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令你走錯路、走岔路、走冤枉路,錯失菩提正道。這是關于魔的定義中最嚴格、也是最究竟的一種說法,願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爲依。
方才提及魔又有留難之義。留難是指魔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進。在修行的時候,魔會化現種種障礙,令人修行不得進展,故稱留難。
以上所講的是魔的定義及種種魔事的行相,接著講魔的類別。
2、魔的類別
魔可分爲狹義的與廣義的兩種情形。先講廣義的魔。廣義的魔又有叁大類:㈠四魔;㈡叁魔;㈢十魔。現在加以分別說明。
㈠四魔
四魔是:1、煩惱魔、2、五蘊魔、3、死魔、4、天魔。
①煩惱魔——謂能令你于自心中起貪、瞋、癡、慢、疑、邪見、不信等等煩惱,導致你無法修行,此種魔事稱爲煩惱魔。何謂煩惱呢?煩與惱是有區別的。煩是心微動之相,惱則是心大動之相。令心産生微微波動的叫煩。我們日常說的:不要煩我!,指的就是這個煩。讓心起大動之相者,則是惱。不要惱我的這個惱含有惱怒、逼惱之意;比起煩來,惱是較大的動相。煩與惱兩個字合起來,其意義即是—令心動蕩不安。什麼事物會令心動蕩不安呢?最重要的有貪、瞋、癡、慢、疑、惡見六種。此六法合稱爲根本煩惱。其它的一切煩惱則稱爲,枝末煩惱:從六種根本煩惱而衍生出枝末煩惱或稱隨煩惱,如忿、覆、怪、嫉、惱、害、恨、谄、诳、驕、無慚、無愧等等皆屬之。煩惱魔有內、外之分。內煩惱魔指自心由于業力的關系,而自起煩惱,令自心動蕩不安,因而廢修道業,乃至放棄修行。外煩惱魔指的即是天魔,令人于修行中起種種煩惱而中斷修行。
②五蘊魔——從身心五蘊突然而起的種種劇烈現象,如:急遽的冷、熱、寒、溫,乃至于起種種生理上的苦惱,如饑、渴、痛、癢,甚至失眠或睡不安穩等等。這些在五蘊身心上猝然而起的種種現象,能令人錯愕、驚惶、恐懼、散亂乃至廢修道業,破壞修行,所以稱爲五蘊魔。
⑧死魔——死魔之義爲能斷人命:這個死魔是真正可以令人命斷,而不是單指斷慧命的抽象意義。人若死亡,就不可能再繼續修行,因此,以此意義而言,死魔在斷人之身命的同時,也是在阻斷人的慧命。
④天魔——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最上面一層他化自在天,爲欲界之第六天,在此第六天之上有個魔天,其天主名爲波旬,是欲界的魔王。他的眷屬稱爲魔眷屬,或是魔子、魔女、魔民。這些魔子、魔民在魔王波旬的領導下,到處破壞、擾亂世人修行,所以稱之爲魔。
以上介紹最常見的四魔
㈡叁魔
接著講第二類魔:叁魔。叁魔是指①善知識魔、②叁昧魔、③菩提心魔。分別說明如下:
①善知識魔——善知識魔有兩種意義:修行人悭吝于法,不肯教人,即是善知識魔之所爲。吝法的果報是障菩提,令人不願意爲衆生之善知識,故稱善知識魔。爲何不願意爲衆生之善知識呢?因爲當衆生之善知識是相當辛苦、麻煩的,不但要花很多時間、精力來教導衆生,同時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自己很多的修行時間。魔本身會化作種種的僞善知識,或利用惡心人或業重之人,使他成爲僞善知識,來誤導修行人。例如他可以化成佛、菩薩或大修行人讓你誤以爲他是真正的佛、菩薩,或令你對惡人所成的僞善知識,誤以爲真的是佛菩薩再來或佛菩薩化身或現身,而對他言聽計從,拳拳服膺,因而誘惑你走向歧路、險道、絕道,故稱爲善知識魔。
②叁昧魔——叁昧之義爲定慧等持。叁昧魔指魔以種種方便,令修行人貪著自身所得的禅定,得少爲足,不願意再往上求進,而障礙了無上菩提。這是比較抽象方面的意義,具體方面而言,是指當行者在修禅定時,其心得定。然而由于惰性的原理(人皆有惰性):心一旦定下來之後,就不想動,甚至也不想聽見別人大聲講話或任何聲音——任何音聲或動亂之相對他都會引起很大的煩惱,這是修定時很正常的現象,因其心已很寂止,遠離一切作爲,從而起貪墮之性,貪愛現狀不願更修向上之妙行,當然更遑論求菩提、度衆生了;由此貪執,其結果就等于退失菩提心。此時他一心只想就這樣一直坐下去,享受現境,不求上進——這種現象即是貪禅定中的覺受或貪著禅味的表現:因爲坐得好的時候,身心會覺得很安定、舒服,即所謂禅定之樂。然而如果只是貪著一時的禅定樂受,而劃地自限,不再求增上,亦不願利益衆生,即是所謂沈空滯寂;如此便是爲魔所趁,而遭受叁昧魔之魔事。此時若能實時覺知,放棄貪著,而且自提醒追求無上菩提的本願,魔事即除。
③菩提心魔——即是會令行者退墮菩提心之魔事:對于欲求無上菩提的行者,此魔常會令他退而滿足于其它權教菩薩道;若是權教菩薩道行者,魔便令他退墮爲追求二乘道;若是二乘行者,便令他退墮而行于外道、或凡夫境界。這些都是菩提心魔之所爲,行者若能及時覺知、並忏悔業障,魔事即除。
