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殘暴的行爲震動了四方天上的天王,天王們嚴肅地聚在一起指責迦黎王,要求懲罰他。
天王們說:「這個國王實在太殘酷無情了,我們要滅了他的國家和族人,以懲罰他十惡不赦的罪行!」
羼提和山忍住痛苦,冷靜地說:「不能這麼做!我會受到這樣的對待,都是因爲我前世不信奉佛法,殺害生靈,所以今生得到報應罷了。雖然國王凶狠地加害于我,但我仍會像母親對兒子一樣的憐憫他、原諒他。你們千萬不要懲罰他!」
天王們雖然很生氣,但是了解這樣的因緣後,也只好讓羼提和山自己解決這件事。
後來,羼提和山的弟弟來了,他也是一個修行得道的人。
羼提和山的弟弟用神通力幫哥哥回複手足和耳鼻,氣憤地說:
「哥哥,你爲什麼不生氣呢?像迦黎王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一點教訓!」
恢複本來樣子的羼提和山對弟弟說:
「好弟弟!謝謝你不遠千裏來這裏救我,我經曆這次劫難,對成佛的心志更加堅定了。報複、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有我成佛後才能度化衆人。」
這時,天上地下所有的神祇全被這樣的話感動了,紛紛來到羼提和山面前向他致敬,于是羼提和山的善良行爲和成佛的心願便被衆生傳頌著,直到如今。
12.千辛萬苦求佛偈
從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時候世上已經沒有佛法傳布了,但他還是苦心尋求正道佛法,希望可以找到正確的解脫之道。
有一天,空中忽然有股洪亮的聲音對他說:
「善信!你仔細聽著,從這裏往東方六十萬裏的地方,有個叫作善住的國王。佛陀曾在他的國家出世,佛教一度傳遍各地。可惜佛陀涅槃後,佛法漸漸衰落,現在全國已經連一所佛寺都沒有了。那裏住著一個貧窮的女人,長得非常醜陋,可是她會說半句佛陀的偈語,現在她想傳授給別人。你就去取那半句偈語吧!」
說完,空中便寂然無聲了。
善信毫不遲疑的踏上前往東方的遙遠路程。他日日夜夜趕路,走得腿都腫起來,腳也裂開,鞋子外都滲著血迹。
有一天黃昏,忽然前方傳來一陣淒慘的叫聲,善信跑向前一看,馬上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在他面前有一大塊望不到邊際的淤泥,範圍不知有幾萬裏。
善信心想:「剛才的叫聲淒慘無比,一定是什麼人被吞沒了!」想到這裏便覺毛骨悚然,渾身發抖。
這時候,從善信頭頂上飛過一只烏鴉,停在淤泥上歇息,沒想到一停落在上頭便沈下去了,一下子就沒了蹤影。
善信當場楞在那兒,內心沮喪極了。他想:「看樣子我是過不去了。得不到佛的偈語,我怎麼使佛法發揚光大呢?」
善信低下頭,看看自己破爛的衣服和腳上血肉模糊的傷口,一陣陣疼痛傳遍全身,善信于是想著:「我今天就死在這裏好了!佛陀啊!我爲此而舍棄生命,死得其所。」想完就朝眼前的淤泥走去。
當他一腳踏上淤泥的時候,奇迹發生了,腳下出現一條潔白筆直的平坦大道,大道直通東方,通到看不見的天邊。
善信心中很高興,頓時忘掉他所受的煩惱痛苦,快速奔跑在潔白筆直的大道上,越走越興奮,很快便到了善住王的國家,找到那個醜陋的女人。
那位醜陋女子住在一間茅草屋裏,一見善信就問:
「遠方而來的客人啊!你找我有什麼事?」
「我是專門來拜您爲師的。」善信凝視著她,恭敬地跪在她面前,心裏想著:「這女人長得這麼醜卻懂得偈語,真是奇怪!」
那醜女問:「你要跟我學什麼呢?」
善信仍然恭敬地說:「弟子是來跟師父您學知識的。」
「我沒有什麼好教你的,我只會半句偈語。」醜女回答。
善信一聽,高興地說:「我從六十萬裏以外的地方來投師,一路上曆經艱辛,就是爲了向您學這半句偈語,以振興佛教大法啊!」
「那好吧!你坐下來慢慢聽。」
善信連忙坐好,專心等待女子說那句佛偈。
女子念誦道:「一切惡事切莫爲,半點善德皆奉行。」
善信聽完,一陣清涼歡喜的感覺遍布全身,心中自然貫通,而且銘刻于心中。
女子問道:「記住了嗎?」
善信答道:「不但記住了,而且理解精通了。」
「很好,你已經得到神通力了,回去吧!」
女子說完,便不再出聲,于是善信向老師告辭,回到自己的國家。
善信因爲獲得神通力,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到處宣講這句偈語,積了許多功德,並得到堅信不移的心志。
從此,所有妖魔鬼怪都依著偈語的教義來接受教化,人民們又重新皈依佛法,國家得到神佛的保佑,于是風調雨順,災禍都被消除了。
善信菩薩說:「我從前不知道這句偈語的時候,一直處在生死輪回的痛苦之中,現在求到了偈語,無論是爲衆人講解佛經或是推行任何善事,都更加堅定我對佛法的信念。」
善信菩薩的事迹從此被流傳下來,他的功德也深深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13.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衛國裏有個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卻一點也不開心,因爲他一直沒有孩子。他日夜虔誠地祈禱,希望能求到一個兒子,最後終于感動了天神。
天神現身對拘留說:「拘留!過兩天有個天王壽命會終止,他將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
