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必須是上等根基的人,因爲只有在生前將大圓滿修得很好,才有這種可能,所以這種人不多。至于其他人,就要看能否在後面的兩個中陰獲得解脫。臨終中陰過後,就是法性中陰。何謂法性中陰呢?
前面提到,在臨終中陰的光明中,又有意識或念頭出現,開始時還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死亡,後來因爲發現天空中沒有太陽和月亮,腳踩在泥地上不見腳印,照鏡時不見身影,才曉得自己已經去世。
中陰時的天空,是像秋天淩晨的天空,只微微地透出一點光,中陰身的世界就是這樣。爲什麼天上沒有日月呢?因爲,人在脫離肉體以後,就離開了氣脈明點,所以也脫離了中脈。中脈的上下兩端有紅白明點,而日月正是紅白菩提(明點)的顯現。人活著時能見到日月,就是因爲有紅白明點;而死後卻不再有紅白明點,所以就見不到日月。
因爲此時能看到自己的屍體,看到親友在哭泣,並看到自己生前住過的房間等等,所以才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已經死了。但有些人仍然會跑到親友前高喊:“你們不要哭啊!我在這兒!”可是,因爲親友們都聽不見,所以也不加理會,死者便會因此而生起嗔恨心。此時,法性中陰的景象就開始顯現。
在法性中陰時,會出現地水火風四種恐怖的聲音。水聲像洶湧的海濤聲,地聲是如同整座山崩塌下來的巨大恐怖聲,火聲像大森林在燃燒的聲音,風聲是猶如一連串的巨雷聲。然後出現紅、黑、白叁種懸崖,雖然這叁種懸崖實際上是貪嗔癡的現象,但因爲不能了知,所以會生起極大的畏懼。繼而,又會出現寂靜金剛、五方佛,最後是忿怒本尊。
如果不是學密的人,此時會極端害怕。就算是將五部大論學得再透徹,戒律再清淨,平時聞思再精進,如果只學過顯宗經典,而沒有學過密宗的臨終訣竅,此時仍然會非常懼怕。由于驚恐萬分,就四處尋找依處,但始終找不到。法性中陰的過程就會在這樣的驚慌中度過,而根本無法在其間掌握任何有用的時機。如果是學密的人,哪怕是最下等的根基,此時至少能認出這些都是常見的本尊,就不會太驚嚇,也才有機會修習中陰法。因此,相對來說,修習密宗的人更容易把握在這個階段獲得解脫的機會。
法性中陰的訣竅,是當四個恐怖的聲音、叁種懸崖、四十二尊寂靜本尊、五十八尊忿怒本尊出現時,首先絕不能懼怕,繼而要了知這些都是心的現象,並且要知道這些聲音和懸崖對自己不會有任何傷害,因爲自己已經脫離了肉體,雖說有一個夢幻般的身體,但這個身體不會受到外在的影響,所以無需害怕。就是要這樣安慰自己,從而斷除恐懼。
當本尊出現時,要認清他們只是本尊而已,沒什麼好怕的,這點極爲重要。然而,生前沒有見過本尊的人,此時要不怕也很難,因爲忿怒本尊的相貌確實是很可怕。經書中講的訣竅,就是生前要多看這些忿怒本尊的像,要認得這些忿怒本尊。譬如忿怒本尊中也有忿怒的五方佛,大幻化網則有一百尊本尊,這些都有唐卡可以請,對每一個忿怒本尊手中的法器、面相、身形都要熟悉。在中陰時,這些本尊一定會出現,因爲他們都是自己內心的現象。
爲什麼這些內心的現象現在沒有出現呢?因爲,在活著時,呼吸的氣不是在中脈,而是在左右二脈;在死亡以後,氣就會自然回到中脈。縱使現代醫學無法證明這一點,但往昔的高僧大德都親身經曆過,我們每個人也無可避免地會有同樣經曆。當氣回歸到中脈以後,就會現前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有顯空兩方面,空的部分在生死之時都沒有什麼差別可言,但在顯現上,死後就會有這些本尊的出現。這些內容不僅現在的醫學、科學無法解釋,就是顯宗的經典,對此也沒有提及。
藏傳佛教有前譯與後譯之分,前譯是當佛教在印度還未遭到破壞時傳進來的,所以相當完整。除了前譯甯瑪巴一些非常殊勝的續部講到過這些細節以外,在後譯的經典中只提到有各種光及聲音的出現,而前譯不僅講到光及聲音,更對本尊的出現有巨細靡遺的描述。
中陰時本尊的出現是必然的,而我們當前能做的,就是去認識他們,只有這樣,在中陰見到本尊時,才不僅能認出,並且可以知道他們都是自己心的本性,然後祈禱本尊加持自己在中陰時能得到解脫,這是較低層次的訣竅;而高層次的訣竅,是了知本尊是自己心的本性,之後就安住在大圓滿的境界中。外在本尊的現象此時會逐漸消失而融入心的本性之中,如同修金剛薩埵時,最後要化光融入空性一樣,中陰時也會有這樣的次第。以上是法性中陰的訣竅。
