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上的開示

  怙主 果碩仁波切于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上的開示

  公元2010年9月5日

  我們在作皈依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對佛法僧叁寶生起信心。我們有了信心之後,叁寶的功德、加持會很自然的、無礙的融入我們的相續中。這就好比大地上有很多盛滿清水的容器,天空雖然只有一輪明月,但月影卻可以照射到各容器內的水面上;同理,我們的信心如水一般,只要它是幹淨、純潔的,月影就會無礙、自然的融入淨水當中。因此,在皈依的時候,對于佛法僧的信心是最重要的。有了信心之後,上師的功德和加持才能夠融入我們的相續中。

  我們爲什麼需要皈依呢?首先,我們要去思惟整個輪回本質上是苦的,其中像叁惡趣等則充滿了種種劇苦。對于總輪回、別叁惡趣的苦,我們要任運而生怖畏心;由于我們有這種怖畏心,所以我們在尋覓可以解救我們的對象,而我們最終找到的究竟救怙處——就是佛法僧叁寶。我們也要相信佛法僧叁寶有能力解救叁惡趣乃至整個輪回的苦。

  (接著,怙主仁波切帶領新皈依的法友們一起念誦以下的皈依偈頌。頌文從略。)

  新皈依的法友們發願:“我名某甲,從今爲始,至盡形壽,當于佛法僧叁寶生起信心。”

  “我作爲皈依叁寶的在家居士,請傳法上師阿阇梨護佑我正式成爲佛教徒,從今往後我要做一個好的佛教徒。”

  皈依最重要的就是對佛法僧叁寶的信心,這種信心在我們整個人生中都可生起,因此我們每天都應念誦皈依文,比如晝叁次、夜叁次,如此我們每天都要念誦。另外,我們若有時間,要發心念誦至少十萬遍皈依文。

  在我們短暫的有生之年,如果我們恒常對佛法僧叁寶保持信心的話,那麼,我們在臨終時也可以有能力憶念起叁寶,由此我們將不會墮落受生爲叁惡趣的異熟身。我們本身具有希求安樂、不願痛苦的心,所以對種種悖離皈依的事情,我們要盡量去遮止。

  那麼皈依之後,何者應做?何者不應爲呢?在座諸位可去請教一下其他學長或師兄們,這些皈依學處是一定要知道的。(由于時間關系,怙主仁波切此處並未詳述。)

  最後我們來作個人的發願,大家可以各自發願。

  現在我們來接受六字大明咒、度母心咒的口傳。(咒語從略)。

  我們今天來到這裏參加法會的目的,是要把這場“法會”變成我們的修行,這才是最主要的。那麼,我們如何將這樣一個普通法會,轉變成爲佛法的修行呢?

  這就端看我們的意樂了,所謂的殊勝意樂就是去思惟:“我要藉由這場法會,斷除對今生今世的執著;同樣的,對來生來世的執著也要去斷除。”這個就是我們的增上意樂。

  我們要思惟:“在我的來生,希望不要去領受叁惡趣之苦。”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去想:“我在來生來世,希望可以獲得解脫。”我們應思惟:“不應只考慮我們個人獲得解脫,還應去讓所有衆生也獲致解脫,爲此之故,我等必先證得佛陀果位。”

  請如是思惟:“除我之外的所有有情衆生,也都跟我一樣,是不願受苦的。因此,我不能僅爲我個人的利樂而修行,應該是要爲了讓一切有情衆生得到解脫而去修行。若要真正利益有情衆生,我們唯有獲得證悟方能成辦。然而,就我們目前這種地道層面的證悟而言,對衆生的利益(即救度衆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我們是登地菩薩,縱或是十地菩薩,仍然無法圓滿成辦一切有情衆生的利益,我們唯有成佛之後才能圓滿利益一切有情。”

  因此,我們在糾正動機時,應以發心成佛來作爲我們做任何修行時的意樂。爲什麼要發心成佛呢?謂:爲利一切母親有情故,我願成佛。稍後在做火供的時候,我們可以念誦《米則瑪》——“無緣大悲大海觀世音、無垢智慧總主文殊師……”,也可念誦六字大明咒,得到過百字明口傳的可念誦百字明,受過大威德金剛灌頂的可持誦大威德心咒,這些都沒有傳過的話念六字大明咒或四句的皈依文都可以。

  總之,我們參與這場法會,應使法會本身成爲一次修行,要善調意樂,發起“爲利一切有情衆生的緣故,我要努力修行”的殊勝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