人雖然不信佛,還是按照她的要求做了。臨終時,她的女兒給我打來電話,說母親很快不行了,我讓女兒把電話放到她的耳邊,通過電話爲她念誦了破瓦法和佛菩薩的名號,大約叁十分鍾,家人看見她雙手合十,表情安祥,順利往生。見此情景,她本不信佛的女兒、女婿等家人也對佛法生起了巨大的信心,我再次去福建時,她們全家都皈依了叁寶,和她一樣也成爲虔誠的佛教徒。

   我講這兩個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死亡,而從上面這兩個人在死亡面前的表現可以看出,佛法真實不虛,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議,特別是我們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只有佛法才是我們走向解脫的依靠。所以爲了我們這一世得到真正的安樂,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認真地學習佛法。

   學習佛法最初應當皈依叁寶。

   我以前也聽到過很多人講,我只要做到心中有佛就行,沒有必要一定要走一個皈依的形式。“心中有佛”很好,這肯定是往昔與佛法結過緣、積累了很多善業的顯現。但僅僅是心中有佛,還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佛弟子。皈依的儀式,對于一個剛剛進入佛門的人來講是無法省略的,大家可以想一想,當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來到上師面前,平生第一次向莊嚴的佛像頂禮供養,然後雙手合十,一面跟著上師念誦皈依的儀軌,一面心中發願自此以後生生世世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時候,我們的心在此時肯定會發生很大的轉變。而如果沒有皈依,你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得不到皈依的戒體。當年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講道:皈依的戒體是居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的基礎(居士戒、菩薩戒、密乘戒也一定要按照儀軌受持),沒有皈依戒,所有的戒體都無法得到。沒有這些戒體,很多法就修持不了。不修持佛法,佛法不會無因無緣地流入自己的相續,這樣也就無法得到解脫。所以如法皈依是開啓一切正法之門。阿底峽尊者還曾講道“內外道以皈依別”。尊者來到藏地後,幾乎在所有的法會上都要首先宣講皈依,以至于被人們稱爲“皈依班智達”。阿底峽尊者是印藏公認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傳佛教中開創佛法後弘期的領袖,這樣的大成就者都如此重視皈依,可以看出皈依對于一個學佛人是多麼重要。

   還有一些人因爲擔心皈依後會像出家人一樣什麼都不能做而不敢皈依,有這種想法是因爲不了解皈依的戒律。皈依的戒律是釋迦牟尼佛爲了讓凡夫最初趨入佛法而製定的,內容非常簡單,也很容易守持,可以說任何一個心中尋求解脫的人都應該能做到。皈依的條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上師叁寶生起不退的信心,任何情況下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也不舍棄上師與佛法僧叁寶。有了這樣的信心和決心,就具備了皈依的基本條件,可以皈依。

   如果在皈依時心裏對叁寶沒有真實的信心,只是在形式上磕個頭、領個皈依證、得到一個法名等等,我想這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在藏地,人們手裏並沒有皈依證,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非常虔誠的佛弟子,對上師叁寶具有堅定的信心。所以大家在皈依時,首先應該讓自己真正具足對叁寶的信心,而不要過分強調形式上的東西。

   我們平時所講的皈依叁寶,是指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皈依佛是將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與釋迦牟尼佛一樣證得無上正等覺的十方叁世諸佛,如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作爲自己修行路上的唯一導師,除佛陀以外不尋求和皈依其他任何導師。皈依法是將釋迦牟尼佛爲利益衆生而傳承下來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作爲自己修學的方法和道路,包括漢傳、藏傳以及南傳佛教的所有教法,除此以外不尋求其它的方法和道路。皈依僧是指將釋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出家人作爲自己修行路上的道友,除此以外不尋求其他的道友。具體講,小乘佛法中,出家人四人以上可以稱作僧團;大乘佛法中,一個開悟的出家人或者開悟的在家人也可以稱爲僧寶。

   皈依叁寶以後就正式進入了佛門,成爲一名真正的佛弟子。進入佛門應該開始修持佛法,如果僅僅是進入佛門而不聞思修行,正法很難融入我們的相續。在修持佛法時,首先應當生起出離心。出離心是對六道當中所有的享受與安樂沒有希求、貪戀之心,只求解脫輪回。這非常重要,沒有出離心,我們所做的善法功德不會成爲解脫之因。

   生起出離心後如果能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樣將世俗的事全部放下,一心修行當然是最好的,但一般人很難做到,不僅是在家人,就是一些出家人要做到這一點也是很困難。如果不能將世俗的事全部放下,心裏也一定要明白:解脫才是自己這一生最重要也是最終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地修行,這樣堅持下去,對世間的執著與貪戀就會慢慢減輕,最終得到解脫。比如我們去拉薩,首先一定要將到達拉薩作爲最終目標,然後一步步向著拉薩前進,不管遇到什麼違緣,也不改變最初的發心,這樣總有一天我們會到達拉薩。相反,如果一個人把財富、地位等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管你表面上修持什麼法,解脫肯定是沒有希望的。

   生起出離心後,還應該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培養菩提心。菩提心是指在皈依或者在將來行持善法時,不僅僅是爲了自己的解脫和安樂,而是發願爲了所有衆生成就佛果而皈依叁寶、修持佛法。沒有菩提心我們是不會成佛的。剛進入佛門的人立即就生起菩提心會有些困難。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當中,告訴我們一些修行菩提心的方法,比如大家可以先從自…

《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極樂世界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