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殺惡人就是善念,就是菩薩道所行的。但是,要受果報。你殺他,要還他命倆;但是,你度了那些人,是你行菩薩道。善惡因果一定要分得很清楚。
還要信你自己的心是清淨的。心本來是清淨的,是你後來給它增加負擔,犯了很多的錯誤,給它增加了業,一生一生的,越迷越深,越深越造。你可以消除這個果報,從你現在的善念開始,善念逐漸增加,善果逐漸生起,惡果逐漸消失。
還要相信一切衆生都是要以度的,沒有不可度的衆生。說有不可度的衆生,是你的菩薩心不夠。沒有不可度的衆生,不過是有緣、無緣。緣成熟了,你一說,他就信了。你說法,他一修就成了,這就是緣成熟了。
我們大家都知道“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公案。“生公”就是道生法師,他是道安法師的弟子。他在南京自己悟得了,認爲闡提有佛性,不過,當時很多的佛經都說闡提沒有佛性的。他自己從經理裏頭悟得了,很多大乘經典說一切衆生都有佛性,爲什麼闡提沒佛性呢?闡提只是性不具,當他性具的時候,又可以恢複了。他就提出這麼一個論點,認爲闡提有佛性。
那時候他的同學,乃至于他的師兄弟、道友,教說道生法師墮了邪見。同時這裏頭也摻加著爭奪朝、爭奪名,道生法師那時候很有名望,大家就排斥他,逐出僧團,不承認他是佛弟子。他就氣不過,到了虎丘山,以大石頭做身,小石頭做腦彀,對它們發願說:“我跟你們諸位說,如果我說的是錯誤的,我下地獄去;如果我說的是沒錯,闡提真有佛性,你們點頭,頭腦彀。”他說:“我認爲一切闡提都有佛性,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都能夠成佛。”
他這樣子說的時候,石頭都點了頭。因此就留下這麼一個公案,“生公說,頑石點頭”。
後來《大般涅槃經》翻成中文,傳到長安,《大般涅般經》裏頭佛臨涅囑咐:“一切都有佛性,闡提也有佛性,過去我說的是善巧方便。”大家才知道,他有先悟之明,那些大德再來向他求忏悔。
相信衆生都可度,只是我的德不夠,我跟他沒有因緣,我茺不了他,別人也許可以度他。但是一定相信他也是能成佛的,道叫信心,這個信心很不容易的。當我們的冤家,或是害我們很深的人,你看見他,氣都氣死了,你還相信他有佛性,應該咒下獄才好。
我在紐約有遇著這麼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忏的弟子,她是馬來西亞的華僑,在郵政局工作。她對面坐的是位美國小姐,那位美國小姐看不起她,一天搗她的蛋,連停車位也給占上,讓她停不進車。兩人共用一個辦公桌,做些小動作,使她煩惱要死。她來問我:“師父!我拜忏,怎麼樣發願讓她倒楣。”我說:“你錯了。”她說:“那怎麼辦?”我說:“你發願讓她降伏。”“啊!她這麼害我,我讓她降伏,我給她拜忏?”我說:“你不是想得快樂嗎?你要是把她轉過來,你把她度了,你也得快樂啊!你要聽我的,你每天到了中午要吃飯,你多買個面包,多買份咖啡給她,說供養她的,你待她很多,處處的討好喜歡。拜忏的時候,就向佛菩薩回向,要佛菩薩度她。她沒有信心,就做這些惡事、害人的事兒,她會越做越深嘛。”我說:“你聽師父的話,做一個禮拜看看。”她做到第五天,那位美國小姐對她特別好,她就信了。當然不見這得些事情都這麼靈,也許你跟她冤業結得很深,不得短短幾天可以化解。她只是瞧不起華裔而已,你這麼對待她,她咖啡一喝,面包一吃,什麼也就忘了。
所以對待一切衆生,一定相信他們是可度的。二年前,我在這兒講過《占察善惡業報經》,發起這部經的菩薩叫堅淨信菩薩,他的信心非常堅定,我們應當學他,相信叁寶的力量,不要懷疑不然只責怪自己業障重,修得不相應,誠心不夠,信心不誠實,做佛事的時候不一心,叁心二意的,裏頭夾雜著很多的汙染。我們不是以清淨的信心學佛,而是夾著很多其他的雜染心來學佛,所以你得果是雜染果;佛學的果德或者有,但中間夾著很多不如意的事還必須,這是你自己種的因,你不要向外找,就找你自己好了。
同時,你信得堅定了,不管外緣如何,好緣則信心更加增長,你修行進步得快一點;如果外緣不好,受盡了挫折,你毫不動搖你的信心,你才有所成就。大家信不信?我就是這個例子,我是坐了叁十叁年監獄,我從來不隱瞞。坐監獄的人是不是好人?我坐了叁十叁年,出來之後,就在中國佛學院教書,而後,人家又請回閩南學院。到了美國、加拿大或是在各地,我看道友都對我很好嘛,我還不是很壞的壞人。什麼意思呢?當你受挫折,你不要隨便失掉信心,不要認爲叁寶沒加被,是你自己業障現前,或者因爲某種因緣而失落,都沒關系。不能夠因爲遇到挫折,因而感覺“我很冤枉”。世間是平等平等的,佛法從來是平等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