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從那一天起便懷孕了,後來生下一個兒子,拘留將他取名爲須菩提。
日子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間,須菩提已經長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頭腦聰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無數百姓都過著窮苦的日子,于是對自己家中過于富足的生活感到羞愧。
須菩提心中便立下誓言要請佛陀指明衆生解脫之道。于是,須菩提對父母說:
「父親、母親,兒子在家多年,接受父母養育的恩典,永遠都不敢忘記。但是我想幫助衆生尋求解脫之道,希望你們允許我追隨佛陀出家去。」
拘留夫婦聽了大受感動,雖然內心舍不得,但因爲知道須菩剛是天王轉世再來的,不是一般常人,所以也只好答應了。
于是,須菩提出家做了沙門,跟著佛陀認真地修行,不久就證得初果,後來又在佛陀的弟子中首先修成阿羅漢。
佛陀的弟子阿難,對須菩提得道快速驚訝不已,恭敬地問佛陀:
「世尊,請問須菩提前世有什麼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羅漢道?」
佛陀說:「阿難!你問得好!須菩提他之所以得道很快,是因爲他前世的因緣。
他曾經是個窮人家的小孩。那時,有個比丘到城裏化緣,好幾天都沒有化到東西,走遍城裏都沒有人肯施舍。正好比丘遇到須菩提的前身,他人雖小,家裏又窮,卻有憐憫之心,便領著比丘回到家裏,將自己的一份飯食施與他,自己卻餓著肚子。比丘吃完便借著神通力飛升離去,小孩看了心中歡喜無比。
後來小孩轉世到天上界做天王,經過九十一劫後,他壽終降世在現在的拘留家裏,不喜歡財富只喜歡佛法,所以出家便迅速得道。這是須菩提累世的因緣所致。」
這時,阿難歎口氣說:「一次施舍的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況多次施舍呢!」
14.四婆羅門得道
很久以前,有四個婆羅門教士因爲專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飛行。他們四個人常常在一起討論神通的妙處,一說起這個話題,每個人都很開心。
有一天,這四個婆羅門又聚在一起,他們一邊在空中飛行,一邊交談著,其中一個人說:
「如果有誰聽過佛法,就可以進入解脫的法門了。」
另一個婆羅門聽了這話,連忙問:「像我們這樣的人如果聽到佛法,會怎麼樣呢?」
又一個婆羅門回答說:「我們聽到佛法,當然也會進入解脫之門。」
「解脫世間的痛苦還可以,如果連歡樂也解脫了,那還有什麼意思?」
「就是呀!只是求道,卻得不到快樂,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看,我們就不要去聽佛法了。」
「說得也是,我非常同意。」
「像這樣飛來飛去不是很惬意嗎?但願永遠如此,也就別無所求了。」
于是,這四個婆羅門教士便一起約定不聽聞佛法。雖然他們不願聽聞佛法,但是心中對佛陀還是很尊敬的。
有一次,他們每人拿著一瓶甜美的石蜜,准備供養佛陀。
當他們來到佛陀的精舍外面,卻又害怕萬一四人一同進去,佛陀一定會爲他們說法。
于是,他們商量好,每人輪流進去,供養完畢就立刻出來,這樣便可避開佛陀的開示。
當第一個婆羅門教士舉著石蜜獻到佛陀面前時,佛陀對他說:
「所行非常……」
他一聽到佛陀說法,急忙用手掩住雙耳。這時,第二個婆羅門教士進來獻石蜜,聽到佛說:
「……謂法興衰……」
他一聽就知道佛陀在說法,也急忙掩住雙耳不聽。隨後,第叁個婆羅門教士進來獻石蜜,聽到佛說:
「……夫生辄死……」
他也知道是佛陀在說法,便學前面兩個人捂住自己的耳朵。
最後一個婆羅門教士緩緩獻上石蜜,只聽到佛說:
「……此滅爲樂。」
他馬上想到這是佛陀在說法,便立即掩住耳朵。
四個人都捂住耳朵跑了出來,互相問別人聽到什麼。結果四個人把自己聽到的說出來,剛好湊成一句佛偈:
「所行非常,謂法興衰;
失生辄死,此滅爲樂。」
這四個婆羅門教士一聽就了解這句偈語的意義,當下心開意解,了解了佛陀的意思,因此都證得初果。
這四位證得初果的婆羅門,無不爲他們以前的想法感到忏悔。他們立即轉身回到佛陀的精舍,來到佛陀面前頂禮忏悔,並且說道:
「我們已經發願要追求佛道,所以又前來聽佛陀說法,希望可以剃度出家,跟隨著您修行。」
佛陀回答說:「善哉!比丘,你們就開始修行解脫道吧!」
仰仗佛陀的威德力,這四個婆羅門聽到佛陀的話時,當下頭發紛紛掉落,身上的衣服也在一瞬間變成袈裟。
此時,他們徹底舍棄了塵緣俗念,在佛陀面前即刻變成四個阿羅漢聖者了。
15.五百菩薩的大願
過去曠野菩薩化身爲鬼,散脂菩薩化身爲鹿,慧炬菩薩化身爲猕猴,離愛菩薩化身爲羚羊,盡漏菩薩化身爲鵝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薩都各自化身爲種種飛禽走獸的模樣,而且他們的身體都發出智能的光彩。每一菩薩都舉起一盞明燈,讓燈光高高照著,照亮整個天地,因爲五百菩薩都要去供養各地的佛…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