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頌講記▪P59

  ..續本文上一頁勝義空

  由是勝所爲 涅槃名勝義 彼由彼性空 是名勝義空 爲除執法者

  執涅槃實有 故知勝義者 宣說勝義空

  這是解釋勝義空。勝義空,有的地方叫做第一義空。此勝義空,不是其他任何一法可以體認得到的,唯有最極殊勝的般若妙智所能體悟,所以說“由是勝所爲”。勝智所爲的是諸法空性,而這亦即所謂涅槃。如說法性寂滅,無果自在,稱爲涅槃,或說空性不生不滅,稱爲涅槃,所以說“涅槃名勝義”。智論十八空義說:“諸法中第一法名爲涅槃,如阿毗昙中說:雲何有上法

  一切有爲法及虛空非智緣盡。雲何無上法子智緣盡,智緣盡是即涅槃”。證知唯有涅槃,堪稱勝義,或第一義。像這樣的勝義,自然只有般若爲中心的正道實踐,始得徹底實現。如是勝智所爲的法性空寂涅槃,亦即是勝智所知所證得的。

  爲什麼說此涅槃勝義是空

  “彼”涅槃勝義,“由彼”自“性”本來就是“空”的,“是名勝義空”。智論說:“涅槃中亦無涅槃相,涅槃空是第一義空”。涅槃,是約生死的究竟解脫說的。得到涅槃,除了衆苦盡滅,什麼也不可說,如以爲還有個什麼,是就根本不能證得涅槃。小乘經中,形容涅槃,無量無數,甚深廣大,當知無量無數與甚深廣大,就是法性空寂,絕對不可再想像爲是怎樣的。

  于此或有人間:涅槃若是法性空寂,空無有相,修學佛法的人爲什麼還要趣證涅槃

  再說:佛所說的一切佛法,都是爲了涅槃而說的,假使涅槃空寂無相,還說這麼多的佛法做什麼

  解脫生死而獲得究竟清淨,究竟清涼,佛陀祗說爲不可施設究竟涅槃,但在衆生聽了這個涅槃以後,就在這涅槃的名字昔聲上,生起種種的戲論,或有以爲涅槃界中,還是有身有心的,或有以爲有心無身的,或有以爲什麼都沒有的,落于有無的情見中,“爲”了“除”去“執法者,執”著「涅槃”爲“實有÷實無,是“故”了“知勝義”空性的聖“者”,特爲叁且說勝義”涅槃“空”。當知說涅槃空,是破衆生所著的涅槃,非破聖者所證的涅槃,假使聖者所證的涅槃,亦在破除之內的話,那就又落于斷滅見了。

  癸七 有爲空

  叁界從緣生 故說名有爲 彼由彼性空 說名有爲空

  這是解釋有爲空。爲是造作的意思,在有漏的叁界內,不論那一法的生起,無不是從因緣而生起的,因而也就沒有一法不是有爲的,所以說叁一界從緣生,故說名有爲”。掌珍論說:“衆緣合成有所造作,故名有爲”;集論說:氣有生住異滅是有爲”;智論說:氣有爲法名因緣和合生,所謂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因爲從緣生起的諸法,是具有生、住、滅的流動相的,所以說名有爲。生、住、滅相,是有爲法的叁相,亦有說爲生、住、異、滅的四相,或有簡單說爲生、滅二相的。是以我們對于萬有諸法的觀察,只要發現它具有生、住、滅的形態,就可認定它是無常的有爲法。

  緣生的有爲法,爲什麼說它是空

  “彼”有爲法“由彼”自“性”本來是“空”的,是故“說名有爲空”。如果有爲是有實自體的,現在來說它是空,那就有違法的真相。彼本性空,還它本來空寂,可說是恰到好處。因恐衆生不知其空,而妄執爲實有,所以說名爲空。

  智論對這有爲法,從兩方面說明其空:“一者,無我無我所及常相不變異不可得故空”。有爲諸法,是因緣和合而有的,悉皆虛妄不實,衆生所以覺得它是有,不過是從億想分別,而妄認爲是有,如要于中求個真實自體的東西,不論在內在外在中間,無論如何是求而不可得的。“凡夫顛倒見故有,智者于有爲法,不得其相,知但假名,以此假名導引凡夫”。所以說有爲空。“二者,有爲法相空,不生不滅無所有故”。有爲法相,就是生、住、滅的叁有爲相。所以佛說:“有爲有叁有爲相”。沒有叁有爲相,就不成爲有爲。有爲相者,就是爲有爲法作相、使人了知有爲之所以爲有爲。因有爲法,在一切處,一切時,總是有生、住、滅的,可說叁相是一切有爲法的普偏理性,所以能使一切法流動不息,一切法照著他的理則而生滅。佛說有爲法,使衆生了知諸法的無常生滅,而厭離這流動不息的苦惱世間,並非說有個實在自體的叁相,叁有爲相可說是空無自性的,爲有爲法作相的叁相,尚且沒有自性可得,爲叁相所相的有爲法,又怎麼可以說它有實自性

  所以中觀論頌說:“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爲”。本于上來所說, ,所以說有爲空。