你看見不平等的現象,爲什麼他那麼做,爲什麼?他的業。你要是曉得了善惡業果,你才知道一切平等。你現在所受的苦,是你自己做的業,你怪誰啊!你看人家有錢,同樣當醫生,怎麼他那邊看病的多,到你這邊看病的少。你過去跟這些人沒緣,誰會來讓你看病。也許你看了這些病人,不但不好,反而加重。這都有一定的因緣,你千萬不要抱怨,你要相信善惡因果。如果皈依叁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說:“我沒遇著個好師父啊!”有些弟子問我說:“老法師啊!你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個好師父?”我說:“你要什麼樣的好師你呢?”他說:“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像慈舟法師那樣的,像以前的那幾位大德。”我說:“那幾位大德,你在他跟前,你會氣死他啊。當時你或者就不信他,你現在沒有那份福德。”我說:“你的福德,也只是遇到我這樣的和尚。你能遇到我,也算不錯了。如果再待幾年我走了,你也找不到像我這樣的和尚。”我說:“若是你有福德,有的是大德,我可以給你說十幾個,幾位現在在臺灣。正覺精舍的道海法師,南林精舍的了一法師,現在到美洲來的妙境法師等等。”都不錯嘛。你的心沒有福德,你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啊。“
有個故事大家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我經常說的。蘇東坡跟佛印禅師兩人散步,蘇東坡就問佛錢禅師說:“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身材胖胖的、大大的,又是作官的,佛印說:“簡直像尊佛啊。”他很高興,又一邊走,又說:“你怎麼不問我啊!”“我問你做什麼?我沒什麼可問的。”“你應該問我,你像什麼?”佛印禅師:“好!我向你,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狗屎。“之後,回來家裏,蘇東坡就跟他妹妹蘇小妹說:”今天,我把和尚贏了。”蘇小妹說:“你怎麼贏人家的,我可以聽聽嗎?”“好!我跟你說。”他說:“我問佛印,你像什麼,他說我像一尊佛。後來他不問,我叫他問我,他問我說他像個什麼,我說他像狗屎。我是佛,他是狗屎。”蘇小妹說:“你贏了?你輸了。”“我怎麼輸的?”她說:“人家是佛心,看你一切都是佛;你是狗屎心,看人看什麼都是狗屢。”
雖然是則故事,我引這個故事是要說明,我們看人家,你把別人當佛看、當佛想,你乃至給合個掌、恭敬一下,你是對著佛了,你種多大的善根。你如果看他是個衆生,乃至看他地獄爬出來的,或者你罵他幾句畜生、狗,你就造罪了。這個道理懂了嗎?
不因爲外緣如何,而使你堅定的信心起變化,這點特別得要。信叁寶的人,要相信佛、相信法,一定要建築這麼樣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心,對一切事物不要懷疑,這都是你的因果報應。因果,前生、多生,錯綜複雜得很,很難把因果說清楚。我們講《占察善業報經》,善惡因果,我們還是講不清楚的,善惡因果複雜得很,善中有惡,惡中也有善。必須得有大智慧,你才能把善惡因果講清楚。
還有嫉妒,看別人好事,他不贊歎隨喜,“這應該給我,怎麼給他了”就嫉妒,不能隨喜在普賢十大願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看到一點小事,一點點好事,你隨喜,隨喜你就有一份,見者有份。你也隨喜他的功德就分給你一份。如果人家有好事,你不但不生歡喜,你還嫉妒,這一嫉妒,就下地獄。
如果看人家贊《地藏經》,禮拜地藏像,你在旁邊贊歎隨喜,很恭敬,你跟他的功德一樣。你要是一謗法,下地獄去;千佛出世,你還在地獄裏頭,這是《地藏經〉說的。不要因爲人家做了好事而給人家生起種種的障礙,不但不隨喜還嫉妒,嫉妒就想破壞。不論是商業也好,乃至跟人家相處也好,禮佛拜忏也好,隨便任何事情,都應當生起隨喜,歡喜贊歎。
要時時注意照顧你的身、口、意叁業。爲什麼對每一位受叁皈的弟子,我一再囑咐他們:“你睡覺前,要念十聲“皈依佛、皈依法、扳法僧”。早上醒來,一睜眼睛,什麼都沒幹,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什麼涵義呢?就是使你念念不忘叁寶。你白天一起來,在家俗務很多,你恐怕會忘記念,如果早些時候把它念好,存到好裏頭,“白天沒念,我早上已經念了”。晚上一睡覺,這一天事還必須都過了,到晚了,夜間怕作夢啊,作夢的時候也不忘叁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多念一點更好,最少要念十遍,早晚相續,轉變你的貪、嗔、嫉妒,這樣子你會生起一種純粹的清淨心,這也叫修行。
我們好多道友,扳依佛之後會問:“師父啊!怎麼修行啊?”這也行,那也行,並不是說要打坐,在那兒閉上眼睛參禅,這才叫修行。在你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地你都在修行,不善就是惡,不是天堂就是地獄,不是佛道道就是菩薩道,或是聲聞道,要善用其心。
我們讀《華嚴經》的〈淨行品〉,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利菩薩說:“要想成佛,要想得無上智慧,要想斷一切煩惱,應該如何?”文殊師利菩薩就告訴他:“佛子!善用其心”。後來智者菩薩又問他:“怎麼樣善用其心呢?”文殊師利菩薩說:“念〈淨行品〉。發一百四十願就可以了。”要善用其心…
《夢參老和尚開示 1 學叁皈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