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完全脫離關系曰死,你想他傷心不傷心呢?于是想把一生經營所得的,分作兩份:有形的是利,交付他親愛的子孫;無形的是名,交付在一種紀念物上去,所謂豹死留皮的意思。也真是無聊之極,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法門來,直與草木同腐罷了。
人之所以爲人,都有及重大的意義在裏面。人上要有個字來表揚的,如聖人賢人至人善人偉人等等,又有愚人怪人賤人惡人或不是人等等,即是表明所以爲人的意義,而定以貴賤和榮辱。複有大人闊人聞人有學問人以及了事人果斷人發起人,乃至險謀人詐僞人害群人等各種名稱,社會上的一毀一譽,都是表明他的人格。總之人的爲人,能有益于社會上的,是爲聖人賢人大人闊人等類,有害于社會上的,也自有各種稱號,所以叫做口碑,又叫做不利于衆口。自從社會清議公議一亡,便無是非公道,阿貓阿狗,只要有幾個錢,坐汽車,起居闊綽,肆無忌憚,便公然是個闊人。古人所謂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就本著寡,趨末者衆,正說盡了現代人的毛病。然而崇拜聖賢,敬仰良善的風氣,雖不如從前,卻始終保存著,可見公道自在人心,未使不可以挽救,是在上位的提倡,教育的灌輸。我見街頭上,常有禮義廉恥的標語,但口說又有何用呢。
要挽救現代人心,且莫說高深無我的道理,只說個有我,要真有我,人果知道了有我。方肯自愛,不和自己作對,方肯愛惜羽毛,求個我的真快活。凡是煩惱顛倒愚癡奸惡的人,都因爲無我,他不知我是什麼,更不知我如何做個人。壽命是人人歡喜的,短命是人人厭惡的,人如果知道有我,就決不肯慢性自殺。困爲苦悶顛倒愚癡奸惡四病,是可以促短壽命的。人有兩個壽命,一是生命,一是心命,凡犯了這四病,小則癫狂,大則喪身,又何苦呢。所以知道有我的人,決不肯如此的行爲。
“安樂”兩個字,是性質不同的:樂是有對象的,或是一物,或是一事,合我的意而快樂;安是心中舒適,不必定有對象,心中常得自在。但兩個字,都是從心,心以爲安樂就安樂。樂是有欲望的,安是無恐怖的,有欲望即有營求,求之不得,便是苦惱;安是隨便的,求得亦可,不得亦可,得亦不喜,失亦不憂。世上的人,但有樂的樂,沒有安的樂,所以世上最苦悶的人,是心無所寄,不得安甯,左右無辦法,是之謂窮。窮是無辦法的意思,一個人貧得窮不得,貧了有辦法,必不會終貧,富了無辦法,勢必終貧。辦法者先要心有辦法,第一能自製其心,使心有主見,排除一切虛榮,辦法自然出來了;第二心定了,一切看得明白,事事有條理,先有個布置,自然解決了。又凡是無辦法的人,必有叁種惡習:一是心無主意而亂;二是懶,不肯未雨綢缪;叁是臨機不能剛斷。所以遇事沒辦法,不是臨時性的,是早已沒辦法了,所謂有其因,必有其果,人人但知求安樂,卻不預遣個安樂之因,由此苦悶無盡期了。
論到人的本性,是沒有善惡的。善惡是心上的變化,忽而善,又忽而惡,正如一幕幕的幻影,善念忽起,那惡影就滅了,惑念來時,那善影又滅了。人只是迷多覺少,不能常常保持這個善念,因此迷而造業,遂受諸苦。且心念一動,不能心上再來個心,使自己覺悟,另開一條路徑,轉一個念,卻一直前進,愈進愈深,愈執愈緊,不易退出。所以人必得明白因果,覺知現在的因,原可一時快意,但將來必有更大的苦果,一經凜覺便截然而止了。
做一個人,第一要立志。不貪學問,但貪利祿,即是沒志氣。做女子的,肯向家庭裏去做的事,做男子的肯向農村裏去,國家才有希望。若大家皆貪求功利,勢必爾虞我詐,口不應心,所做的事未必成功,孽都先作了。
