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一章)▪P2

  ..續本文上一頁文當中有好幾個大問題。人類文化、宗教、哲學、科學的問題先擺開,先看下面一句由形上至形下的:“成業識之由,爲覺明之咎。”說到業,你們嘴巴光挂著造業,事實都不是真心話。什麼叫業?做什麼事都是作業。無分善惡,作好的稱善業,作不好的稱惡業,還有不好不壞的無記業。業由心來,由動念來。所以心念一動就是業識的端由。本來都是佛,個個都是佛,本來自性是清淨光明的,就是念頭一動把明白的正覺迷掉了。出了毛病,就是念動的一動。因此有許多人以爲打坐學佛,只要念頭不動就作佛了。根據這段文句來看,他們根本連道理都沒有搞通。這個動還不是指我們的妄念動,這個動可是大得很的。這兩句由形上而形下,反正是一念來的,宇宙萬有是一念“唯心”所造,所以叫了義中之不了義。但這個心動不是這個思想之心,而包括心物一元之心。換句話說,我們這個生命,一個念頭都沒有,腦子一點思想都沒有,很清楚的時候,這正是一念,就是念動,決不是靜態,包括生理、心理方面。因爲有這一念,“因明起照”,有個照的作用。換言之,動由靜來,靜極必動,動極也必靜。你剛打坐那一刹那時,很靜、很舒服,再下去未必動,一切事物皆然。那個能動、能靜的誰在作主?要找這個,千萬不要以爲盤腿一坐,沒得念頭,這就是佛了。

  動念在照的作用上,“因明起照”,才有“見分俄興”。見分就是代表觀念,觀念就出來了,思想與觀念都屬于見分,見道之見也是。第五層來了,“隨照立塵,相分安布”,腦子清楚,能夠照見一切,現象就出來了。因明立照,因照見了,思想作用就起來了,起來了就有分別,但是最後又歸納“如鏡現像,頓起根身。”宇宙來源沒有先後,同時來。其程式先後相差幾微,幾乎沒有差別,頓起種種作用。這一段理論從《楞嚴經》來,引用的文字很美。

  次則,隨想而世界成差。後則因智而憎愛不等。從此遺真失性,執相徇名。積滯著之情塵,結相續之識浪,鎖真覺于夢夜,沈迷叁界之中。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內。遂乃縻業系之苦,喪解脫之門、于無身中受身,向無趣中立趣。約依處則分二十五有,論正報則具十二類生。皆從情想根由,遂致依正差別,向不遷境上虛受輪回,于無脫法中自生系縛。

  這裏每一個字、每一句子都不浪費而嚴謹。一篇好文章不管文言、白話,音韻自然就出來,詩境界會把感情帶出來。《宗鏡錄》朗誦後,文章就會寫了。

  第二段講,有了念頭以後,這個世界就有差別,分出欲界、色界、無色界,千差萬別。有了思想、知識以後,這個人可愛就喜歡,這個人壞就恨他,憎愛不平等,不能慈悲,還是唯心所造。若不能做到平等慈悲,念頭也就平伏不了。外相沒有關系,一切唯心。從此遺真失性,把物理現象當成真實,被萬象所迷,又被自己思想、觀念騙住。執相、徇名是兩個東西,再進一步,執相、徇名累積久了,就粘住了“情塵”。物質世界使我們對思想、感性抓得牢牢的,稱爲“塵勞煩惱”。塵,代表物質世界;勞,衆生都在“黑”塵中奔忙。塵勞引起了煩惱,但是塵勞煩惱累積久了,你對它還非常有感情,舍不得離呢!妄想心如一個個浪頭過來;停不掉的。

  這些對句美極了,是多麼富有文學韻味的佛學。所以要在文化思想學術界顛撲不破,文字般若非常重要。“鎖真覺于夢夜”,靈明覺性給鎮住了,晝夜長夢中,永遠在叁界中沈迷,跳不出來。爲何跳不出來呢?問題在“積滯者之情塵,結相續之識浪”,因此跳不出來。我們的智眼本來很亮,被人世的知識思想搞瞎了。

  “于無身中受身”,我們本來是佛,不需要有這個肉身,這個身體是對抗本性最厲害的東西。《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是第六意識的心,活動的很,上鬧天宮,下鬧地府。他還大鬧龍宮,龍王的定海針被他拔走,結果完了,天下大亂。他那麼大本事,跳不過如來手掌,被壓于五行山下。我們的肉體就是五行山,陷進去了出不來。我們現在受罪就是爲肉體,一輩子生活忙還不是爲了照應“它”。死了以後又要來,“于無身中受身,向無趣中立趣”。本來沒有“立趣”,心物一元,一念動來的,所以,一念動以後,第二重宇宙形成了。一有了,萬有隨著起來,千差萬別,六道輪回。

  什麼是二十五有、十二類生?佛學將衆生歸類爲十二種類,這十二類衆生歸類爲二十五種,有叁界:天、人、畜等範圍,依處即是生命業報由來,比如我們的正報是人道,依報是欲界。這世界有很多欲望,一切環境即依報,都是唯心所造,因爲有情、有思想而有二十五有。

  情與想不同,情是不用頭腦的,比如鬧情緒,《西遊記》中,叁個師兄弟,孫悟空是第六識,有思想、頭腦、最厲害的,豬八戒是情,豬一樣哼啊、哈啊,光是鬧事情,什麼事情都是他鬧的,他碰到盤絲洞七姊妹的情絲脫不了,七情六欲都屬情。所以要給他八戒,非戒製不可,然情絲還是戒不了,非常可怕。另外“想”也可怕,所以一切皆從“情”、“想”根由來,因此依、正有差別,“依”“正”各個有別,但是本體沒有動過。

  “向不遷境上虛受輪回,于無脫法中自生系縛。”不遷,源自肇法師《物不遷論》。僧肇法師爲南北朝人,他認爲萬物根本沒有動過,“旋岚掩嶽而不動,江河競注而不流。”要注意的是,這裏講的非唯物,乃由唯心論講至物理世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講得非常精采。這篇文章跟其他重要論文都收集在《肇論》這本書裏,值得好好去研讀。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一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