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五餓鬼,六地獄,叫“叁惡道”,這就苦不可言了。但是這六道都有色身,都有靈性。色身是都有生死的,靈性如電流一樣,就不一定向哪裏再去投生。簡單說就是這六道裏邊都可去的,因業力的關系,還是入叁惡道的機會多。
這六道好比苦海。靈性一時入了叁善道,就像在海裏伸出頭來喘口氣;不久又入叁惡道,像仍鑽入海底裏去,這樣頭出頭沒,總是跳不出苦海來。
佛、法、僧名曰“叁寶”,他是苦海的慈航,你若肯皈依叁寶,就是離開苦海的水。上了船,這不但是頭出來了,連身子也是出來了。若問“皈依”怎麼講?“皈”是“投奔”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就是信奉佛教,作一個叁寶弟子。
“佛”是教主,好似學校的校長;“法”是功課,是教我們修業的方法;“僧”是講教的人,好比教員。
經上說過:“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這豈不是苦海得了慈航,若再能學著念佛,那就要到極樂世界去,比如坐著這只船,達到彼岸。這才是真正脫了苦海,出了輪回,到了究竟安穩之處。快快皈依!
叁世怨
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卻自作聰明的阻人學佛。說甚麼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對了,又何必妄去學佛呢!
這話乍聽,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才知這是見識短,就讓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個半邊架子,好比“半身不遂”,決定得不到澈底的好果。
佛法裏這種行爲,叫作“叁世怨”。就是說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癡福。因他沒有慧的關系,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癡福的時候,殺盜淫妄,又造出許多罪業來。到了第叁生,仍不免酬償惡業,去墮叁途(畜生、餓鬼、地獄)。
況且沒智慧的人,哪裏分得出善惡標准來?哪能懂得心性良與不良呢?若不相信,請先請一本《十善業道經》查看!那才曉得我們平素做事善與不善,存心良與不良!
小聰明
白天製備燈籠,是預備夜間走路,免去黑暗的困苦;晴天購買雨傘,是預備陰雨走路,免去水淋的困苦;豐收年景屯積谷粱,是預備荒歉時候,免去饑餓的困苦,這卻是聰明人辦的事。
試思人生困苦,就是這幾條嗎?不是還有水火、刀兵、臺風、地震,及意想不到的種種危險嗎?爲什麼不設法預防呢?
更有一個長存不滅的本性,(世俗叫做靈魂)現時固然寄托在這四大假合的色身上,後來色身壞了,究竟他歸宿到哪裏去,也有個預備沒有?
若是小的困苦,有預備,有辦法;那大的困苦,反倒沒預備,沒辦法,這豈能稱得起是聰明呢?唉!話雖這樣說,試問這些事,誰能有法解決呢?
佛法無邊,這些事在佛法裏都有辦法,請你先買幾本佛書看看,或是常到講經的地方去聽聽,自然得到解決的法門。
黃葉止啼
有一個頑皮的小孩子,只歡喜吃喝玩耍,少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哭叫的一家不安。有一天要想吃糖,又發了脾氣,正鬧的不可開交,老年人只得方便去哄他,從樹根前,拾了一片黃葉子,說不要哭了,給你這金子,去買糖果吃吧。小孩聽了,止住哭聲,接過來不辨真假,就歡喜的去了。
這是譬喻衆生,也想著離苦得樂,求得最後的歸宿。可惜不懂究竟道理只有佛法,卻誤認升到天上去,便是到了極處。佛也只好隨順他的見識,暫且說些升天的小道,哪裏曉得升天,並不究竟。好比得了一片黃葉,並不是真金,也不過是哄著小孩子,暫且不哭罷了。
五乘說教
佛的法門,有“凡夫乘”“小乘”“大乘”的分別。
“乘”字當作“運載”講,譬如乘車、乘飛機的意思,就是說要乘坐車船飛機,才能達到旅行的目的地。
佛度衆生,先觀察對方程度,分了五種類別,叫做“五乘法”。程度最淺的第一種叫做“人乘”,說些做人的道理。第二種叫做“天乘”,說的是生天的道理。這兩種統叫做“凡夫乘”。
第叁種是“聲聞乘”,第四種是“緣覺乘”,都是說的超過人天的不生不滅的出世道理。這兩種統叫做“小乘”。
最後一種是“菩薩乘”,說要自證佛果、普度衆生的道理,這便是“大乘”。
這五乘有個好比喻:學“人乘”的等于幼稚園的兒童。學“天乘”的等于小學生。學“聲聞”“緣覺”乘的等于中學生。學“菩薩乘”的等于大學生。說教的步驟是看對方的程度,合乎哪一乘,便擇哪一乘來教。
有人說:“佛法太深,不容易懂。”那是說法的不契機。實在佛法深淺都有,是教任何人都能得到利益的!就如佛法裏面有一個特別法門,叫做“淨土法門”,是屬于“大乘法”的。但不問你是小學生,或是大學生,都可來學,都各有成就!
