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果碩仁波切皈依開示

  果碩仁波切皈依開示

  要成爲一個佛教徒,首先必須從皈依開始,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希求安樂、厭離痛苦的共同點,要獲得究竟的安樂,唯有皈依正等正覺的佛陀,依循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修持,才能獲得;皈依正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種下將來獲得究竟安樂的因。

  輪回的本質是苦的;在六道輪回中,沒有究竟安樂之處,就算是生爲福報極大的人或天人,依然無法免除痛苦;而叁惡道的痛苦更是無量無邊,永無止息;如果我們能如實去觀照輪回的痛苦,必然能于心中生起畏懼痛苦的心,希望從輪回中得到解脫,從而積極地尋求救怙和皈依之處,而真正具有能力救度我們的怙主,唯有佛陀叁寶;如同我們陷溺于海中,希望能得到救度,免于繼續沈淪,這時唯有已安然上岸的人,才有能力援救我們;若是仍沈溺海中、載浮載沈的人,是沒有能力幫助我們的。所以唯有佛陀叁寶,才是我們究竟的皈依處。此生我們有幸皈依佛門,應當精進修行,如此殊勝的機緣是非常難得的,我們應當于心中生起如此的體認。

  我們所要皈依的對象—佛陀,在無始劫前早已成佛,但爲悲憫尚有無數的衆生沈淪苦海,再度示現菩薩的形象,發起爲利衆生願成佛的菩提心,曆經無數劫廣行六度波羅蜜的菩薩行,累積圓滿的福慧資糧;終于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此衆生貪、嗔、癡非常熾盛的五濁惡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不斷地救度五濁惡世裏,剛強難化的衆生;

  因此,佛陀對我們恩澤,是難以形容的,功德更是難以計量的;祂的功德可以從身、語、意叁方面加以說明:一、身功德—佛陀具足叁十二種妙相、八十種隨好的功德,令衆生見而生歡喜心,全身自然散發出如太陽般無量的光芒,具有莊嚴的頂髻,手中自然現出*輪,雙足非常圓滿,當佛陀行走時,這些被佛陀雙足踩行而過的細微衆生,並不會因此而死亡,反而感到極大的安樂,並能因此加持力,避免來世再墮入叁惡道…,這些殊勝的功德都是佛陀累積圓滿資糧,所證得的身功德。二、語功德—佛陀具有六十種妙音的功德,例如,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得其解;當衆生以各種不同的語言請示佛陀,佛陀能同時回答不同衆生的問題,而沒有任何遠近的差別…,這些殊勝的功德,都是佛陀所證得的語功德。叁、意功德—佛陀具有圓滿無礙的智慧與慈悲的功德,佛陀圓滿的智慧能通達諸法實相,對于一切萬事萬物沒有不了知的:佛陀具有圓滿的慈悲的功德,對待任何的衆生,沒有遠近親疏的差別,日夜所思維的,都是如何度化更多的衆生?因此,只要衆生有希求救度的心,佛陀均竭盡所能地予以度化;這些殊勝的悲智二種功德,是佛陀所證得的意功德。

  「法」如同度脫我們出離輪回苦海的船,佛陀證悟了空性,圓滿一切種智之後,祂了知如何將心續中的煩惱業障斷除?以及如何從心續中生起證量功德?因而證得滅、道二谛,從而開演甚深廣大的法教;我們若能依循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修學,將來也能逐漸將心續中的煩惱、業障斷除,並且于心續中生起證量,終能證得具足一切種智的佛果,從輪回中得到解脫。

  「僧」是我們邁向成佛解脫道路上的引導者與助伴,如果我們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而沒有人引導、同行,要順利抵達目的地,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修行的道路上,必須有聖僧的引導,才不至于懈怠、走錯方向,而出現種種障礙。聖僧的含意是指已經遠離所有執著,並證悟空性的補特迦羅;在小乘佛法指的是證得阿羅漢果位以上的聖者,在大乘佛法指的是證得初地菩薩以上的聖者;基于這些原因,我們要皈依僧侶。

  皈依必須要同時皈依佛、法、僧叁寶,才是完整的皈依,才能從皈依中得到利益;因爲如果沒有佛陀做爲我們的導師,引領我們邁向解脫之路,我們是不可能證得圓滿的佛果;如果沒有佛陀所開示的滅、道二谛的法教,我們如何去修持?如何從心續中斷除煩惱、業障與獲得證量呢?如果沒有聖僧作爲引導者和助伴,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沒有人能爲我們解除疑惑,沒有人可以從旁協助、引導,如此,是不可能獲得成就的;所以,唯有同時皈依佛、法、僧叁寶,才能讓我們真正走向解脫成佛的道路。

  一般人生病時,都會去找尋醫生看病,依照醫生所開的藥方服藥,並接受護士的協助照顧,才能痊愈;佛陀如同醫生,佛法如同藥,聖僧如同護士;我們唯有皈依佛、法、僧叁寶,以佛陀做爲導師,精進地修持佛法,並接受聖僧的協助與指導;才能治愈我們從無數次的輪回裏,在心續中所累積深重的煩惱、業障等痛苦的根源,獲得究竟的安樂。

  現在諸位將面前的釋迦牟尼佛佛像,觀想成如同佛陀在世一般,佛陀身旁有許多代表佛法的經卷,周圍有十方叁世所有的佛、菩薩圍繞,以極虔敬的心做祈請,並且思維輪回所具有無量無邊的痛苦,從而生起強烈希求救度的心,這樣才是真正的皈依。

  除了觀想面前有十方諸佛菩薩之外,我們也需將上師視爲與佛無二無別;因爲我們無緣值遇佛陀住世,就算佛陀示現在我們跟前,我們也因業障深重,而無緣親見;因此,唯有上師能代表佛法僧叁寶,正確無誤地宣說佛陀的教法、引領我們邁向解脫成佛之道,所以需將上師視爲與佛無二無別,以如是虔敬的心聆聽上師的教誨。

  皈依具有許多功德,既然我們能皈依佛陀,承許佛陀爲我們的導師,應當對佛陀有堅定的信仰;如果我們從此刻起,至臨終時,都能夠不忘失對佛陀叁寶虔敬的信仰,來世必能不墮入叁惡道,而能往生人天善趣,由于功德是如此殊勝;因此,縱使生命遭遇危難,也不要忘失對叁寶的信仰。

  皈依佛之後,對于以任何質材做成的佛像或佛像的照片,均需視爲如同真正的佛陀而虔誠地禮敬;並且不要再去皈依外道的神祇,因爲外道的神祇,都尚未從輪回中得到解脫,無法救度我們;歸依法之後,需將代表佛法的經書,放置于清淨處和高處,以示對法的禮敬;並且不要再去傷害其它的衆生;皈依僧之後,對于所有的出家衆,應當加以恭敬。並且盡量避免與不信仰佛法的人爲友,如果常與不信叁寶的人爲友,會讓我們逐漸忘失對叁寶的信仰,對我們將有害無益。

  既然身爲一個佛教徒,就應當依循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修持;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不外乎根據因果業緣的真理,教導我們遠離苦因—造作惡行,累積樂因—清淨善行;如此,才能逐步斷除自身的煩惱、業障等痛苦,獲得究竟的安樂。

  以上就皈依的意義作簡單的開示,希望各位能珍惜這殊勝難得的機緣,生起極大的歡喜心,依教奉行,精進努力地修持,不讓此生虛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