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世界新專佛學社恭請演講稿
佛 學 淺 說
時 間:西元一九七五年四月
地 點:臺灣臺北大慈佛社
講述者:蓮華金剛藏聖者吳潤江上師
各位系主任、各位教授、各位同學:
今天不慧承貴校佛學社之恭請,宣講佛法大要,不勝榮幸。以不慧佛學谫陋,倘有不圓滿之處,尚請指正。
不慧五十年前在廣州襄辦英文日報,及中央宣傳部英文周刊數年;半世紀之後,又得與新聞界諸子共聚一堂,研究佛學,可謂因緣巧合。
《六祖壇經》有雲:我們學佛,一切都不妨,即無論士、農、工、商各界人士均可學佛。《壇經》又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因此佛法是不離世間覺悟的。諸君現在攻新聞學,畢業後學以致用,即爲世間法。在佛法立場言,我們有兩種生命:一種是生命,一種是慧命。生命屬色身,慧命屬法身;色身是有漏的,法身是無漏的。我們住世學以致用,以維持色身;更進一步,以維持法身,此爲學佛者所應知。
吾人爲什麼要學佛呢?因爲世間有六道輪回之苦,什麼叫六道?即叁善道與叁惡道。叁善道是天、人、阿修羅,叁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均有生死輪回,長期受苦,無有了時。吾人要出離輪回痛苦,必須學佛。佛法者何?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也。何謂自覺?須知我們之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而成:地大主全身皮肉、骨節。水大吾人之血液、大小便溺、津液。火大爲吾人的體溫。風大,爲吾人的呼吸;因四肢鼓動生風,也是風大。我們的色身由四大因緣和合而成,維持的時間不過一百年,因緣散盡而滅。吾人學佛,必須知道身體如旅館一樣,我們的靈魂自居此「人」的旅館中。色身是「假我」,不是「真我」,吾人必須找出「真我」來,方爲始覺,然後學佛。
我們要知道,「真實的自己」不是我們的色身,也不是我們的肉團心,我們的靈魂是眼不能見,耳不能聞,摸也摸不到的,但是在作用上可以悟出來的,其作用爲何?在眼則能見,是爲視覺;在耳能聞,是爲聽覺;在鼻能嗅,是爲嗅覺;在舌能嘗,是爲味覺;在身能觸,是爲觸覺;在意能思,是爲知覺──此六覺爲吾靈魂之作用。吾人之靈魂,內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困;外爲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汙染;中爲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之所纏。若能當下一念看破六根體性空,六塵塵相假,八識識用妄,此即六根與六塵絕緣,將凡夫之六和合反流爲一精明(注:凡夫眼根與色塵合,耳根與聲塵合,鼻根與香塵合,舌根與味塵合,身根與觸塵合,意根與法塵合,此是凡夫境界),此是佛菩薩境界,便可立地成佛矣,此爲最圓頓之法。
普通中、下根者,則宜修六度萬行。何謂六度?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進。五、禅定。六、般若。
布施度,所以治貪悭也。布施有二種:(一)財施。(二)法施。財施能度人困厄,法施能度人超出輪回,故財法兼施,方稱「布施俱足」。
持戒者,所以對治惡法也。佛者應修五戒,即戒殺、盜、淫、妄、酒是也。人若能持此五戒,此身是佛,久後必到彼岸。
忍辱度,所以對治瞋恚也。瞋恨爲墮落叁惡道之種子,故學佛者必須切戒。對于橫逆拂心之事,皆安心忍受,並應視此等事爲消我宿業,促我成佛因緣,此方爲忍辱。
精進度,所以對治懈怠也。凡人修行佛道,如農夫耕田,不怕勤苦,方有收獲;修行之道,亦複如是。
禅定度,所以對治散亂也。禅定之法,當先一心一德,信仰上師叁寶。常常念持觀世音菩薩聖號,妄念起時,弗壓弗隨,久之便可一心不亂,貪、瞋、癡、慢、妒之念自息矣。
般若者,出世間之智慧也。修此度者,先觀世間一切法空幻無常而不住空相,蓋佛法乃非空非有、中道不著邊際之法門。經雲:「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是則衆生與佛同體矣。常作如是觀,則我、人、衆生、壽者相之執,自可破除;四相除,則貪、瞋、癡、慢、妒之念不起;五毒之念不起,則一切種智成就,皈元而證佛果矣。
最後將人命終四大分離的境界略說:吾人命終時地大先分離,然後水大分離,再次火大分離,最後風大分離。地大分離,則全身暴痛,如山崩地裂;水大分離,全身出汗;火大分離時,面紅發熱;風大分離時,則斷氣。須臾神識出竅,此爲中陰身(人有叁陰:神識入母胎而未出生,此爲前陰;出生後,是爲後陰;死後,未入胎時,此爲中陰)。六道輪回有六種境界,亡者可以自知:命終時其神識環繞數次,此表來生入人道;其神識往上升,此是將入天道之境界;其神識向上升,作打架狀,此是將入修羅道之境界──以上叁善道。其神識向下打跟鬥,此是地獄境界;其神識腹部漲大,向下墮,此是餓鬼境界;其神識生翅膀,向下飛,此是畜生道境界──是爲叁惡道境界。亡者看見六道中任何一道境界,若一心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或「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則可離苦得樂,超凡入聖矣。望各勉旃。
佛曆叁OO二年 歲次乙酉六月
西元一九七五年七月
弟子左慧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