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起,但決不犯世間相違過,而你唯識破世俗谛,是觀待世間而破的,所以犯有世間相違過。假“若世”間“于汝無”有“妨害”,亦即是說,你如不犯世間相違過的話,“當”可觀“待世間而破此”世俗谛,用不著我中觀家再來破他。因爲在我看來,吾人所以流轉生死,就因不能破此世俗谛,現在你能破掉,豈不正好
但你能不能破此世俗呢産我以爲不但不能破世間,且很叮能的爲世間所破,設你自認能破世間,則“汝”不妨“町先與世間诤”論一下。在與世間相诤中,最“後”你如“有力”量勝過世間的話,那“我當”然“依”你所說。換句話說,你如得到最後勝利,我在思想戰中,一定向你投降,事事依順于你。事實,唯識與世間诤,是不能得到勝利的,這不是世間的力量大,而是世俗人的觀念中,總認爲心境俱有的,現在你唯識說境無心有,與他們向來的認識沖突,當然不易爲世人之所接受。所以違反世俗谛的佛法,在這世間是很難講得遖的。中觀說色心足下等的如幻假有,不但不違反世間,而且被認爲尊重世間,即因這叁旦說,是合乎世俗人心的。唯識與世間诤中,既不能強有力的得到勝利,要我依從你的所說,在我固然是做不到,而你想要破我所說的世俗,亦同樣是破不了的,是以我勸你唯識家,還是接受我所說的心境俱有的教說吧!
午四 不違聖教
未一 通華嚴經
申一 遮外道常我
現前菩薩已現證 通達叁有唯是識 是破常我作者故 彼知作者唯是心
從上理論方面,一層層的辨別看來,無疑是唯識家失敗了,但唯識學者並不自甘失敗,乃從另一方面來挽救自己。佛弟子無論論究一個什麼論題,都要以佛陀的聖教爲依據的。如果違背了佛陀的聖教,不管你的理論說得怎樣圓滿,在忠于佛陀的佛弟子,總歸不能承認那是佛法的二這是佛弟子共有的信條,唯識家本此對中觀家說:你所說的固有相當的道理,可是我不能接受你的教說,因爲你的理論,違背佛的聖教。如六十華嚴十地品說:“叁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又八十華嚴十地品說:“叁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于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其他羅什譯的十住經,唐屍羅達摩譯的十地經,都是這樣說的。經中既說“叁界所有,唯是一心”,則我唯識家說唯有內識而無外境,不但沒有說錯,而且深深的契合經義,你反對我的有心無境說,豈不等于推翻如來的聖教?還有,你中觀家最重視緣起的,而經中明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你爲什麼不本經義重視內心,硬要唱說心境平等
經義俱在,不容否認。你對這個問題,如不有個交代,那你上面說的,悉皆不得成立。
這是個嚴重的挑戰,因而中觀在此,特別會通經義,以顯示自己不違聖教說:不錯,華嚴經十地品,曾經說到第六“現前”地的“菩薩”,因爲“已”經“現證”諸法的空性,所以能夠“通達叁有”所有,“唯是”吾人心“識”的道理,但你要知道,這不是顯示有心無境,而“是”爲了“破”外道所執著的“常我作者故”。常我,就是常住自我,亦即印度思想界聽說的大梵天或大自在天,他們認爲這個現實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常我所創造出來的,所以叫做常我作者。由常我創造宇宙,其經過是這樣的:宇宙的太初,是梵的本身。它生起欲望,生出叁界及諸神,配置各處,生成萬象。這樣,一切的存在,是梵的自己發展,是以梵爲動力因、質料因而成立的,一切是梵的身體。像這樣的一個常我創造者,在沒有悟證真理的人,或者以爲是有那麼一個東西的,但在已證諸法實相的“彼”第六地菩薩,因爲得勝空叁昧、性空叁昧、第一義空叁昧、究竟空叁昧等,萬空叁昧門現在前,所以本其般若智慧,了“知”創造宇宙萬有的“作者”,不是什麼常我大梵,而“唯是”吾人的“心”識。由此可以知道:所謂唯心、唯識的“唯”,是簡別外道所執的常我等。唯心作,在你唯識家看來,就是唯心論,而且是有力的唯識思想,但在我中觀家看來,這還沒有超出業感的範圍。你唯識家不了解佛的意思,想用聖教來責難我,怎麼難得到呢
申二 引楞伽經證
故爲增長智者慧 褊智曾于楞伽經 以摧外道高山峰 此語金剛解彼意
各如彼彼諸論中 外道說數取趣等 佛見彼等非作者 說作世者唯是心