念佛叁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過去的)。
二、一句佛號,能息除人生煩惱,消災延壽得福慧(這是現在的)。
叁、一句佛號,能跳出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長生不滅(這是將來的)。
怎樣念佛(摘錄岐路指歸)
問:念佛不就是用嘴念嗎,還要注意什麼呢?
答:又些人,口裏雖然不停的念,心裏卻盡是胡思亂想,那樣念法,是沒有用的。必須口裏念佛,心裏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號除外,什麼事也不想,什麼念頭也不起,這就叫作一心不亂,然後才容易成功。
問:那不是很難嗎?
答:你看,你一會兒嫌念佛太容易,一會兒又嫌太難。實在說,念佛這個方法,說容易極容易,說難也很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住心多念,日子九了,心自然就不亂了。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就怕心不專,便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每個字都從心裏經過。心裏想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從心裏發出來,再聽到心裏去,一個字也不把他放松。這樣時間久了,心自然不自散亂。這是頂要緊的一個方法,千萬不要忘記。
問:念佛應該在什麼時候念?
答:應該在每天早晚兩時,定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可以按各人的情形來規定,無論忙閑,非念完此數不可。此外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念。越念的遍數越多,越好。念的時間越長,越好。
問:在工作的時候,也能念佛嗎?
答:搬柴挑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割草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行坐睡眠,以至上廁所的時候,都可以念佛,總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的工作,都是礙不著念佛的。
問:念佛要大聲念,或是小聲念呢?
答:大聲念也好,小聲念也好,口裏不念心裏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時候,和不幹淨的地方,只可心裏默念,不可念出聲來。念出聲,就不恭敬了。但是遇著危急的時候,無論何處,都可出聲念。
問:學佛要供佛像嗎?
答:可以供一張阿彌陀佛像,或是西方叁聖。(阿彌陀,觀世音和大勢至兩菩薩,叫作西方叁聖)
問:佛像供在什麼地方合適呢?
答:有閑屋,收拾一間,最好。如果沒有,就供在自己住的屋裏也可以。總要收拾的幹淨些,並且在像的上面遮以黃布,不念佛時,把黃布放下來,這樣就不至亵渎了。佛像最好向東,念佛的人向西,對著佛像。如果不能這樣。就是隨便向那邊,也都可以供佛。
問:實在沒有合適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嗎?
答:若實在不好辦,都只要誠心,不供佛巷也可以。或是念佛時,朝西方,也好。
問:供養佛,要用些什麼東西呢?
答:通常用的,有香、花、燈、清水、瓜、果,等物。如果不現成,缺幾樣,或全沒有,都行。但決不可供養葷菜,更不可在佛像前燒紙錢。
問:對佛應該行什麼禮呢?
答:隨便,可以磕頭,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把十指伸直,兩個手掌並在一起,放在當心的地方,叫作合掌)但以磕頭禮拜最爲恭敬,最能滅罪求福的。
問:念佛的時候,應該跪在佛像的面前嗎?
答:也不一定,跪著、站著、走著,都可以念,不過要誠心就是了。能跪更好。
問:您說早晚二時念佛,要立一個課程嗎?