世人都是要好的,苦于不識路徑,卻是個極可憐的事。在家庭既無人教導,在學堂既無暇研究及此,在社會更有很多惡環境的引誘,因此善惡的趨向、邪正的分判、榮辱的真理、重輕的辨別,他都茫然了。
因爲榮辱的真理不明,所以重輕無法辨別,邪正也分判不出來,善惡的趨向,又如何又有標准呢?所以明白榮辱的真理是最要緊的事。因爲面子是人人要的,真面子是不懂的。人不知如何者是榮,何者是辱,但知道有金錢是榮,貧困是辱,此是社會上根本一大錯誤。舉凡世間一切苦惱,如個人顛倒、家庭不和、社會不安、國事紛擾,以至世界大戰,無不從這一點上來。今後世界的希望全在一班青年,但青年的志向,切不可再如從前的在家庭:只知道騙父母的金錢去浪費,即以爲榮;在學堂只知道騙取一張文憑,以爲榮耀;在社會只知道騙取地位,目的在升官發財;在政界,只知道奔走權門,傾軋攻讦,他不知道都是可羞可恥的事。
世間大小之爭,不外乎貪得。老子說: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禍莫大于不知足。我東方文化只教人以無爭,而西方學說只鼓勵人民去奮鬥,其程度之高下文野且不說,而其結果,惟有增加苦悶,此即是他們的失敗。尤可怪者,已經直接間接受了很多苦的人,還十二分的信仰,可見物欲害人,無有底止的。
總之,苦悶從貪的欲望中來。舉凡地位越高的人,他的虛榮心越大,責任越重,那精神痛苦越厲害,這是骨子裏的苦悶。他的求出路,也比任何人爲難,他不知道截然而止,所以更深入了,它既不肯毅然放下,終被“虛榮面子”四個字綁住了,弄得分毫不得自由。所以要打開這個苦悶的僵局,先得打破“虛榮”兩個字,處于這種環境之下,只有一“忍”字。
莫怕苦悶,苦悶不是永久性的;
莫怕恥辱,自己不貪汙卑鄙,世間沒有可恥的事;
莫怕病,未病前莫貪口腹,正病時勿亂醫藥,自然少病;
莫怕貧,只要勤,無謂爲浪費;
莫怕人棄,有了忠實的信譽,自然有人來就我;
莫怕不升遷,只要忠于事,熬出資格來;
莫怕兒女不良,只要多教育,少讓他用錢,自己以身作則,禁止妄語偷盜,和驕縱;
莫怕婢仆不忠,你先要寬厚整饬;
莫怕盜賊,只要勿表示闊綽,少交匪類,禁止賭博;
莫怕子弟不孝,先問自己;
莫怕夫婦不和,只要彼此原諒,識得各人的難處,切不可互相責難;
莫怕因人受累,只少交遊,少換名片,要察省看人的邪正;
莫怕地位不闊,只要懂得用人法子,有容人之量,處處體貼人情,勿輕慢不如我的人。對上勿與爭名,對下勿與爭利,對中勿與爭意氣,骨子要剛,面子要和,氣要平,心要空,手段宜敏捷,自處宜退讓,久久自得衆望;
莫怕不長壽,只勿心貪,果能心定,神安處事有條理。每日能靜坐半小時,勿間斷,自然而壽。但切勿練精氣神學外道所修,反而致病。
有了這十幾個不怕,一切苦悶,自然解決了。因爲一切以心爲主,你覺得苦悶的是個心,不當他苦悶的也是這個心。我今最後的幾句辦法,就是一切人事,是維持人的事。人在世上,千萬消極不得,也積極不得。譬如住客棧,只幾天功夫,何必貪求講究,裝璜美麗,不久就棄去了。但也何必十分寒陋,弄得門窗不全,受著風露呢。身不受物質的束縛,心不受榮辱的牽挂,盡本分做人,要從苦悶裏奮鬥出來,才有滋味。一切一切,你莫當真,當真也太苦了;你亦莫當假,當假太乏味了。能夠非真非假的應付這個環境,自然沒有過不去的道理。這是因地上根本上解決苦悶的好法子,舍此之外,更沒有辦法的了。
(本文由上海印心精舍1948年發行)
《王骧陸居士全集 苦悶的解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