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王骧陆居士全集 苦闷的解决

  苦闷的解决

  引言

  自从世界大战之后,已完全成了个苦闷的世界。几无一国无一处无一家无一人不苦闷,有苦的,有闷的;有既苦且闷的;有本不苦闷的,冤枉逼到苦闷的;有忍受着苦闷而说不出的,有不肯说的,不敢说的;或有表面故示镇静,实实内心苦闷的。种种现象,不一而足。但没有一个人不想解决这个苦闷,却没有一个人能脱离这个苦闷。年关已届,苦闷的空气格外浓厚。然而天气又特地晴朗,春意盎然,似乎在笑着我们明明有一条光明大路,你为什么不走,真冤枉造业受苦,大好时光,牺牲在无谓的苦闷之中何苦何苦。今者亡羊补牢,尚不为晚,只要你转一个念头:看那个苦闷的是谁,感觉苦闷的又是什么东西?你当他苦闷,就越发苦闷了。你如明白苦闷的是心上的比较造作,人家有什么,你就去比什么,那苦闷就永无了期。或已经苦闷了的,你再去苦闷,正似雪上加霜,又有何用?倒不如平心静气,想补救的办法。我不是愿意在冬天说风凉话,又是我们一班同此苦闷的人,追想从前的错误,知道苦闷是不值得的,不是无法解决,是另有一条光明大路。一切苦闷既由心造,当然可以由心解决,不可一误再误的了。况且苦闷是自己的事,只有自了自决,不能依赖人家。须知年年苦闷年年过,从前苦闷在何处,抚心自问,应当失笑。这就一笑中,把一切苦闷打扫净尽,落得个快活新年。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除夕王骧陆

  在十年以前,抗战开始,早料到不是短期的痛苦。结果是“苦闷”两个字,丛集在各个家庭之内。而苦闷的近因,无非是贫病。贫不必说,且说病,有形无形,不知多少。有形的如衰弱虚劳,肺结核神经病,脑冲血失眠病,肝癌肾脏病,或生育怪胎等类,多半因生活艰难,环境逼迫,以致营养不足。而那无形的病呢,是疑忌、恐怖、奸诈、险恶、心上的愁闷若郁,发出来就是愤恨暴戾,这是内伤,心神既不安宁,各种身病,又自然而至了。因此经济越来越困,苦闷越来越多,才造成这个苦闷的社会,变成个恐怖的世界。

  人总不甘老是“苦闷”的。个个要想求个出路,去解除这个苦闷,但终得不到彻底的办法,因此贫病之外,又加上一个“穷”字。穷是没有办法的意思,你想躬身入穴,四面周转不灵,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不问有钱无钱,有力无力,都成了个僵局。要打开这个僵局,如果不择手段,势必有力的轨外行动,倒行逆施。力弱的,奸骗欺诈,寡廉鲜耻;而无力的,只有气杀饿杀急杀病杀,甚至自杀。这种苦闷的僵局,几成了普遍性。连生计宽裕的家庭,也终日气恼愁闷,和种种恐怖。如此贫苦的也穷,富有的也穷,长此糊涂下去,富有的退到贫穷的地位,贫苦的退到捣乱死亡的地位,越来越穷,越无办法。但并不是没有办法,是不从根本上想办法,以为苦闷过活,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处呢?可怜人已不知道人生有乐趣的了,甚至不愿再有家庭,其苦闷也可想而知的了。

  在今日苦闷的环境之下,人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没有办法解决的方法,所以人生观是个极大的问题。但至亲不过是自己,除了自己谋出路之外,竟无人可以商量解决,如果自己再不想办法,还要和自己过不去,那只有神经错乱,颠倒发狂,终究死路一条,正是苦上加苦。我今给你一个自决的办法,解决人生观,从苦闷中得到一个安慰,一个办法。

  为什么叫做“做人”?因为人是要自己做的。譬如造房子,砖瓦木料人工,一切现成,你不去计划动工,使用就不得享受的。虽造法各个不同,有好有坏,但总可以住一时。最苦是把砖瓦木料人工都废弃了,岂不可惜。人生最大的毛病,是个“懒”字。心有所赖是名“懒”,专靠依赖人家现成的,分人之利,自己无办法,不想振作有为,便是苦闷的总因。

  懒是从心上起的,先是不肯用心,不去研究个所以然,所以心机钝了。凡一切学问的进步,每从自问出来,“为什么”是研究一切学问深入的唯一法门,亦是灵机启发的必经过程。从“为什么”三个字中,可以推出过去的因,量出未来的果,一因一果,前后洞明,一切人事就解决了。但顾目前,无有远虑,此即是懒的根性,遇事一味敷衍因循,即是懒的根性。具了懒的根性,积之既久,竟可无一事不懒,无一时不懒,永远振作不起来,此即是慢性自杀。

  处于乱世,尤其懒不得,非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的精神,不能应付环境。非有见境不惑,自立主张的定力,不能度此难关。倘再如太平时代一样的观法,和人讲虚荣,争意气,比胜负,弄权巧,真是不合时宜,自寻烦恼的了。所以处乱世,只有以静制动之一法,即是守定主见勿动,必可免于种种危险。即拿一般汉奸来比,他们的初心何曾想做汉奸,只因一时的冲动,弄巧成拙,或是不见机,不识时务,好出风头,但顾目前,不计后患,一失足追悔也来不及了。