答:說到課程,原是該個人依著自己的忙閑來規定。你既然找我,只好寫一個最簡單的儀式給你看。倘若你有功夫,肯加緊的行持,彌陀經、往生咒、贊佛偈、大發願文,都可以加入。這幾件,有禅門日誦一書,記載的很完全,流通佛經的地方,都有。早晨起床之後,晚間就寢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像前焚香獻水。合掌恭敬,或跪著,或站著,用至誠心,照著下面的次序念。
1. 南無十方常住叁寶。(要念一聲拜一拜)
2.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要念一聲拜一拜)
3.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要念一聲拜一拜)
4. 南無阿彌陀佛。(要念百聲、千聲、數千聲越多越好,隨各人忙閑而定數,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
5. 南無觀世音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6. 南無大勢至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7.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8.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後拜叁拜,就行了)
問:這課程很好,請問十方叁寶怎講呢?
答:八方上下,叫作十方。佛、法、僧謂之叁寶。佛是教主。法,是佛所說修因證果的經典。僧,是照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已證菩薩,緣覺的聖果者,及道德崇高,弘法利生的高僧。這佛、法、僧,皆名爲寶的原因,是因爲能發生增長一切衆生的法身慧命,就像世間的財寶,能養活人的生命一樣。體念這一句,是先表明我,全是以佛及佛說的經,並照著佛經修行的菩薩高僧等,爲我的老師,我就從此歸投依托,爲一個佛教的信徒。
問:請問念釋迦牟尼佛作什麼呢?
答:因爲這個念佛法門,是他說給我們的。念他拜他就是不敢忘本了。
問:念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又有什麼意思呢?
答:因爲念佛的人,臨死的時候,這兩爲大菩薩和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到西方去。所以念完佛以後,這兩位大菩薩名號,也要念念拜拜。
問:清淨大海衆菩薩,是什麼菩薩呢?
答:清淨大海衆菩薩,是說極樂世界一切菩薩,都是很清淨的。大海衆叁個字,是說菩薩的多,就和大海一樣。我早晚要與這些菩薩作伴,所以先都要念念,都要拜拜。
問:回向偈有什麼用處?
答:回向偈的用處很大,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歸攏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經的功德,歸攏到一個地方去。什麼地方呢?就是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但念佛念經要回向極樂世界,就是無論作了什麼善事,也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樣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若是把作的功德不回向在求生極樂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要得著天道或人道享福的報應,那麼依然不能脫離六道輪回。並且福報越大造罪越容易,那麼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學佛的人,必須把一切功德,都要回到往生西方去。那麼壽終以後,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念回向偈,也和念佛一樣,要一字一句都從心裏經過,不是空口念念就算。
問:請您把回向偈裏面各句的意思,講解一下。
答:第一句願以此功德的意思就是:我情願拿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莊嚴佛淨土的意思就是:去幫助阿彌陀佛的淨土,使他格外地好。第叁句上報四重恩的意思就是:再把這功德,上頭報答父親、母親、師父,和佛的四層恩德。第四句下濟叁途苦的意思就是:下邊救濟畜生、餓鬼、地獄,叁惡道衆生的苦惱。第五句若有見聞者的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看見我念經念佛的。第六句悉發菩提心的意思就是:全都發出上求佛果下度衆生的心來。第七句盡此一報身的意思就是:等到這個身體受完了報應以後。第八句同生極樂國的意思就是:就大家一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按句解釋,就是如此。再統起來說,這八句偈子,有兩層很大的意義。第一是說我們念佛爲的是求生西方,絕不是求功名富貴等等,一切世間的好處。第二,是說我們念佛,是爲的救度一切衆生脫離苦海,不單是爲自己打算。明白這兩番意義,不管念佛念經,不管作什麼善事,都如此存心,如此回向,這就是算個真正發菩提心學佛的人了。
問:上面你定的那個課程表,固然很簡單,但有些人事情很忙,連那些也作不來,怎麼辦呢?
答:也有辦法,不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能在早晨起窗的時候最好),面向西方,拜叁拜,即念阿彌陀佛六個字,盡一口氣念下去。氣長的,一口氣念十幾聲也好。再念回向偈,念完了,向西方拜叁拜,就算完事。這叫作十念法,很忙的人,每日誠心的照著這個方法念,將來也可以生到西極樂世界去。因爲阿彌陀佛,也曾發過這麼一個願,自然是錯不了的。
小宣傳集錦終
《小宣傳集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