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一七叁
午初 無過叁摩地修法 一七五
未初 心住所緣前應如何行
未二 心住所緣時應如何行 一七八
申初 明心住之所緣
酉初 總建立所緣
戍初 正明所緣
戍二 明何人應緣何境 一八叁
戍叁 所緣異門
酉二 明此處之所緣 一八五
申二 心于所緣如何住 一九二
酉初 立無過規
酉二 破有過規 二○○
酉叁 時量(明所修量) 二○五
未叁 心住所緣後應如何行 二一一
申初 有沈掉時應如何修
酉初 明不知沈掉之對治
戍初 抉擇沈掉之相
戍二 于修行時生覺沈掉之正知二一六
酉二 明已知不勤斷之對治 二二○
申二 離沈掉時應如何修 二二八
午二 引生住心之次第 二叁二
未初 正生心住心次第
未二 六力成辦住心 二叁六
未叁 具足四種作意 二四二
卯叁 修已成止 二四七
辰初 明奢摩他成未成之界限
已初 顯示正義 二四八
午初 明得未得圓滿輕安即得未得奢摩他
午二 明得圓滿輕安即得奢摩他 二五二
已二 明有作意想及斷疑 二五九
午初 正明有作意相
午二 斷疑 二六五
辰二 明依奢摩他趣總道 二六八
辰叁 明別趣世間道 二七叁
寅二 學觀法 二七九
卯初 修觀資糧 二八○
辰初 總明修觀資糧
辰二 別明抉擇正見 &nb, sp; 二九九
已初 明染汙無明
已二 明彼即生死根本 叁四叁
已叁 欲斷我執當求無我見 叁六○
午初 須求無我見之理由
午二 引生無我見之方法 叁七叁
未初 二無我見生起次序 叁七四
未二 正生二無我見 叁八一
申初 抉擇人無我
酉初 明補特迦羅
酉二 抉擇無自性 叁八九
戍初 抉擇我無自性
戍二 抉擇我所無自性 四○四
戍叁 依此顯示補特伽羅如幻 四○九
亥初 明如幻義
乾初 如幻正義
乾二 如幻似義 四二四
亥二 依何方便顯現如幻 四叁二
申二 抉擇法無我 四叁六
酉初 即用前理破 四叁七
酉二 別用余理破 四叁九
戍初 明緣起因
戍二 成立無爲亦非實有 四五九
未叁 建立世俗勝義二谛 四七叁
申初 分二谛之事
申二 分別之數 四七四
申叁 分別之義
申四 釋所分義 四七八
酉初 釋世俗谛 四七九
戍初 釋世俗與谛字義
戍二 世俗谛相 四八五
戍叁 世俗差別 四九一
酉二 釋勝義谛 四九七
戍初 釋勝義谛與谛字義 四九八
戍二 釋勝義谛相 四九九
亥初 正義
子初 明體相
子二 次說親證勝義之情理
子叁 後說譬喻
亥二 釋難 五一四
戍叁 釋勝義之差別 五四五
酉叁 釋二谛數定 五六二
卯二 觀之差別 五六六
卯叁 修觀之法 五七叁
辰初 明依足修觀之義 五七四
辰二 明彼法屬大小乘中何乘 五七七
辰叁 正明依止修觀之法 五八○
卯四 成觀之量 六○二
寅叁 止觀雙運法 六○五
辛二 別于金剛乘修學法 六一五
*總說之馬車 六二七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附錄叁 菩提道次地內修法簡授速修次第科判(即馬車科判)》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