不論是臨終中陰或法性中陰的訣竅,之前都必須要有所准備。當確知自己將死時,如果只靠自身的能力去做這些觀想,會相當困難。這時,如果能有曾經爲自己傳講過聞解脫或大幻化網等續部的上師在場,就最好不過;假使沒有的話,找一位密宗戒律清淨的金剛道友也可以;再不然,就找一位戒律比較清淨的學密者;實在都找不到的話,就只好請一位口齒清晰的人,將《聞解脫》的內容按照七七四十九天的劃分方式,在四十九天中,每天將當天的內容清楚地念出來。
在念誦之前,念誦的人要告訴臨終者:“某某,你將要死了,我現在要給你念誦《聞解脫》,你一定要記住我所念誦的內容。”並要講明中陰時會經曆怎樣的狀況,到時該如何面對、觀想、認識等等。
一個將死之人能記住這些嗎?一定能。因爲,人在生死關頭要過的關是最難的,爲了面對這樣的難關,所以聽者一定會聽得非常仔細。再說,人在中陰身時,會比生前聰明九倍,因此一定能記得清楚。
死後的訣竅,就是要在亡者的耳邊,按照《聞解脫》中每天的內容,來念誦介紹中陰的詞句。如果有屍體,就在屍體的耳邊念;如果沒有屍體,則可以通過密宗的方法將靈魂召回來。例如,在亡者生前住過的地方,或平時睡的床旁念經都是有用的,當然最好能在屍體邊念。在念誦之前,先要呼喚叁遍亡者的名字。有些人在中陰階段的時間不到四十九天,這是比較特殊的情況,通常替人超度是要念誦四十九天《聞解脫》。
到了法性中陰時,不論是五方佛或是忿怒金剛的現前,都有一定的順序。因此,書中都已根據這些順序安排好每天要念什麼。中陰階段的所有現象,在《聞解脫》這本書中都講得非常清晰,包括一百位本尊出現的先後順序,以及每位本尊的面貌、飾物、法器等等細節。
雖然書中的內容很多,但在描述每位本尊現前時,最關鍵、最有用的詞句是:這是你心的本性現前,不是魔,所以你要放下所有的恐懼。不僅無所畏懼,還要知道這是心的本性,並安住在本性當中。當然,如果已經證悟大圓滿,需要安住時自然就會安住;如果沒有證悟的話,要安住也不是那麼容易。但學過密法的人至少不會懼怕,並且也會知道這些都是本尊。在了知這兩點的基礎上祈禱本尊,則中陰時就可獲得解脫。
3、有中陰 (輪回中陰)的訣竅
雖然很多人都能在法性中陰時得到解脫,但業障深重的人在這個階段還是不能解脫,在五方佛及忿怒金剛等等都過去之後,就要開始投生,這就是有中陰或輪回中陰的開始。
中陰身是有神通的,如果超度的人不用心,或是密乘戒不清淨,具有他心通的中陰身立刻會知道並産生邪見,從而墮入地獄。書中也講到,中陰身時稍微有一點煩惱,都會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此時特別要防止所有煩惱的産生;同樣,如果能有一點出離心或菩提心的話,其正面影響也是可觀的。
在有中陰的階段,最關鍵的訣竅是持清淨觀。所謂的清淨觀,就是在看到他人的不足或短處時,心中不起邪見。譬如,在臉上有汙垢時去照鏡子,鏡中就會顯出汙垢,但這些汙垢不是鏡子裏有的,而是臉上的。因此,在看到他人有所不足時,也要思維是自心不清淨,而不是他人有過失,並將這些人都觀想爲本尊、上師及大悲觀世音菩薩,繼而將他們觀想在頭頂並猛厲祈禱。
在有中陰時,會出現很多投生的前兆:四周像是在刮風下雨,又感到寒冷,並急于找一個可避雨的地方,這就是快要投生的征兆,而且是要投生到惡趣;或是看到樓閣亭臺花園等,並想要進入,這就是投生到善趣的征兆。將要投生時,就會看到父母交配,如果要投生爲男人,就會對母親生貪心;如果要投生爲女人,則會對父親生貪心。在看到這些前兆時,就要持清淨觀,並利用訣竅來防止投生輪回:
1、要將父母觀想爲上師佛父佛母,並向他們祈禱、頂禮、做意幻供養、求法。雖然這時已是中陰的後期,馬上就要投生,但還是有可能防止投生而獲得解脫;
2、如果還未能防止投生,就把上師佛父佛母觀想爲任何本尊佛父佛母或大悲觀世音菩薩,做意幻供養,並猛厲祈求以獲得加持和成就;
3、如果還未能防止投生,就要堅決斷除對父母的上述貪心;
4、如果還未能防止投生,就要了知所有中陰現象都是自己內心的幻覺,都是如夢的假象,所以不能執著;
5、如果還未能防止投生,就要了知一切現象都是心的顯現,心的本性本來清淨光明,然後專注于光明的境界之中。依靠這五種訣竅,就一定能防止投生而獲得解脫。
以上是密宗所講的中陰訣竅。
修生起次第的人,如果能在平時經常觀想金剛薩埵等本尊,在中陰時,則將見到的所有景象,包括山河大地,乃至臨終中陰時的四種可怕聲音和叁種懸崖,都觀想爲佛的壇城,就可獲得解脫;修圓滿次第的人,則始終都要強調心的本性,要知道一切都是心的本性,然後安住在本性的光明中,則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在這些過程中,都沒有得到解脫的機會,就要預備投生了。