  人性愈懒,那贪得的心自然而愈炽,幸得心也愈甚,在经不住利诱威迫,不人道的事,忍心害理的事,只顾一时快意,都做出来了,终究是损人不利己,抑又何苦。须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心人事,幻变无常,固不得不防,亦不得不调和善处。因此心理上的作用,必须研究,果能通达人情,即可无往而不利,于本人、于家庭、社会、以至国事、都逃不出心理人情,实是人生最大的经济学问。

  世上只有两种苦闷人:一个是求不得的苦闷;一个是保守不得的苦闷。所谓安乐者,也只是暂时的,求不得的苦,人虽是多数,苦却是少数,只一心去营谋罢了。那保守不得的苦,人虽是少数,苦却是多数,他贪心不足,保守之外,还加上个求不得的苦。如果知足了,那苦自然可以减少许多,但环境的驱迫,自心的贪妄,不知不觉,深入重地,并且误解“知足”两个字没出息,不知知足是限制他的过分,免去种种危险。譬如一杯茶,不是不要满,是不要过满。但不是对学问上说知足,如果学问自以为足,即是自满。要知学问无止境,既无碍于人,亦无危险性的,况且在社会上互换的代价,全来我的学问,既少学问,那求不得的苦,天然又要加增了。世人于自己的学问,反而自满知足,大学毕业之后,正是用功开始之时,乃就此放弃,经不住一年的荒废,又加社会上用非所学,弄到一生结果,反不如厂家一小工。然而对于代价所求,又格外的不知足,欲望愈大,求得愈难,环境压迫亦愈甚,心胸既非常苦闷,言论即无形怪诞,平日之志趣又小,目的只在升官发财,一旦有了事,就要满足从前的欲望,解除眼前的痛苦,即不得不贪污了。然而贪污不是他的本怀,无奈终岁勤勤,不得一饱,既养廉无资,纵不贪污,亦想兼营他业,更不能专心办事,还有什么功夫去求学问。国家无形的损失即是人才废弃的可惜,究有几个人能跳出这不知足的火坑呢?你想有事的尚且如此,那求不得事的人呢,又有几个肯知足安分,肯再去求学问,也只好南走越北走胡耳。

  又有人说,“知足”二字,我也晓得,但必稍足而止,是为知足,我今终日不得一饱,求稍足亦不可得,又奈何呢?此话不错,我如何敢责备一班十分困苦的人呢,但此等怪象,不是永久性的,我人除了忍受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中华民族性,本有以柔胜刚的伟大力量,他能克制一切的苦难。古人在苦难时,有“安分”两个宇的秘诀,用以自制其欲望;在舒服时,有“知足”两个字的办法,用以自维其现状。而于学问呢,则当仁不让于师,师且不让,其勇猛力岂可限量。我今所说的是心力,安分知足,不是腐败名词,处于今日环境之下,如不安分不知足,那只好当强盗去,岂足为训。至于一班已足了的,尚不肯知足,不但贪得无厌之可鄙,其巧取聚夺,又与强梁何别,其危险性岂不更大么,其昏迷岂不更甚么

  这样看来,知足岂不是美德呢,所以没出息的人,才是不知足。

  世上的人,都知道有了金钱,就可以解决一切,不知金钱是暂时过渡的运用品,是有流通和公用性的,呆守而不流通,便是有罪。公用而没有信义,妨碍着流通,更是有罪。呆守是有危险性的,他以为有钱即有恃而无恐,不知恐怖更多,金钱越不流通,社会上的生机越窄,贫困人越多,盗贼亦越多,有钱人越不得安。非但此也,富家子弟往往因此骄纵,妇女们多骄奢浮,或是多恼多病,再加富有人家,太空闲无事,赌博游戏,流毒社会,罪恶更大了,所以不久便衰微了,或穷困了,再去累及社会,作社会之蠹,岂不是愚。

  人但知道肉体上的舒适,不知道精神上的安慰,其人之麻木糊涂,又与动物何异。人身由血气所构成,无一坚实处,稍破即可流血至尽而死,因为太柔弱了,就饿不得、饱不得,冷不得、热不得,重不得、轻不得,酸不得、痒不得,即无形之不入耳不顺眼的事,均受不得,所以身上越舒适,心中越安慰,越放弃不得。然而人所需要的,无非是心满意足,可见还是精神上的安慰,比较重要。而心上的安慰,莫过于无恐怖,要无恐怖,莫过于“知足”二字。因为物质上的安乐有止境,欲望上的贪求无穷期,人又富于模仿性,比较性,好胜性,进步性,不知不觉相互增长了彼此的贪欲竞争。以有限的物量,必不足以供多数人的欲量,于是势在必争,先争物质,后争意气,不惜牺牲一切,而争点达于最高潮,积久而不知其根本错误了也。失败了,有丧气以至于自杀,期间精神上之种种失望痛苦,岂能尽述;得意了由骄满以至于患失,其精神上种种之疑忌防卫,又岂能尽述,人又安得而不苦闷以老死。

  人生至多六十年,前二十年是糊糊涂涂,中二十年是辛辛苦苦,后二十年是忧优愁愁,满意的日子,不知有几天。又人一生好运,至多不过十五年,一不小心连五年也未必能维持,而维持之年限中,又不知经过多少困苦,真快乐的享受,又不知有几天。好容易奋斗半世,弄到一块地,造好房子,装修完备,住了进去,娶有妻室,生有子女,等到到一切齐备了,来一个…

《王骧陆居士全集 苦闷的解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