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小宣传集锦

  小宣传集锦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

  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

  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

  正信因果不迷信鬼神

  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

  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

  群盲摸象的故事

  弃金担麻的故事

  六道是苦海,三宝是慈航

  三世怨

  小聪明

  黄叶止啼

  五乘说教

  念佛三大利益

  怎样念佛(摘录岐路指归)

  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

  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

  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党纲约法均载许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

  一个民族,有一种特性,中国自尧舜以来,就教导忠孝,到了孔子,提倡的更加起劲。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里,又特别的标出来,可见忠孝本是中国的民性,这民性是神圣的。

  因为人生缺陷多的缘故,人类总是要信一种宗教,来补这缺陷,后来依他作个归宿,不过信仰宗教,须要不致改变中国民性的忠孝特质才好。

  佛教《仁王护国经》专教人民爱护国家,所以自古以来,凡真信佛的,决不肯去做汉奸。

  佛教《报恩经》专以教人孝亲,《地藏经》《盂兰盆经》,更要教孝过去的七世父母,所以真信佛的,决不肯再做忤逆。

  劝同胞快来学佛,现在要做一个“忠孝”君子,后来归宿再成佛作祖。

  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

  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

  佛教讲尽孝,那就更澈底了,不但父母活著要供养的,更必劝著父母能以修福修慧,种了善根,再把自己作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父母,帮助结个善果。父母殁时,能借佛的力量,安排一个最好的地方,让父母去永享安乐,还要时常的替作功德,助著步步超升。

  不但一世的父母要超度,就是祖、曾祖、高祖,一直往上推,都要尽孝,使他超升。这还不止,便是前一生及无量劫的父母,也要一体尽孝,要把他尽数的超升,这样才算大孝,也只有佛法才能办得到,人想尽孝,必须要学佛。

  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

  问:佛教是消极的吗?

  答:对于争权夺利,饮食、男女之欲,这些事是消极的。要是对于孝亲、爱国、救众生,就要牺牲一切去贡献。

  问:佛教是厌世的吗?

  答:世人多数的存心,是贪吝、嗔恚、愚痴、傲慢;行事是杀生、偷盗、邪淫、欺诈,佛教对这些事是厌恶的,所以才抛弃一切,专门拿出正道来做劝世改造恶俗的工作,且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话,就明白佛家的救世精神了。

  问:佛教是迷信的吗?

  答:佛教说的事,皆是体验出来的,不是寓言空想,普通人无修无得,所以不知。至于佛教修行的办法,决不是一般信鬼、信妖、信神、信天,是打破一切,全仗自己的理智去做,所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样再说迷信,试问不迷信的是什么教?

  问:佛教可惜崇拜偶像!

  答:这有甚么不好?此中深意,并非一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就拿世俗理讲,也是一种敬的表现,如国家拜国旗,家庭里供木主,皆有礼节德行的存在。再如吾国君主时代,接旨就得下拜,还有礼义家庭,接到父母的信,尚须跪读,朋友的信,也须拜读,试问国旗、木主、君旨、书信,你拜他做什么?但是这类的话,只许向懂礼的人才能讲论。

  正信因果不迷信神鬼

  甚么叫作迷信呢?就是道理上讲不通的一切神话,认以为真,就叫迷信,迷信是靠不住的事。

  大众想要消灾得福,得长生不灭,必须在因果上去求。古人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真理。

  “诸恶莫作”才能消灾,“众善奉行”才能得福。依著佛的方法证了道果,才能得到究竟长生不灭,这是因果率。明白了因果率,自知拜天拜神,妄想去消灾得福得究竟长生,便是迷信了。若天及神,不问人的善恶,只给拜他的人消灾得福,岂不是结党营私,贪图贿赂吗?天及神他自己尚在六道轮回中出不来,又何能叫拜他的人得到长生呢?

  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

  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才是究竟。

  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

  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

  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

  乙:短短。我不希罕。

  甲:听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层天,寿命都长,你升到天堂去好了。

  乙:你既然夸天的寿命长,须说清楚,不可模糊。

  甲:好,你细听,经上说过,欲界六层天,最顶一层的寿命,是一万六千岁,却是这样计算,人间一千六百年,是这层天的一昼夜,你满意吗?

  乙:不不,嫌短。

  甲:色界十八层天,最顶一层的寿,是一万六千大劫,(劫是数目的名称,人寿从十岁起算,过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再递减,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止,名一小劫,二十小劫名一中劫,四中劫名一大劫。)这可以吗?

  乙:不不,也是短。

  甲:无色界四层天,最顶一层的寿,有八万大劫之久,这不能说短了吧?

  乙:唉,终是有限度,这正是说夭寿不二,不过是时间问题,哪能算得上究竟?