這次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叁種中陰,各個中陰階段的具體訣竅以及臨終前的准備步驟。作爲個人的中陰訣竅,這些應該是足夠了,但如果是替人超度,則需要更廣的訣竅。
以上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了甯瑪巴的臨終修法。
叁、修持菩提心的臨終訣竅
有些人在一生當中都只強調修菩提心,他們在臨終時的訣竅又是什麼呢?就是要依靠五種力量往生:
1、善種力,就是要在死前播下善的種子。具體做法是,首先要斷除對自己所有財産的留戀,然後供養給叁寶。而對自己認爲最有功德的善行,則可以特別強調。譬如,如果認爲放生最有功德,就可以將財産的叁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用來供養叁寶,其余的都拿去放生;如果認爲供養僧衆最有功德,也可以同樣地將少部分的財産作其他用途,多數拿去供養僧衆。這只是比喻而已,經書中並沒有提到確切的比例;
2、願力,就是要發願。如果當時有能力的話,就應該作七支供,包括觀想和念誦七支供的頌詞。如果沒有能力,就應當思維:但願依靠自己叁世所積累的所有善根,可以令自己生生世世不忘菩提心,並且能生生世世修持菩提心;再進一步發願,但願生生世世都能遇到講經說法的大乘善知識。然後祈禱上師叁寶加持自己能實現這些願望。這種一心一意的發願,就是願力;
3、破斥力,就是要破斥我執。此處主要不是指人我、法我,而是在人我、法我基礎上所生起的自私心,這才是最關鍵的破斥對象。
破斥的方法,就是要認清自己多世以來受苦的緣由就是自私心。包括這一世遭受的死亡痛苦,以及過去世曾受過的無數次死亡痛苦等等,都是因爲自私心。自私心在世俗谛中是一種錯誤的念頭,在勝義谛中則既無我,也無生死的存在。因此,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堅決斷除世俗谛中出于自私心而常有的我要、我恨、我喜歡、我……等等念頭,這就是破斥力;
4、引發力,這既可以說是一種動機,也可以說是一種發心。譬如,如果准備明天早上五點起床,則在今天晚上睡覺時,就下定決心到時一定要起來。一旦有了這樣的決心,則明天早上就算沒有鬧鍾,也會自動醒來。阿羅漢要入滅定時,同樣需要引發力,譬如,如果要入五天的滅定,而要在第六天出定,則在入座前就要預先發心,不然的話,在入了滅定之後,就不會生起任何念頭,如果沒有引發力在先,又怎麼能在第六天出定呢?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臨終時,引發力的作用就是決定從臨終、中陰、直到往後的生生世世,都不離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一定要不忘記修此願、行菩提心。如此強烈的決心,就是引發力;
5、串習力。如果生前修過願、行菩提心,臨終時也照樣修此二菩提心的話,其修法的能力會因而增強,到臨終時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時的行爲也很重要,如果能坐起來,就以毗盧七法而坐;如果做不到,就右側而臥,右手托腮,並以右手小拇指壓住右邊鼻孔,然後從左鼻孔出氣,並修持慈心與悲心,及以呼吸法來修自他相換等等。繼而要知道所有內在、外在的現象,不論輪回或涅槃,都是心的顯現,而心的本性從無始以來就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了知後,心就安住在空性中,然後在這個境界中等待呼吸停止。如果呼吸仍然沒有停止的話,就要反複地修,直到呼吸停止爲止。這就是修菩提心的臨終訣竅。
《聞解脫》中也提到:雖然臨終的訣竅有很多,但最好的就是修菩提心的臨終訣竅。由于我們現在已經在修菩提心了,萬一在來不及修生圓次第之前就要死亡的話,能以修菩提心的臨終訣竅而死也是很好的。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修持菩提心的臨終訣竅。
因爲法王如意寶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選擇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平時修過往生極樂世界的法,臨終時就會有一個穩定的方向;如果生前沒有任何准備,死時就會手忙腳亂,從而不知何去何從。所以,我們絕不可忽視修法與訣竅的重要性。
《中陰的訣竅(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