華嚴經是佛說,彼此沒有诤論,但前所引經文,唯識家認爲是說的唯心,中觀家認爲是說的破外,彼此的解釋,有很大出入。中觀家爲了證明自己的看法不錯,特又引楞伽經印證自己的所說。華嚴經十地品,是金剛藏菩薩說的,而金剛藏所說“叁界所有唯是一心”的道理,是根據楞伽經的唯心義而來。“爲”了“增長智者慧”,使其對于華嚴所說唯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所以現在特再引楞伽以證華嚴說唯心。如“遍智(佛)曾于楞伽經”中,說過這樣的一頌:“外道數取趣、蘊、相續、緣、塵、自性、自在等,我說唯是心”。佛說唯心的本義,是爲破外道妄執的。外道的邪執,異常堅固,是很不容易破的,所以喻如高山峰。高山峰金剛杵能破,外道邪執佛語能破。“以摧外道高山峰”的原故,所以佛特作獅子吼,謂叁界所有唯是一心。佛說“此語”時,金剛藏也在楞伽法會中聽佛說法的,“金剛”藏菩薩聽佛說後,深深的了“解彼意”,所以到了自己說十地品時,就將佛曾說過的唯心道理,再子以爲之宣示,使人了解常我作者是不可得的。這是佛說唯心的正義所在,我們一定要善爲了知,不可對它作爲別解。
不信,請看:“各”各“如彼彼”外道所著的“諸論”典“中”,是諸“外道”,或者“說”有“數取趣”,或者說有自在,或者說有自性,或者說有常我,或者說有生主,或者說有大梵“等”,許多名異義同的作者,爲宇宙萬有的創造主。但在佛陀的大智觀察下,認爲這些都是幻想的産物,並不真正有個什麼作者,所以說“佛見彼等非作者”。這些幻想的産物,既不是世間的作者,然則世間萬有諸法,究竟又是怎樣有的
依佛所“說”,這“作世”間“者”,“唯是”吾人的“一心”。
所謂唯是一心,只是強調心有作業受果的領導作用,並不是否定外在的境界。如吾人的七念向善,本于五戒十善去行,自然就得人天的樂果;設若這一心念向惡,違背五戒十善去做,做出種種喪心害理的事情,自然就感叁途的苦果。在起惑造業受苦的緣起鈎鎖中,心確起著領導的作用,所以經說唯是一心。而這“唯”字,不是如你唯識所說無境唯心的意思,而只是說明唯心能起主導作用。所以十二有支皆依一心的教說,不僅華嚴經是這樣的講,從根本聖典的阿含,一直都是這樣講的,但從來沒有抹煞外境。是以我既不違聖教,同時亦極尊重緣起,緣起是色心平等的,說心實包括了外色,並不是說唯心,就沒有了外色。這點,我和你的思想,是有著距離的。
申叁 顯非經正義
如覺真理說名佛 如是唯心最主要 經說世間唯是心 故此破色非經義
經說唯心這話,在語文上看來,是有所省略的,如真把它看成唯心,而無其他的一切,顯然不是經的正義。“如”我們普通的說佛是覺者,這實在是不圓滿的說法,要是圓滿的說,應是“覺”悟“真理”者“說名”爲“佛”,或是于真理覺悟者說名爲佛。簡單的說爲覺者,實是包括覺悟真理的意思在裏面的。從此做爲比例,可以證知佛說唯心,並不是唯獨有心的意思,而是包含著色在內的,所以說唯心者,不是表示沒有色法,足說心在一切法中,爲最主要的一法,所以說“如是唯心最主要”。正因爲心在一切法中,居于主要的地位,所以佛在很多“經”中,“說”這“世間唯是心”。唯心實爲氣唯心最主要”的略說,如“覺悟真理者”,簡單的說爲“覺者”一樣。你唯識家,如把這個當作唯獨有心來看,甚而至于以此爲破外境的教證,不但大錯特錯,而實有違經義,所以說“故此破色非經義”。心在生命界中,居有主導的作用,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因爲吾人無論做件什麼事,或者認識一個事物,都是心的作用,假使沒有這個心,什麼事固做不出來,同時亦將一無所知。話雖不錯,但你要做什麼,不僅心想而已,還要透過身口,你要認識什麼,不僅有能認識的心識,還要有所認識的對象,是以唯獨有心是不行的,所以你唯識家所說的有心無境,作爲你一家的看法則町,要說這就是佛的意思,那你不免曲解佛說唯心的本意。
申四 引經難唯識
若知此等唯有心 故破離心外色者 何故如來于彼經 複說心從癡業生
中觀家上面的會通經說,唯識家不一定完全同意,因在唯識家看來,唯心教說,既能破外道的常我作者,亦當能破我所說的外境界色,外色若破,則我所說的有心無境義得成。中觀家針對唯識家的這一說法,特再引經子以反難說:“若”如你說,佛“知此等”萬有諸法“唯”是“有心”,是“故”佛說唯心是“破離心”以“外”的實有“色”境的話,則此唯心的“心”,應該是超越一切的,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從心所生,心即成爲萬法的根本,亦即如哲學上所說的“元”。你對心的看法,是不是如此的
假定認爲如此,那我倒要問你:“何故如來于彼”華嚴“經”中,“複說心從癡”及“業生”
在道理上講:心爲最高的創造者,應該唯爲能生,不應爲所生法,現在既說心從癡業所生,是即顯示七這東西,不是最高創造者,亦即不可說爲唯心。
所謂心從癡業生,依十二因緣的次第說,誰都知道是無明緣行,行緣識,不但華嚴經第六地說十二因緣,是如此次第的安排,就是所有大小乘經說十二因緣,亦是如此次第宣說的。本于這一次第,可以明白看出:爲十二因緣第一位的,是無明不是識。識是最初入胎識:氣但識爲什麼會入胎?爲什麼入此胎而不…
《入中論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