以上所講爲叁魔,接著講十魔。
㈢十魔
十魔出于華嚴經,與上面所說過的大同小異。而剛才所提及的叁魔(善知識魔、叁昧魔及菩提心魔)就是華嚴經十魔中的最後叁項:茲迤于後:
①蘊魔——也就是五蘊魔;請參閱前遊。
②煩惱魔——與前面所遊同,請參閱。
③業魔——此魔爲能令行人妄造種種惡業者。
④心魔——這是指魔已入于行者之心,令其起極爲驕慢之心,認爲自己道行很高,超出一切人,有些因而自號金剛上師、無上師等,甚至自言比佛還高,侈言:過去佛已去(不管用了)未來佛還未下生,而他就是現在佛,所以現在他最大,乃至公然自言比釋迦牟尼佛還要尊貴,比金剛上師還要上師,所以自號無上。在臺北街頭常常看到皈依XX無上師。這些愚癡人都已成魔子、魔民、魔眷,如此無知,如此容易受蠱惑,實在非常可憐。
⑤死魔——此魔因能斷修行人之命,故可令我們一切所修到此爲止,來世就只有再從頭來過。其道理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若中途停下來,而想再繼續上路時,則必須重新發動一次;倘若停留得太久了,則還得再行暖車才行。所以能多活一天多修行一天,是非常好的事。
⑥天魔——天魔前面會經提過,指六欲天上的波旬。六欲天屬欲界天,在欲界的上層是色界,摩酰首羅天是色界的最高天,其天王也會化作魔王;所以魔王有兩個,一個欲界天的,一個色界天的。摩酰首羅天有如警備總部,欲界天則有如警察總局,一重一重的關卡——修得越高就有更高層次的魔來考驗你,留難你。我們先繼續往下講,再回頭來說明魔爲何要障礙人修行。
⑦善根魔——這是指由于執著自己修行所成就的一些善根,因而自以爲很了不得。譬如自己對叁寶的信心,乃至誦經、念經、修法、打坐等都很精進,而且也得到一些定力及慧解,覺得自己五善根已經很強,因而起了慢心,如是即將受善根魔之所趁,而退失善根。
⑧叁昧魔——此同前迤叁魔之第二項,請參閱。
⑨善知識魔——此同前迤叁魔之第一項,請參閱。
⑩菩提法智魔——此與前迤叁魔之第叁項,菩提心魔含義一樣,請參閱。
講完廣義的魔之後,接著講狹義的魔。最狹義的魔特指天魔而言,其中也包括一些鬼神之屬:所謂小魔、魔民、魔子、魔孫、魔使、魔黨。鬼神若爲魔所使,則亦成爲魔之伴黨。天魔有魔子、魔民,爲魔王所使,以成就其魔事。鬼神也有大鬼、小鬼、大神、小神;但此處的鬼神皆是指惡鬼神而言,因爲惡鬼神才會破壞人修行,善鬼神則不然,反而護人修行。
了解了魔的定義之後,我們知道魔業最重要的就是破壞,所以凡能破壞他人善事的,都叫做魔、或魔事,或與魔相應、以及與魔心相應。修行人不應該破壞他人的修行,更忌諱破壞他人所修的法門。破壞他人法門其惡則更甚于破壞他人修行,因爲破壞法門不但障礙那人修行,更令無量人不再能夠修行,故其惡更大。在中國,佛教大致分成十個宗派,有些人就依于自己的分別愛憎,而批評其它的宗派,說自己這一宗最好,其它各宗都不好;或說現在的人學佛一定要修我們這一宗,才可能成就。這種說法,可說足犯了菩薩戒中的自贊毀他,並且一竿子打盡,破壞如來法,令根器不同的衆生莫知所從,乃至疑法、謗法,或覺得無法可修;衆生若無法可修則墮于生死,若疑謗如來正法,則墮地獄,這是令人相當懊喪的事。佛很辛苦地以大智慧、大慈悲建立無量無上正法幢,攝受、利安一切衆生,而末法時期的衆生卻基于自己的妄想分別而起愛憎,雖然表面上名爲弘揚自宗,而實際上卻無知地在作種種破壞正法之事,所以現在的法便越來越少了,實爲末法時期佛弟子自造魔業所致。破壞正法最徹底的方法,就是破壞信根,讓你對正法生不信,不信就無法起修——衆生若不修行,則此生是自來受苦一遭。
接著,講魔事的主要現象。
3、魔事的現象
一、共修時的魔事
修行人發生魔事時會有那些現象出現呢?這可分自修與共修兩種情況來講。第一種情況是在共修方面,共修的時候發生魔事就是道場魔事。道場魔事通常有:
1、兩言鬥亂——
道場要起魔事,常常都是先有兩言鬥亂。兩言是指挑撥離間,這裏講講、那裏講講。某甲向你抱怨某乙之事,然後你就好心地去暗示或告知某乙,要他小心點,因爲有人在抱怨他。接著某乙便向你深入追問,于是你就幹脆合盤托出;某乙聽了之後勃然大怒,一定要找某甲理論、並要與你對質。最糟糕的莫過于對質;縱使沒有兩造對質,則心裏也會暗中懷恨,從此雙方不睦,這就是兩言鬥亂。即使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由于傳話、撥弄,其中便會橫生許多枝節。所以在道場中應遵守的第一條守則——不傳話。第二條守則——不代言。不代替別人傳話,不當別人的發言人。我在臺北的道場,有些弟子因皈依比較久,和我比較親近。其它弟子便由于這種情況,有時會請他們代爲向師父禀明…
《地藏法門系列 叁、修行魔障與對治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