  癸八 無爲空

  若無生住滅 是法名無爲 彼由彼性空 說名無爲空

  這是解釋無爲空。無爲是對有爲說的:有爲具有生、住、滅的叁相,無爲剛剛與之相反,是沒有這叁相的,所謂“不生不住不滅”,是無爲的定義。所以本頌亦說:“若無生住滅,是法名無爲”。佛說無爲的本意,原對衆生執有實在有爲而說的。有人不了解這意思,無爲說,到後來的學派中,發展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如有部說叁無爲,大衆部及化地部,各說不同的九種無爲,大乘唯識則又說有六無爲。這樣的分別論說無爲,可說完全是在理論上去講,不是佛說無爲的原意。而且像學派這樣說無爲,似乎是在有爲法外,另有一個無爲法體的存在。其實,無爲是不離有爲的,對待有爲而說無爲的,從無爲的說明中,指出有爲法的如幻不實,生則無所從來,滅則無有所至,徹底的否定實有生、住、滅性,亦即從這否定上,假名說爲不生滅的無爲。因此,無爲所以名爲無爲,實即是指的本性空寂,亦即是開顯緣起空義的,那裏有個真實不生滅的無爲

  所以本頌說:“彼”無爲法,“由彼”無爲自“性”本“空”,是故“說名無爲空”。

  可是在此有人提出問題說:有爲法是從因從緣,所謂因緣和合而生,緣生無自性,說有爲空,這是沒有什麼可疑的;但無爲法,不是因緣生法,其常如虛空一樣的,既不可破亦不可壞,怎麼可以說它是空子關于這個,首須記著前面說的,無爲是對有爲說的,而且無爲不是別的,就是有爲的實相,除了有爲的實相,更沒有無爲可得,有爲既是空無自性的,無爲當然亦空無所得,所以說無爲空。

  有人又這樣責難道:假定無爲真的亦是空無自性,那與一般所有的邪見,又有什麼差別

  設若沒有差別,那我們又何必要趣證無爲

  這確是一個重要的責難,不得不加以解答。所謂邪見,是撥無一切的,既不信生死苦果,又不信涅槃解脫,具邪見人,從其不信涅槃的觀點出發,然後生起這樣的心意,並從口頭上否定有實在的涅槃無爲。而現在說的無爲空,是針破取著涅槃相而說的,因舍有爲取著無爲,有爲亦即變成無爲了,是故雖破無爲說無爲空,但不同于邪見。

  癸九畢竟空

  若法無究竟 說名爲畢竟 彼由彼性空 是爲畢竟空

  這是解釋畢竟空。畢竟,聖龍樹說爲究竟終結的意思,中國說爲窮理盡性的意思,就是到此已經到了最後,再也沒有什麼可推究了,是爲畢竟。如以推理的方式,推究到最後,認爲還有個什麼的,是即不得說爲畢竟或究竟。現從幾方面說明畢竟之所以爲畢竟的意思。

  依唯識學說,一些趣寂的聲聞乘者,趣入寂滅以後,畢竟再也沒有作佛的可能了,足爲畢竟。還有造作五逆重罪的衆生,從此一定墮入無間地獄,永遠在叁惡道中來去,畢竟關閉了封鎖了叁善道路,無法再踏上人天大道,是爲畢竟。再如比丘所應受持的四根本戒,假使只破一重或二重甚至叁重,不得名爲畢竟破戒,設若四種重禁,全部毀犯無余,不複堪任四聖道果,是爲畢竟。

  本頌說:“若法無究竟,說名爲畢竟”。意謂:畢竟所以稱爲畢竟,是約諸法無有不到達究竟徹底說的。如是畢竟,爲什麼說其空

  因“彼”畢竟,“由彼”自

  “性”,本來是“空”的,所以“是”就說“爲畢竟空”。空,就是空一切法的,而一切法雖多,佛法總括之爲兩類,即有爲法與無爲法,以有爲空破一切有爲法,以無爲空破諸無爲法,再也無有一法是不空的了,所以說爲畢竟空。在有爲無爲的諸法中,如果還有些許遺余之法而不空的話,那就不得名畢竟空。舉例來說:如得漏盡阿羅漢的聖者,就其所應斷除的煩惱諸漏,已經斷得幹幹淨淨,再也無有剩余的了,是爲畢竟清淨。如離欲阿那含的聖者,即使將無所有處的欲都已離去,但因還有一些殘余的惑業未盡,縱然可以說爲清淨,然而不得名爲畢竟清淨。畢竟空亦如是。如更徹底的說:一切法畢竟空,即此畢竟空,亦複是空,真正到了空無有法的階段,方是畢竟空的真義,假定認爲還有一個畢竟空在,是即不是佛所說的畢竟空了。

  有人不以諸法畢竟空爲然,他們認爲:諸法是因緣生的,緣生諸法,說它是空,這是沒有問題的,而生諸法的因緣,不能說它是空,如果因緣亦空,試問以什麼生起諸法

  既還有個因緣在,就不得說爲畢竟空。現在我們的答覆:不但緣生的諸法是空,就是因緣的本身,亦是空無自性的,因爲因緣這東西,是沒有它的決定性的,如父與子,父不得決定說爲父,子不得決定說爲子,約其能生子的因緣,說名爲父,約其爲父所生的因緣:說名爲子,何嘗有個實自性的因緣可得?中觀論頌講記說:“如一般所講的因緣,雖不同于外道的妄計,但不徹底。……要知道:四緣生法,從實有的見地去看,起初似乎足可以通的,但不斷的推究,不免要成邪見。你想:四緣生一切法,而四緣本身也要從因緣生,這樣再推論,其他的緣,仍須緣生。緣複從緣,就有無窮的過失。若說最初的緣,不須緣生,那又犯無因生的過,所以有他的困難。若能理解一切法畢竟空,才能建立如幻的緣生,不再陷于同樣的錯誤”。

  癸十 無際空

  由無初後際 故說此生死 名無初後際 叁有無去來 如夢自性離

  故大論說彼 名爲無初際 及無後際空

  這是解釋無際空。…

《入中論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