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皈依處
第一節 佛
有情衆生于發菩提心之後,于叁大阿僧祇劫積集福慧資糧、清除業障、成就無量無邊的覺行、曆經十地階位,才獲得圓滿的佛果。佛果有叁重性質:一、完全去除理事二障與習氣之後的大寂靜;二、佛果是超越的明覺,無倒地正觀一切法之覺地;叁、佛果是具大無畏,由于不可遏抑的慈悲力,而不斷出生無量的度生之行,利樂一切有情。
由字源上來看,“佛”之一字,義指去除有如沈睡一般的無明,且圓滿二種智慧:明覺一切法之“性”與“相”。
(一)佛之叁身
現在以因果之關系來闡發佛的意義。法身與報化二身(注20)是由發菩提心,及不斷地圓滿修習六度萬行而來。積集福德智慧資糧之原動力,在對于衆生的慈悲以及對諸佛之信心。福慧資糧圓滿具足以後,就産生了法身與報化二身。由于專修無緣慮之禅定,而得以增長超越之明覺。其無漏之果,即爲法身之成就。
佛之法身無所不在。它遍滿輪回與涅槃一切法界,超越一切知解分別、無來去、無永暫、無生滅。
一切菩薩于到達十地時,便得産生報身,自此超越叁界輪回。當佛之智光與菩薩的慧光彙合時,就稱爲交彙光芒之報身。
佛之化身有叁種:一、“技藝化身”,于種種情況以種種技巧教導有情;二、“個己化身”,化爲各種不同的身形,例如國王或鹿,以方便教化衆生;叁、“圓滿化身”,爲利益有情,而以十二相成道(注21)示現教化衆生。
報化二身爲欲教化利益衆生而示現,亦由于法身本具之願力而示現。
叁身亦可由修證之階段來表示:所知障去除時,法身成就;煩惱障去除時,報身成就;業障消除時,化身成就。
(二)佛之四智
佛的偉大覺性,悉知悉見輪回、涅槃與佛道一切法。一切明見有如置于其掌中之菴摩羅果。叁世之業、現在、過去、未來、業種、業果——一切一切——皆個別知、無倒知、明確無昧。
佛陀偉大的、離言的、不假造作的慈心,普及一切衆生,怨親平等。其悲心亦複如是。
佛之度生是持續不斷,前後一如的。在順逆二境中,他根據衆生的根器,以種種有效的方便加以化導。佛度生之行,使衆生蒙受叁善道之小利,以及解脫之究竟利益,其度生無有盡期,直到輪回空時,佛行乃止。
若能從這些道理得到啓示,並獲叁寶加持,一個有情便能生生世世不斷地開發增長他的信心、願力、虔敬、慈心、與悲心。由此,他便可漸次了解一切內外之法皆爲空,理解這一切皆如幻術,從而消滅對輪回的任何執著,從而身心完全沈潛于定慧之中,曆經五位十地(注22),圓滿六波羅密及十波羅密(注23),遠離恐怖與輪回之苦,導向究竟的開悟。
如是,全知的覺性、慈悲、度化衆生之行、爲衆生而作皈依之大雄力等,皆爲佛無可逾越的功德。
已至八地乃至十地的菩薩,皆已成就十種自在:(一)命自在,菩薩得長壽慧命,住持任何世間無礙;(二)心自在,菩薩能入無量叁昧無障礙;(叁)資具自在,菩薩能以一切珍寶、食物嚴飾一切世界,布施一切有情,無有障礙;(四)業自在,菩薩能啓發有情種諸善業,令其後得善報,無有障礙;(五)受生自在,菩薩隨其心念,能于諸世界及欲界中受生(注24),而不受欲界煩惱纏縛;(六)意自在,菩薩能隨其意變化四大,無有障礙;(七)願自在,菩薩能成就自他兩種利益,無所障礙;(八)神力自在,菩薩能爲利益衆生,而示現無量神通變化,了無障礙;(九)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了一切法相,無障無礙;(十)法自在,菩薩得大辯才,了一切衆生心行,知一切語言音聲,以一圓音演說一切法、一切法字、一切法句,無有障礙。以上爲菩薩功德,而佛所成就功德之不可思議,猶數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