  甲:哎呀,你真不知足,升天都不满意,试问你还有什么好的所在?

  乙:哈哈!实对你讲吧,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一到那里,寿命及一切一切安乐,皆是永久的,无量数的,请你看看《无量寿经》才能明白,要得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

  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

  “人身难得”佛眼看得明白,神识投胎人身,是很难的,譬如汪洋大海,上面漂一片木板,在浪里忽东忽西,板心有一孔洞,海底有瞎眼的龟,要想向上一攒头,就攒到板洞里去,这却不是易事,众生得到人身,也就如这样的难。

  “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太短了,还是希罕的事,可叹可叹!就让你长寿活八十年,实在说,也不过只有二十五年的自在。要知前十五年知识未开,后十五年精力已衰,中间五十年,在夜间睡眠,又失了一半,还不是只剩二十五年?但这二十五年中,多半是些人生别离,冤家聚会,真正的自在幸福,恐怕一半也没有。

  这样说来,人生有何趣味?是的,但是此身一失,就怕三途(畜生、饿鬼、地狱)有分了,那就更苦了,为什么这样说,还是因著「人身难得”的原理。

  莫怕莫怕,一句佛号,最低限度,保得人身,或者升天。要是按著佛法去修,那就不止人天小果,更要到极乐世界成佛的。

  群盲摸象的故事

  有一群瞎了眼的人,听说世间有一个大动物,名字叫象,但是没有眼去看到,很是纳闷。

  一天有人牵了一只象来,对这一群瞎汉说:“象来了,你们大家看吧!可以长长见识。”

  这群瞎汉听说象来了,又恨自己无眼,怎么看呢?只得用手各去摸索。

  (甲)摸著象的鼻子说:“知道了,象好似一张琴的样子。”

  (乙)摸著象的耳朵说:“你错了,象好似一具畚箕。”

  (丙)摸著象的脊背笑说:“你俩皆不对,象分明似屋顶一样。”

  (丁)摸著象的腿大声说:“笑话笑话,象好似一根柱子相同啊!”

  (戊)摸著象的尾巴说:“你们一概是胡说,这象实在还似一把扫帚呢。”

  大家争争吵吵的齐说:“我亲手摸的,哪会有错吗?”其实在有眼的人看著,笑破肚皮。

  一般不明佛学的人,偏要充懂得的样子,随便加以批评,什么佛教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是多神的、是分利的、是不合时代的,就是看过几天佛经的人,根本路子都还没弄清楚,也在那里争空执有,这皆等于群盲摸象,无有是处。

  佛法是利益众生的,被这样的人一瞎讲,倘若信了他的瞎话,把万劫难逢的无上至宝就当面错过了,真是可惜!

  弃金担麻的故事

  有甲乙两人,相约出外营商,走到半途,忽见路旁高高的一大堆麻,四顾无主,两人大喜,一钱不费,拾了便宜,两人各装了两满筐,绕道回家。

  行走不远,奇怪,道旁又发现了大堆的绸缎,也是没主,甲就弃舍了麻,装换了两筐绸缎,说这货物比麻贵重多了,不料乙仍然担著麻走。甲说:“你没有看见绸缎吗?为什么不去掉换呢?”乙说:“我已经发了财,何必再找麻烦。”甲再三相劝,乙哪里肯听。

  两人又向前走,啊!路旁金光耀眼,甲近前一看,叫道:“幸运到了,这里竟有许多黄金。”急忙弃舍了绸缎,满满的装了两筐黄金。谁知乙仍是担著麻走,甲实在忍耐不住,拉住乙的担子说:“你是傻瓜吗?为什么不取黄金呢?”

  乙说:“我这麻从远道担来,弃舍太可惜了。”甲却热心,把黄金的贵重,讲给乙听。乙反怨甲多管闲事,甲只得叹一口气,由他去了。

  两人回家,甲成了大富翁,自不必说。乙卖掉了麻,不消三五天,仍然是个穷汉,才相信金比麻贵重,再回路上去找,哪里有半点影子,后悔不及。

  众生一时不明,信了外道,后来遇见佛法,劝他舍假信真,有的人执著不肯,结果所得无几,就等于弃金担麻。若到明白佛法有用之时,再去相求,恐怕时机已过,有些来不及了。

  六道是苦海,三宝是慈航

  众生有一具血肉的色身,还有一个灵性,就寄托在色身上。色身是有时间限度的,到时就要毁坏,性是常存的。这里的色身坏了,性再到别处投胎,去找寄托。

  众生在大概上说共有六种:一天堂,二人间,三阿修罗,叫“三善道”,比较这是受苦少的。四畜…

《小宣传集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